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1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879篇
林业   976篇
农学   553篇
基础科学   314篇
  838篇
综合类   5498篇
农作物   930篇
水产渔业   482篇
畜牧兽医   1415篇
园艺   840篇
植物保护   426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534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632篇
  2012年   926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889篇
  2009年   816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研究分析高直链淀粉含量籼型杂交水稻组合稻米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方法]调查分析了2011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的16个高直链淀份含量籼型杂交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相关关系。[结果]16个组合的品质性状中差异较大的是垩白度,变异系数为26.8%;其次是整精米率,变异系数为22.89%;差异较小的是糙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0.72%和2.61%。糙米率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垩白米率与垩白度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胶稠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16个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不显著正相关(r=0.1669),这可能表明在籼型杂交稻组合中直链淀粉含量达到一定水平(AC≥25%)后,胶稠度同样可以达到较高值,同时高直链淀粉含量与糙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等相关不显著,因此在提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材料和杂交稻组合选择上,可对其它品质性状按育种目标进行独立选择。[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育种材料和杂交稻组合直链淀粉含量的选育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2.
为提高卷烟感官评价三点检验的易用性和实用性,采用Excel VBA设计三点检验Excel插件程序,随机生成样品编码,快速识别评价样品,自动统计分析结果,实现了卷烟感官的高效评价。  相似文献   
43.
为查明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凸眼病病原,从患病梭鲈病灶眼、肝、脾和肾分离纯化病原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开展人工感染试验,测定其血清型及MLST分型,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命名为SL1701株)为本次引发梭鲈病害的致病菌,Ib-ST261型。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菌SL1701对健康梭鲈具有非常强的致病性,4.5×105CFU/m L时可使80%受感染梭鲈死亡,并可复制出自然发病鱼的症状。菌株SL1701革兰氏染色为阳性链球菌,γ溶血,生理生化特性与普通无乳链球菌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同源性最高,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SL1701对氟苯尼考、氟罗沙星等1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磷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结果表明,分离菌株SL1701为Ib-ST261型无乳链球菌,养殖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及氟罗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44.
吴小波  曾志将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121-122,142
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中华蜜蜂群间以及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种间未受精卵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蜂群中工蜂对群间未受精卵的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卵的剩余率都在93%以上;但在中华蜜蜂蜂群中,工蜂在2 h之内把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全部清理,而保留了89%以上的中华蜜蜂未受精卵;在意大利蜜蜂蜂群中,工蜂会在4 h之内把中华蜜蜂未受精卵全部清理,但保留了94%的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  相似文献   
4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为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挖掘、评估及利用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寄生蜂天敌资源,于2019年8月至10月、2020年8月在南宁市玉米产区进行了草地贪夜蛾寄生蜂的调查.共发现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相似文献   
46.
以湖南外源铅污染的3种典型水稻土,即红黄泥田、河沙泥田和灰泥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水稻、棉花、玉米3种秸秆生物炭进行45 d淹水培养试验,研究了水稻土铅的5级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未添加秸秆生物炭前,土壤铅的分配系数均以残渣态为主体(占36%~50%),其次是碳酸盐态(15%~26%),而其他形态铅均低于16%;3种水稻土中,碳酸盐态、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均以灰泥田的最高,而交换态最低。添加秸秆炭后土壤铅形态变化因土壤而异,从降低交换态或可移动态铅(交换态+碳酸盐态)考虑,灰泥田效果不显著,而河沙泥田和红黄泥田效果显著,3种秸秆炭中均以稻秆炭最好,与对照比较,交换态铅降幅河沙泥田(73.8%)红黄泥田(62.3%),可移动态铅降幅河沙泥田(44.6%)红黄泥田(15.1%)。3种水稻土交换态铅含量已低于一般土壤铅毒性临界值水平。  相似文献   
47.
水稻大白稻F7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合系41×大白稻的杂交后代F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该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和剑叶长4个性状的次数分布呈正态,而穗长、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的次数分布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均属数量性状遗传;②对F7进行选择时,株高、穗颈长、穗长、结实率的遗传潜力最大,可作重点选择,其次为穗下节长、剑叶长和总粒数,而对实粒数的选择遗传进展将很小;③该群体的株高、穗颈长、总粒数、结实率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的效果;④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实粒数与结实率,穗下节长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剑叶长,穗长与株高、总粒数,株高与穗颈长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8.
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但其抗癌的分子机理较复杂,可通过多条途径抑制癌细胞生长或诱导癌细胞凋亡,其中较为关键的分子机理与EGCG的抗血管形成、阻滞癌细胞生长周期、抑制部分转录因子的表达以及调节细胞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EDCG抗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9.
利用田间径流小区试验,研究生物炭和有机肥施用对白菜地土壤地表径流氮素损失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常规施用化肥(CK)、生物炭配施化肥(B)、有机肥配施化肥(F)、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化肥(BF)4个处理,探究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团聚体以及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B与F处理较CK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B处理提高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要优于F处理,F处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要优于B处理,BF处理提高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团聚体稳定性能力介于B、F处理之间;在整个生育期内,B、F处理均能降低氮素的径流损失,F处理降低氮素的径流损失要优于B处理,BF处理降低氮素的径流损失要优于B、F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径流液总氮与>2 mm粒径团聚体呈极显著相关(P<0.01);径流液中硝态氮的损失量与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呈显著相关(P<0.05);径流液中铵态氮的损失量与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显著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团粒结构的提高是氮素径流损失减少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植株收获后,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有所提高,B处理显著高于F处理,BF处理位于B和F处理之间。综合考虑氮素径流损失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化肥效果  相似文献   
50.
JK-3菌株是从西瓜根际筛选得到的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大小为3.0~4.2μm×0.7~1.0μm,菌落呈淡黄色、圆形、隆起、无褶皱、边缘整齐.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该菌周生鞭毛,卵圆形芽孢,孢囊膨大.培养4 d后菌落表面有较多粘性物质生成.通过16S rDNA测序、常规生理生化方法以及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碳源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