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6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8篇
  54篇
综合类   286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61.
目的 为了解长白落叶松单木叶生物量与径向生长之间的关系。 方法 以小兴安岭地区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结合管道模型理论,研究单木个体水平和单木内不同方位区间水平上的叶生物量与径向生长的关系,分析树冠分布与径向生长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叶生物量与胸高处和枝下高处树干直径、断面积、边材面积,近1、2、3、5年断面积生长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使用胸高断面积作为预测因子的叶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单木株内不同方位区域的叶生物量与对应的胸径处和枝下高处的树干半径、断面积,近1、2、3、5年断面积生长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估测单株叶生物量时,使用胸高断面积作为预测因子的预测精度最高。株内不同方位叶生物量与对应方位的树干半径、断面积及断面积生长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树冠偏冠与髓心偏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2.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对阿特拉津在2种供试土壤中淋溶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淋溶速度由1.8 ml/min增至4.4 ml/min,阿特拉津的土壤残留量降低,淋出量分别增加10.8%(黑土),8.2%(草甸黑土);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当降低淋溶液中H+离子浓度,均有利于抑制土壤中阿特拉津的迁移与流...  相似文献   
563.
2017-2018年以早熟(鑫鑫1号)、中熟(富民985)和晚熟(沈玉21)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3个播期对不同熟期品种玉米子粒产量、茎秆力学特性及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熟品种早播子粒产量最高,比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增加7.6%和28.4%。中熟品种早播,茎秆拉力(SBF)、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TI)和第4节间压碎强度(RCSFI)较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提高10.0%~24.7%和15.1%~57.3%。晚熟品种早播,SBF、RPSTI和RCSFI较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提高27.2%~33.8%和34.0%~70.7%,中熟和晚熟品种播期推迟倒伏率最大增幅分别达49.2%和61.2%。综上,推荐采用中晚熟品种适期早播以提高玉米产量和生理成熟后茎秆质量,降低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564.
鲟鱼作为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自然繁育面临巨大威胁。为了探究环境因子对鲟鱼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因子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开展了温度(14-22 ℃)、氨氮(0.05-0.15 mg/L)和亚硝氮(0.05-0.25 mg/L)对西伯利亚鲟鱼(Acipenser baerii)早期胚胎发育的联合影响效应研究,旨在建立温度、氨氮和亚硝氮对西伯利亚鲟鱼胚胎孵化率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得出温度,氨氮和亚硝氮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西伯利亚鲟鱼胚胎的孵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氨氮和亚硝氮浓度的降低,西伯利亚鲟鱼胚胎孵化率逐渐升高。水温与氨氮的联合效应对鲟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呈显著水平(p < 0.05),而水温与亚硝氮的联合效应以及氨氮与亚硝氮的联合效应对鲟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 > 0.05)。建立的西伯利亚鲟鱼胚胎孵化率模型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32,校正相关系数为0.9616。通过模型优化得出西伯利亚鲟鱼的胚胎在温度18 ℃,氨氮浓度低于0.08 mg/L和亚硝氮浓度低于0.13 mg/L条件下西伯利亚鲟鱼胚胎的孵化率最高,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65.
Cd在吉林省3种典型土壤上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Cd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吸附特性,通过批量平衡吸附试验,探究了重金属Cd在吉林省盐碱土、黑土和白浆土3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不同影响因素对Cd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模型拟合最优,且对Cd的最大吸附量顺序为盐碱土黑土白浆土;与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相比,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3种土壤吸附Cd的拟合效果更好,说明3种土壤对Cd的吸附过程是多重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Cd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均为自发、吸热和无序反应;在试验pH范围内(3.0~11.0),3种土壤对Cd的吸附量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衡的趋势;Al~(3+)和Ca~(2+)浓度的增加均使3种土壤对Cd的吸附量减少;添加生物质炭后3种土壤对Cd的吸附量增加。  相似文献   
566.
在汕头市中小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水源涵养林中,选择黎蒴栲林、鸭脚木林、山杜英林3个乡土阔叶树种群落,对群落物种多样性、自然更新情况、群落稳定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样性表现为山杜英林>鸭脚木林>黎蒴栲林,而黎蒴栲林和山杜英林的相对稳定性较高,其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没有出现明显的正相关.3个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受制于各自建群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特定的生境条件,并与人为的干扰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567.
为探索不同生长年限月季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management index,CMI)的变化特征,选取草坪土(CK)、1~5、6~10、11~15年4个不同生长年限月季的处理,测定并分析土壤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及CMI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含量在6~10年处理中最高。0~20 cm土层,有机质达到12.9 g/kg,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分别达到1.3、3.3、7.0 g/kg;20~40 cm土层,有机质达到5.7 g/kg,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分别达到1.4、1.5、2.4 g/kg。在0~20 cm土层,CMI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20~40 cm,CMI在6~10年的种植年限中最大。整体来看,月季土壤的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是在一定年限内的,6~10年的种植年限月季对土壤有机质的活性状况和土壤碳库质量的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68.
采用振荡浸提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样品试液中速效钾及交换性钙、镁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简单、快捷,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稳定性好,明显提升了分析检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69.
为了评价FGM发酵黄芪液的安全性,本实验用FGM菌发酵黄芪液及其发酵菌株FGM菌悬液经口灌胃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试验分为FGM活菌组(FGM)、FGM发酵液组(FAL)、阴性对照组(NG),分别连续灌胃3 d,每天2次,7 d后处死小鼠,解剖观察。结果显示,试验各组小鼠无中毒反应和死亡。依据小鼠一般体征评价,各组试验小鼠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可判定为Ⅰ级。解剖小鼠后,脏器未发现病变;FGM组、FAL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血液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切片显微观察,各组小鼠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FGM菌株及其发酵黄芪液饲喂小鼠,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70.
以黑龙江省湿润区八五二农场种植的36个玉米品种为例,分别利用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分析玉米的穗长、秃尖长、穗行数等13个指标,利用熵值法赋予各指标不同权重,对玉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两种方法在评价能力上的优劣。结果表明,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均能公正科学地对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DTOPSIS法计算的Ci值差异性大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的Gi值差异性,表明DTOPSIS法更能区分玉米品种的优劣,是更为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