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3篇 |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15篇 |
44篇 | |
综合类 | 238篇 |
农作物 | 39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52篇 |
园艺 | 24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病原形态学鉴定等方面对一起鸡棘沟赖利绦虫病进行诊断。结果表明,病鸡生长缓慢,消化道增粗、肿大,肠内充满大量黄褐色液体。十二指肠有凸起的白色结节和散在出血斑,HE染色显示肠黏膜层脱落并伴有大量红细胞浸润。病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发现大量绦虫虫体,体长5cm~10cm,头节四周有4个圆形吸盘,中央有1个突起的顶突,顶突上分布有两圈小钩。颈节节片生殖系统未发育成熟,染色不明显。成节节片有一组生殖系统,生殖孔交替开口于节片外缘上1/3处。雄茎囊位于排泄孔外侧,睾丸数目30个~40个。孕节子宫退化,被大量卵囊所取代,散在分布于节片中,每个卵囊内有1个已胚化的六钩蚴。综合以上结果判定病鸡所患寄生虫病为棘沟赖利绦虫病。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活性炭和生物炭对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还原含砷水铁矿过程的影响,并探究了这一过程中砷的释放、转化及其在次生矿物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初期活性炭和生物炭抑制了含砷水铁矿中铁的微生物还原过程,可能的原因是活性炭和生物炭抑制了菌的生长,荧光染色结果证实了这一过程;在培养中期,微生物逐渐适应培养环境,并使铁还原持续进行,培养结束时活性炭和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含砷水铁矿中铁还原的比例。培养基中的磷酸根通过置换作用使水铁矿中的部分砷释放至溶液,而微生物还原含砷水铁矿过程中,活性炭和生物炭抑制了溶液中砷的去除。此外,微生物还原含砷铁矿过程中,依次生成了蓝铁矿和菱铁矿两种次生矿物。SEM-EDX结果表明,在两种次生矿物中,砷主要被蓝铁矿固定。该结果有助于我们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评估活性炭和生物炭在农业环境应用过程中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沼液从产生到贮藏期间碳氮元素的变化规律,将猪粪、鸡粪和秸秆混合,进行中温厌氧发酵,并在常温下以密闭静置、密闭搅拌、敞口静置、敞口搅拌等4种方式贮藏沼液,跟踪并分析了猪、鸡粪和秸秆混合发酵沼液在厌氧发酵及贮藏期间碳、氮元素的形态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厌氧发酵阶段,沼液中的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浓度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在15.0%~36.1%之间,其中TOC在第18 d达到最高浓度(6467 mg·L~(-1)),TN在第23 d达到最高浓度(4181 mg·L~(-1))。贮藏阶段,沼液中的TOC、TN浓度均有所降低,TOC先下降后升高,总体降低幅度较小(2.9%~12.0%),降幅顺序为敞口静置敞口搅拌密闭静置密闭搅拌;TN先升高后降低,总体降低幅度较大(4.2%~56.2%),降幅顺序为密闭静置密闭搅拌敞口静置敞口搅拌。综上,厌氧发酵18~23 d的沼液碳氮元素含量最高,采用密闭静置方式并缩短贮藏时间可减少沼液贮藏过程氮元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CiteSpace软件,分析了2016年国内外土壤学及环境科学领域中与土壤有关论文的关键词,揭示了2016年环境土壤学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农业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我们以Soil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上检索到环境科学和土壤科学SCI论文1 1 747篇.关键词的聚类结果显示2016年的研究热点是“重金属污染与生物累积效应”、“土壤有机污染与生物降解”、“土壤管理与元素循环”、“土壤固碳与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美国发文量名列前两位,国内中国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列发文量前两位.在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到2936篇核心期刊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土壤微生物与环境污染”、“土壤理化性质与水盐运移”、“土壤有机碳与环境效应”、“土壤区域环境与空间变异”为国内期刊论文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急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从广西十万大山保护区采集石蚕蛾(Stenopsyche marmorata)幼虫,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进行重金属离子Cu~(2+)和Pb~(2+)对其的急毒性试验。采用概率单位法分别计算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Cu~(2+)对石蚕蛾幼虫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3.651、112.975、84.536和70.509 mg/L,Pb~(2+)对石蚕蛾幼虫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138、41.878、30.735和29.245 mg/L。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安全浓度分别为7.051和2.925 mg/L。[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将石蚕蛾幼虫用作水体重金属污染指示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千岛湖鸟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千岛湖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鸟类6 435只,86种,隶属13目32科,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物种6种,属古北界的有36种(占41.9%),东洋界39种(占45.3%),广布种11种(占12.8%).从居留类型看,千岛湖的迁徙鸟较多(46种),留鸟较少(40种),各占总数的53.5%和46.5%.千岛湖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条件,其中,水鸟有28种,林鸟58种,各占32.6%和67.4%.千岛湖鸟类呈周期性波动特征.在10月,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值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因此,千岛湖鸟类多样性状况以10月(即候鸟迁徙的高峰期)最好,说明千岛湖是候鸟迁移途中的-个重要驿站.千岛湖全部鸟类物种平均密度为20.785只/km~2,秋季最高,达到43.40只/km~2,种数达到69种;春季最低,仅有9.30只/km~2,种数为37种.而且,优势种有5种,占总鸟类物种的5.8%;常见种有17种,占19.8%;少见种有36种,占41.9%;罕见种有28种,占32.5%.说明千岛湖鸟类中,有生存危险的物种百分比较高,需要加强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讨代乳料原料的不同组合效应对早期断奶羔羊的饲喂效果,选取25只甘肃高山细毛羔羊,分为5组,每组5只,对照组羔羊由母羊自由哺乳和放牧;试验组羔羊30日龄断奶,饲喂4种代乳料:A组主原料未膨化,B组主原料膨化,C组主原料膨化+血浆蛋白粉,D组在C组基础上增加乳清粉。试验期为30~90日龄。结果表明:50、70日龄时,对照组羔羊体质量最大,试验组羔羊受断奶应激的影响,相应指标较小。90日龄时,D组体质量显著高于B、C组(P0.05),超过了对照组。30~90日龄阶段,D组日增体质量最大,且显著高于B、C组(P0.05)。对照组脾脏质量显著高于4个试验组(P0.05),且脾脏指数最高。说明在代乳料中添加血浆蛋白粉及增加乳清粉,有利于羔羊健康发育,使代乳料的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0.
蝴蝶物种丰富度是蝴蝶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大峪流域的蝴蝶为研究对象,借助GIS技术,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究了大峪流域内的蝴蝶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复杂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蝴蝶的科、属、种丰富度和密度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蝴蝶的丰富度和密度与地形复杂度成正相关,随地形复杂度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