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69篇 |
免费 | 396篇 |
国内免费 | 79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07篇 |
农学 | 915篇 |
基础科学 | 538篇 |
1153篇 | |
综合类 | 2727篇 |
农作物 | 393篇 |
水产渔业 | 353篇 |
畜牧兽医 | 1129篇 |
园艺 | 334篇 |
植物保护 | 4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291篇 |
2021年 | 384篇 |
2020年 | 321篇 |
2019年 | 374篇 |
2018年 | 215篇 |
2017年 | 301篇 |
2016年 | 258篇 |
2015年 | 386篇 |
2014年 | 347篇 |
2013年 | 416篇 |
2012年 | 464篇 |
2011年 | 525篇 |
2010年 | 483篇 |
2009年 | 444篇 |
2008年 | 477篇 |
2007年 | 366篇 |
2006年 | 334篇 |
2005年 | 279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149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152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124篇 |
1994年 | 93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微生物肥料对青梗花椰菜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方式[A(不施肥,CK);B(施微生物肥料);C(70%化肥+微生物肥料);D(100%化肥)]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青梗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为寻找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B、C、D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中,处理C效果最佳,与处理D相比,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分别增加了6.82%、11.53%、11.76%、9.68%、33.33%、62.5%、33.33%、34.04%~37.61%、8.42%~15.87%、32.53%~33.86%、13.56%~18.6%、3.99%、12.81%~17.99%,真菌数量减少了26.23%~32.89%。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70%化肥+微生物肥料对青梗花椰菜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73.
四川白三叶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四川部分地区野生白三叶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地位,对分离自四川雅安、康定、泸定、西昌、成都和乐山6个地区白三叶根瘤的69株菌进行系统研究。采用16S 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和16S rDNA基因、持家基因(recA、atpD、glnII)、结瘤基因(nodC)、固氮基因(nifH)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S rDNA PCR-RFLP中所有供试菌株产生了4种酶切图谱类型,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持家基因与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基本一致,9株代表菌株主要分布在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根瘤菌属(Rhizobium),并与豌豆根瘤菌三叶草生物型(R. leguminosarum bv. trifolii) ATCC 14480T的亲缘关系较近。PCR可扩增出nodC和nifH基因片段,但从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的菌株LS1105中则扩增不出这两个基因。所有供试菌株被鉴定到了种的水平,证实了68株为白三叶根瘤菌,并通过不同采样地点菌株之间的比较,发现白三叶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因地理分布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对于丰富白三叶根瘤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近年草莓种苗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行业内的重视,在一些种植年限久、规模大的种植区内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东海县草莓产区考察调研,了解近年生产苗使用状况,并对育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地外购生产苗占相当比例且来源地广泛,受苗木质量等问题影响,近年首批生产苗定植成活率明显下降;夏季育苗成功率较低,种苗退化及病害问题较为突出,育苗田状况、苗期管理技术等需要进一步提升。文章从保障优质种苗供应、规范提升育苗方法及加强育苗组织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具体意见措施,以为改善草莓种苗生产供应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博落回水提取物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攻毒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指数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28日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体重(8.22±0.98) kg],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和模型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 mL/kg的博落回水提取物。预试期3 d,正试期18 d。在正试期第15天,模型组和试验组每只试验猪灌胃10 mL浓度为2×109CFU/mL的ETEC K88菌液,对照组灌胃同一剂量的无菌LB培养液。结果表明:1)第1~14天(攻毒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 <0.05)。第15~18天(攻毒后)和整个试验期(第1~18天),各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攻毒后24 h,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断奶仔猪腹泻指数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腹泻指数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攻毒后48 h,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断奶仔猪腹泻指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6.
为筛选出提高低温下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种子发芽能力的处理措施,本研究选取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分别对扁蓿豆进行了7种不同浓度的浸种处理,测定了2种外源物质对低温下扁蓿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外源物质浸种处理下扁蓿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初次发芽天数无变化。供试处理中,低浓度的SA(0.1~10 μmol·L-1)和ABA(0.001~0.5 μmol·L-1)对扁蓿豆种子萌发﹑根长和芽长均有促进作用,且对根长和芽长的促进效果较种子萌发好,高浓度的SA(>20 μmol·L-1)和ABA(>1 μmol·L-1)显著抑制了种子萌发及根和芽的伸长(P<0.05)。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0.05 μmol·L-1的ABA浸种处理是低温下促进扁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77.
山羊子宫内肽能神经分布及妊娠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山羊子宫内含P物质(SP)和含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的分布。结果,妊娠及未妊娠山羊子宫颈内有粗细不等的神经束行经于外膜和肌层中,神经分支形成丛状分布于血管壁,子宫颈部未见SP神经元胞体及VIP神经元胞体;未妊娠山羊子宫角内SP神经和VIP神经均呈丛状围绕血管并分布于血管壁;妊娠中期的孕角和非孕角均有胎盘形成,除胎盘内无神经分布外,SP神经及VIP神经同样分支形成丛状分布于血管壁。结果提示,山羊子宫内SP神经和VIP神经主要支配子宫内血管,妊娠时除胎盘内无神经分布外,SP神经及VIP神经的分布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8.
PKS-NRPS数据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和聚酮合成酶(PKS)是调控次级代谢物聚酮类物质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的关键酶。随着生物息学的快速发展,国外的NRPS-PKS数据库和预测软件不断推出。本文对几个重要NRPS和PKS领域的数据库与预测软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羊屠宰场各屠宰环节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携带情况,评估是否存在污染风险,选取不同规模屠宰场,用棉拭子法分别采集不同屠宰环节样品349份,36 h内进行试验;应用PCR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对鉴定为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分离株进行16S r DNA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从刚宰杀的羊胴体表面和环境中共分离到致泻性大肠杆菌12株,其中11株携带毒力基因elt,1株携带毒力基因eae和elt;大中型屠宰场(1.21%)的致泻性大肠杆菌阳性率低于小型屠宰场(5.43%),不同规模屠宰场的预冷间均未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从屠宰环境中分离出1株携带inv A基因的沙门氏菌,阳性率为0.29%;经高压冲洗和排酸预冷等屠宰工艺后,在羊胴体表面均未发现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80.
适宜马铃薯晚疫病菌生长的豆类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工作,对用于该菌生长的豆类培养基进行了比较,人中选出日本菜豆制作的培养基,在对晚疫病菌菌株的分离、培养、保存等方面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开展晚疫病菌的研究工作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