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71篇 |
免费 | 509篇 |
国内免费 | 84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84篇 |
农学 | 545篇 |
基础科学 | 419篇 |
968篇 | |
综合类 | 4169篇 |
农作物 | 582篇 |
水产渔业 | 352篇 |
畜牧兽医 | 1794篇 |
园艺 | 508篇 |
植物保护 | 5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472篇 |
2021年 | 441篇 |
2020年 | 427篇 |
2019年 | 453篇 |
2018年 | 312篇 |
2017年 | 497篇 |
2016年 | 262篇 |
2015年 | 461篇 |
2014年 | 436篇 |
2013年 | 570篇 |
2012年 | 794篇 |
2011年 | 764篇 |
2010年 | 744篇 |
2009年 | 632篇 |
2008年 | 581篇 |
2007年 | 612篇 |
2006年 | 448篇 |
2005年 | 399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78篇 |
2001年 | 158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为了解Nsp2Δ1882-2241缺失后弱化的高致病性PRRSV(TJM株)对宿主免疫学应答的刺激机理,本研究分析了免疫猪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及变化规律。将14头4周龄易感仔猪随机分为3组:第1组接种PRRSV TJM-F92株,为免疫组;第2组接种高致病性PRRSV TJ-F5毒株,为攻毒组;第3组不接种疫苗及病毒,为对照组。接种后28d,用TJ-F5毒株攻击试验猪,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PRRSV抗体、IL-2、IL-10、IL-12p40、TNF-α、IFN-α和IFN-β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攻毒组相比,免疫组猪IL-12p40水平持续上调,于免疫后28d受PRRSV强毒攻击后,其水平开始缓慢降低,但仍高于攻毒后的对照组。(2)免疫组IL-2水平在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无明显升高且低于攻毒组,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其IL-2水平却有明显升高。(3)免疫组IL-10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并在免疫14d后一直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4)免疫组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TNF-α水平保持稳定,28d明显上调。攻毒组TNF-α水平0~28d一直低于对照组,且在21d达到最低(P〈0.01)。免疫组在28d受强毒攻击后,其TNF-α水平下降且在攻毒7d时最为明显(P〈0.01),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5)免疫组免疫后28d时IFN-α水平升高,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再次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IFN-β水平一直低于对照组和攻毒组,不因强毒攻击而变化。以上结果提示,IL-12上调在PRRSV免疫保护中起明显作用;另外,上调TNF-α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72.
对野生和家养乌苏里貉的FSHβ基因部分序列、FSHR基因5'端上游调控区和外显子10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序列长度分别为1257、757和1398 bp,提交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HQ385977、HQ385978和HQ385979。BLAST比较分析3段序列外显子区,与犬的同源性分别为99%、98%和98%。利用DNAMAN软件对2只野生与2只家养貉进行多序列比对,结果分析,3个基因片段中分别检测到12、10和3个变异位点,其中编码区碱基的突变位点分别有2、1和0个;将2只野生貉的序列相比较,发现3段序列分别有6、9和3个多态位点,而将2只家养貉的序列相比后分别有2、1和0个多态位点,说明野生貉更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3.
为更好地利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野生资源,本研究从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地区共采集了1 723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通过表型特征观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共鉴定出了99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246份垂穗披碱草种质,并测得老芒麦的DNA含量在5.86~7.30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6.66 Gb;垂穗披碱草材料的DNA含量在9.50~10.36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9.97 Gb。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的部分野生老芒麦材料在苗期基部叶鞘出现了绒毛,分析发现该表型出现的概率与经度和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海拔、年年均气温以及年平均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老芒麦苗期基部叶鞘绒毛的有无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能是老芒麦种质应对不同环境类型的适应性机制之一。本研究为老芒麦的形态鉴定提供了新的依据,为老芒麦种质资源挖掘和育种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74.
