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林业   66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57篇
  167篇
综合类   567篇
农作物   173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无土栽培基质菇渣和蛭石中分别添加有机缓释肥,研究番茄栽培中根围、根际微生物数量差异,以及对番茄青枯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缓释肥,显著提高了根围、根际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菇渣添加缓释肥的微生物数量最丰富,依次为蛭石添加缓释肥,菇渣和蛭石;青枯菌悬浮液(3×108cfu.ml-1)根部灌注接种后,两种基质中添加有机缓释肥均能显著降低番茄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992.
通过研究低温处理、沼液浸种处理、水杨酸(SA)浸种处理对黄花菜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我国黄花菜的种子生产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持。试验以当年采收的黄花菜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常规浸种处理确定种子萌发最适浸种时间与温度,结合低温处理,沼液浸种处理、SA浸种处理等方法,找出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常规浸种处理中,黄花菜种子萌发最适条件为温汤浸种24 h;不同低温处理中,发现低温处理7 d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95%,且萌发速度最快,发芽最整齐,低温处理4 d也可促进种子萌发,但萌发速度慢、发芽不整齐,低温处理1 d抑制种子萌发;不同浓度浓缩沼液浸种处理中,各处理均可以促进种子发芽,以稀释500倍效果最佳;不同浓度水杨酸浸种处理在诱导种子发芽各指标上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以稀释500倍的浓缩沼液温汤浸种24 h,经5℃低温处理7 d后25℃恒温培养,可有效促进黄花菜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平模式生物质成型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压辊在工作过程中的快速磨损、使用寿命较短、磨损失效后不便于更换、维修费用高等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将整体式压辊改为组合式后,压辊芯和压辊齿圈可单独加工制造,只有压辊齿圈采用了合金材料,减少了合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成型机的制造成本,方便了压辊齿圈的维修与更换;压辊齿圈外缘的齿槽由直齿改为斜齿后,能够增大压辊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压辊攫取物料的能力,使压辊运行更为平稳;将压辊轴承改为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对称安装结构后,压辊轴承的承载能力可提高近1倍,大大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通过对压辊材料的试验表明,发现使用合金结构钢27SiMn代替45号钢。  相似文献   
994.
ISSR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SR分子标记是一种基于SS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多态性,且有操作简便、安全,成本低等特点。该研究回顾了ISSR分子标记在食用菌的遗传多样性、杂交育种、品种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对菌种改良、保护菌种资源、规范食用菌市场管理等有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改进现有的ISSR技术,并与其它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应用,是发展食用菌分子水平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5.
~(15)N示踪控释氮肥的氮肥利用率及去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5 N同位素标记的新型回收塑料包膜控释肥和大颗粒尿素,采用池栽试验研究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中肥料氮的去向及利用率。结果表明,整个轮作体系中,控释肥处理(PCU)作物吸收的肥料氮为241.03kg/hm2,高于尿素处理(Urea)的211.02kg/hm2。控释肥处理施用的肥料氮主要残留在0~40cm土层,而尿素处理则残留在0~60cm土层,控释肥延缓了肥料氮向土壤深层迁移的趋势。在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体系中,控释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2.86%,32.47%)高于尿素处理(28.23%,30.16%)。在冬小麦季,控释肥处理损失率相比尿素处理从36.07%降至28.75%,而夏玉米季,控释肥处理损失率相比尿素处理从37.17%降至29.50%。玉米季控释肥处理与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在冬小麦季控释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尿素处理。因此,在玉米和小麦整个生长季,新型回收塑料包膜控释肥的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需求吻合,既提高氮肥利用率,也降低了肥料氮的损失。  相似文献   
996.
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利仙  于新玲  隋炯明  范乾程  孙世孟  王晶珊 《核农学报》2012,26(9):1244-1248,1358
以花生胚小叶及其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通过评估外植体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优化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侵染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2-氮吗啉乙烷磺酸(MES)150mg/L或烟草提取物0.5ml/30ml有利于提高胚小叶外植体GUS瞬时表达率;采用针刺法辅助农杆菌介导转化,其胚小叶外植体多点GUS瞬时表达率(29.1%)明显高于未针刺的对照(12.1%);利用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其多点GUS瞬时表达率高达70.1%。利用此优化体系进行花生遗传转化,获得的抗性苗2011年经嫁接、移栽于试验田,PCR检测获得了T0代转基因植株,2012年部分T1代植株也检测出目的条带。  相似文献   
997.
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是指胚胎或其器官在怀孕期间生长和发育受阻,表现为后代生长发育受限或停滞。初生低体重或极低体重是IUGR仔猪的主要特征。IUGR严重影响新生仔猪的存活和后期的生长发育。诱发IUGR的原因包括母体在妊娠期间养分摄入不足、发病、环境应激以及子宫和胎盘功能异常等。猪作为多胎家畜,受IUGR影响最为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妊娠期间母猪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满足子宫角上所有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胎盘作为母子之间唯一的联系,胎盘营养物质能否正常转运与代谢是影响胎儿发育的重要因素。碳水化合物是胎儿宫内发育最主要的能量底物,胎盘的糖类转运及代谢异常对IUGR的形成至关重要。在糖代谢的过程中,葡萄糖、磷酸戊糖和果糖可以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胎盘滋养层细胞和血管生成等对仔猪宫内发育起到调控作用。文章阐述了胎盘糖代谢对仔猪宫内发育迟缓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减少IUGR发生及改善IUGR仔猪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近几年来,规模化猪场不断增多,由于其它产业资本的大量涌入,使得规模化猪场引进了许多世界养猪领域的新发明,新设备。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养猪业的更多应用,养猪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最近几年,养猪投资主体、技术、设施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养猪环境控制的更好,饲喂、饮水技术更加自动化,更多地考虑猪的福利,随着资金、高技术的投入,养猪设施的改善,猪的生长环境更加舒适,养猪效益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国养猪业还在发展阶段,各地应切合实际,量力而行,适度发展规模养猪业。  相似文献   
999.
隋炜金  王鸿霞  刘保忠 《水产学报》2023,47(6):069413-069413
为研究文蛤育苗过程中幼虫病害及其主要致病菌,实验通过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病原菌分离纯化、人工感染和药敏实验等方法对育苗场发病的浮游期文蛤壳顶幼虫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的文蛤壳顶幼虫细菌群落多样性低,地中海弧菌占比高达75%以上,推断其可能为引发此次幼虫发病的主要致病菌。从发病幼虫的匀浆组织中分离获得该优势菌株,测序及系统发育鉴定为地中海弧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了其致病性,菌株US2-01在1.0×106 CFU/mL的菌液浓度下浸泡感染文蛤浮游幼虫,96 h累计死亡率为84%。药敏实验表明,地中海弧菌菌株US2-01在12种抗生素的测试中对常用的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等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中度敏感,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其余7种抗生素呈现高度敏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地中海弧菌为文蛤浮游期幼虫致病的一种潜在病原,研究结果可为文蛤幼虫疾病研究及贝类苗种培育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索华北地区棉花与马铃薯套作模式下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2011-2012年,连续两年研究了不同滴灌定额(75、90、105和120 mm)对棉花/马铃薯模式中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与滴灌定额呈正比,且与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的降雨、灌溉定额显著相关,2011和2012年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0 (P<0.05)、r=0.998 (P<0.01)。2011年,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2012年,滴灌120 mm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最高,达到24 921.2 kg hm–2,比滴灌75 mm处理提高了15.2%,差异显著;马铃薯的耗水量随滴灌定额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但不同处理的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初步表明,适当增加滴灌定额、合理调整灌溉时间结构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