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3篇 |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15篇 |
44篇 | |
综合类 | 238篇 |
农作物 | 39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52篇 |
园艺 | 24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株5-4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振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番茄种子发芽法检测了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马铃薯晚疫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黑麦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7.0,培养温度20-22 C,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16 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93.
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健康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健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针阔混交林中土壤物理性质较好,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含量上层明显高于下层,且各养分含量均以针阔混交林最高,进一步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种植被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主成分得分,针叶林为-8.309,针阔混交林为6.876,阔叶林为1.433。各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表明针阔混交林能够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建议在徐州石灰岩山地上应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要恢复模式,从而提高该地区土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4.
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多效伤口涂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病菌侵染和发病因素的分析,针对苹果腐烂病防治出现的预防不灵、病疤重犯和伤口难愈等突出问题,研制出多效伤口涂剂,并阐述了其研制过程和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5.
测试了有机硫熏蒸剂大扫灭(Dazomet)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Wall.)根围几种主要病原生物:线虫、细菌和真菌的最低灭生浓度(MBC值)分别为≥7.8、≥31.2和≥125μg/mL。4种主要病原真菌:立枯病丝核菌(Rhizoctoni solani)、根腐病菌毁坏柱孢霉(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t)、镰孢霉(Fusariumspp.)和黑斑病交链孢(Alternaria tenus)的MBC值分别为≥31.2、≥62.5、≥125和≥125μg/mL。钾-威百(K-Vapam)对线虫、细菌和病原真菌的灭生活性与Dazomet相当。连作三七田播种前和移苗前用98%大扫灭粉粒剂20~40 g/m2和35%钾-威百液剂30~50 mL/m2进行耕作层土壤熏蒸处理,对三七出苗和成苗率无显著影响;杂草和线虫发生量比对照分别减少90%~95%。播前处理比对照苗病发生率降低45.0%~82.5%,移苗前处理苗病发生率降低35.0%~50.0%。适当充足的土壤含水量、适时彻底的土壤毒气排除对提高药效和避免残毒对后茬药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6.
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渗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环法,研究不同地形条件(坡度、坡位、坡向)、降雨等因子对土壤渗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渗透速率具有明显的坡面垂直变异规律,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的渗透速率减小,达到稳渗的时间延长,但是坡度大于20°以后,稳渗速率反而升高;阳坡土壤的初渗速率大于阴坡,而阴坡土壤的稳渗速率大于阳坡;不同坡位条件下的试验表现出从坡上部到坡下部,土壤渗透速率随坡位下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降雨前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大于降雨后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降雨前土壤达到稳渗所需时间比降雨后长。 相似文献
97.
98.
通过对三七免耕种植定位研究,找出了三七根腐病高发期与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特征的差异,鉴定出了主要病原微生物类群.结果表明:三七根腐病的发生,除已报道的细菌中的假单胞细菌有关外,还与霉菌、放线菌及厌氧生长菌有密切关联,这3类菌群在不同季节存活量的高峰期与三七病害高发期相吻合,并且根腐病株土壤中的霉菌、放线菌及厌氧菌数高于健康植株土壤,分别增加3.89 E 4.cfu/g,0.94 E 4.cfu/g,85.10 E 6.cfu/g,说明这3种细菌也是导致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99.
生物炭制备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和吸附剂,近年来成为农业、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关注热点。生物炭是通过有机物质在缺氧的条件下热解形成的,不同的原料及生产条件都会对生物炭的性质产生影响。生物炭能够能够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和保水性,还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增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提高土壤养分。系统总结了生物炭生产方法、理化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优选生物炭、提升生物炭产品附加值、促进土壤改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以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将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DA)和其他生物可降解络合剂进行组合,研究单一和组合试剂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提取效率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试剂与土壤重金属摩尔比的增加,重金属的提取率逐渐增加,最优摩尔比为5:1;草酸(OA)对As、柠檬酸(CA)对Cu的提取能力高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As和Cu的提取能力;GLDA在偏酸的条件下对各种重金属的提取能力均较高;通过不同试剂的组合,GLDA和OA在配比为1:1时对土壤中As、Cu和Pb的提取能力最强,分别为52.4%、75.0%和89.8%,各重金属元素提取能力顺序为Pb > Cu ≈ Cd>As。而GLDA和CA在配比为5:1时对土壤中Cd的提取能力最强,为95.7%。 提取前后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分级表明,GLDA+OA(1:1)组合试剂降低了绝大多数形态的重金属含量,减少了易迁移和易被生物吸收的弱结合态重金属。该研究将为生物可降解络合剂强化总量去除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