30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F23mg/kg)和高氟日粮(F400mg/kg,高氟Ⅰ组;F800mg/kg,高氟Ⅱ组;F1200mg/kg,高氟Ⅲ组)6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氟Ⅰ、Ⅱ、Ⅲ组肾脏组织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同时,血清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MDA、NEFA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果表明,日粮氟含量400mg/kg及其以上可引起肾脏和血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抗氧化功能受损,肾脏组织自由基和过氧化产物产生过量,造成细胞损伤,终致肾脏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索特异性免疫学诊断方法对鸡骨型白血病(OP)的检测效果。用双盲法分批采样同时进行羽髓琼脂扩散试验和胫骨X线摄片检查对比,共检834只鸡(433羽属天然自发OP鸡群,401羽属人工诱发实验鸡群)。结果羽髓琼扩试验的OP阳性检出率为3.48%(29/834:)。阳性病理符合率为75.86%(22/29)。阳性误诊(假阳性)率24.13%(7/29),阴性误诊(假阴性)率36.15%(291/805)。而X线摄片检查的OP阳性检出率为38.37%(320/834)。X线阳性完全可获病理组织学证实,不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把禽白血病羽髓琼扩试验试用于检测鸡骨型白血病尚属初次报道,其阳性检出率低而误诊率高,尚不宜作OP检测手段。放射摄片诊断的阳性检出率高而误诊率低,可快速诊断,故适用于OP检疫。 相似文献
76.
试验旨在表达纯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重组蛋白。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大小为750 bp的NSP2 226-475位氨基酸编码序列,然后将该序列亚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通过pET-28a(+)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Rosetta-gami 2(DE3)pLys中得以表达,获得大小为29 ku的重组蛋白,对重组蛋白诱导时间进行优化,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在37 ℃经1 mmol/L IPTG诱导8 h时表达量最大,免疫印迹结果证实表达的蛋白能被PRRSV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成功表达纯化了NSP2重组蛋白,为目标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PRRSV血清抗体的ELISA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土壤养分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影响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杂交后代植株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改变土壤养分,比较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者的杂交种(杂交瘤突苍耳和杂交苍耳)在植物形态、生物量及分配、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瘤突苍耳、苍耳和杂交种的茎粗、总叶面积、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显著降低了4种植株的叶根比;瘤突苍耳各指标随氮含量增加而变化明显,苍耳和杂交苍耳的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下降显著;瘤突苍耳的净同化速率在不同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苍耳,但叶面积比均显著低于苍耳;杂交后代植株的相对生长速率、净同化速率和平均叶面积比在各氮处理间均高于各母本的后代植株,同时杂交瘤突苍耳植株的各生物量指标和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杂交苍耳植株。由此可见,1)当养分是限制条件时,入侵植物瘤突苍耳相对于本地植物苍耳将较多生物量分配到根系,这种分配策略反映入侵植物对低养分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2)以瘤突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较以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具有较强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入侵。 相似文献
78.
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养分是温性草原生产力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养分添加对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为草原生态系统养分管理和天然草地的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使用网袋分解法,实验材料为贝加尔针茅(Sb)、羊草(Lc)以及冷蒿(Af)3种植物的根、茎、叶组织,设置4个处理:CK、N、P和NP(CK:不施任何肥料;N:硝酸铵;P:重过磷酸钙;NP:硝酸铵和重过磷酸钙)。结果表明,1) N、P、NP添加下,3种植物的残留率显著低于无养分添加,氮磷添加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分解过程中,叶和根凋落物N元素前期释放,后期有轻微的富集现象,而茎凋落物呈现富集-释放-富集的模式。P元素和C元素基本呈现持续释放的模式。3)磷元素的残留率在N、P以及NP处理条件下均呈下降的趋势,与植物器官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同。4)羊草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用的时间为2.95~3.96年,贝加尔针茅为3.32~3.77年,冷蒿为2.64~4.89年。5)不同植物以及植物的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79.
长白山中蜂与蜂巢包围物空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白山区观测调查了在7种不同蜂巢包围物中野生或家养的154群中蜂 ,发现大包围物中的蜂巢较大、群势较强 ,结成复脾蜂团 ,外勤蜂直接飞出飞入蜂团 ;而小包围物中的蜂巢较小、群势较弱。进一步证明 ,中蜂在进化过程中 ,某些方面像西蜂那样演变 ,而更多方面仍接近祖型[福建农学院 ,主编 .养蜂学[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30~31.]。长白山中蜂在大包围物中营造较大蜂巢、维持较大群势 ,系原始野生特性的延续 ,这种特性是中蜂改良饲养中不可忽视的生物学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0.
白乾云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35(5):7-8
采用裂区设计探讨了真空包装、山梨酸钾,抗坏血酸以及真空包装条件下使用山梨酸钾(有机防腐剂)和抗坏血酸(抗氧剂)延长新鲜牦牛肉货架期的效果.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山梨酸钾及抗坏血酸对延长牦牛肉的货架期是有效的,但真空包装与使用山梨酸钾及抗坏血酸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