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9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785篇
林业   701篇
农学   958篇
基础科学   538篇
  1142篇
综合类   2484篇
农作物   379篇
水产渔业   360篇
畜牧兽医   1006篇
园艺   287篇
植物保护   42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蜡蚧轮枝菌V3450是榕管蓟马防治的高效菌株,为实现该菌株的放大培养,以盆栽榕树出口使用的主要栽培基质椰糠和单一固态发酵培养产孢量最多的麦麸为主载体,开展该菌株的固态发酵基质一般组合配方和正交组合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一般组合固态发酵基质配方5(椰糠+麦麸+磷酸盐+酵母粉=7.5 g+7.5 g+0.2 g+0.5 g)为最好的初筛配方,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固态发酵培养所需基质的4个基本组分因子为麦麸、椰糠、磷酸盐和酵母粉;正交组合固态发酵基质配方8(麦麸:椰糠:磷酸盐:酵母粉=3:2:3:2)为最佳的组合配方,麦麸、椰糠、磷酸盐和酵母粉等4个基本组分因子的最佳质量配比为3:2:3:2。正交组合配方8(麦麸:椰糠:磷酸盐:酵母粉=3:2:3:2)是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的最佳固态发酵基质配方,放大培养的真菌孢子对榕管蓟马成虫具有很强的侵染力。  相似文献   
992.
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亮  马俊贵 《农业工程》2015,5(1):20-22
回顾与总结国内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为新疆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收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智能化控制技术并汇总。根据国内外文献总结得出,提高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方法、技术是目前设施农业的主要攻关方向,提高劳动效率,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993.
补充营养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生殖与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补充营养对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5%蜂蜜水、5%葡萄糖水及蒸馏水3种补充营养处理对其成虫生殖与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营养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生殖和寿命均有显著影响。经5%蜂蜜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最长,为7.17d,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为248.23粒;经5%葡萄糖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平均单雌产卵量与5%蜂蜜水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经蒸馏水处理的雌蛾产卵历期最短,为5.53 d,平均单雌产卵量最低,为162.13粒,显著低于5%蜂蜜水;3种补充营养处理间雌蛾产卵前期、交配率、交配次数和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经蒸馏水处理的雄蛾寿命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研究表明,补充营养主要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雄蛾寿命有影响,是影响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奠定基础。笔者采用稀释分离法,对12种不同植物的根际土壤细菌进行了分离,并采用16S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法初步确定了细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不同,重茬地和多年生植物的根际土壤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12种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Massilia等8个属的137株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占81.0%。芽孢杆菌属内占主要比例的有:B.megaterium、B.aryabhattai、B.subtilis、B.amyloliquefaciens等种,其中B.subtilis,B.amyloliquefaciens等细菌种类据文献报道为有益微生物,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开发和利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种类丰富多样,有望成为有益微生物资源库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5.
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铵态氮和硝态氮作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无机态氮素,对植物的形态学特征以及生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从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机制,氮素形态调控植物养分吸收、根系发育、光合生理、产量与品质形成及氮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氮素形态调控植物生长的机理,并提出了氮素形态研究中需要进一步阐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Cap蛋白是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主要结构蛋白,能诱导免疫保护,是临床上利用血清学诊断PCV2的主要依据。本研究根据PCV2 TJ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KC751546)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从PCV2 TJ株扩增获得Cap全基因,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质粒pET32a-Cap,经IPTG诱导获得约48 ku的重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小鼠抗6×His单克隆抗体和PCV2阳性猪血清均呈阳性反应。本研究成功克隆Cap全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实现Cap融合蛋白的表达,这为PCV2 Cap蛋白的功能研究及诊断方法的建立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new process for strengthening natural silk fibers. This process is simple yet effective for mass production of high strength silk fibers, enabled by drawing at a lower temperature and immediately heat setting at a higher temperature. The processing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to improve the strength. Silk fibers drawn to the maximum ratio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n heat set at 200 °C show best tensile properties. Some salient features of the resulting fibers are tensile strength at break reaching 533±10.2 MPa and Young’s modulus attaining 12.9±0.57 GPa. These valu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atural silk fibers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d by 44 % and Young’s modulus by 135 %).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and FTIR confirm the transformation of silk I to silk II crystalline structure for the fiber obtained from this process. DSC and TGA data als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structural change of the silk fiber.  相似文献   
998.
为探明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贵州省不同海拔梯度下的草地及其相应开垦的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下草地、农田的有机碳特征及草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农田土壤体积质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升高(P <0.05),增幅为17.85%~45.74%,草地转变为农田后土壤体积质量均显著增加,增幅为5.09%~10.88%。研究区草地、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占整个研究区(0~50 cm)的54.93%,呈表层富集现象。草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导致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降幅为19.64%~57.12%,且降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草地转变为农田使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降幅12.22%~50.73%。  相似文献   
999.
以山西地方优良种质--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Pianguan’)为材料,采用20% PEG模拟干旱胁迫0, 24, 48, 72 h后,观测根、茎、叶各器官显微结构特征参数。利用单位干旱时间内各显微结构参数相对响应关系及干旱时间与干旱指标实测值关系,获取能够在显微结构尺度上定量评价植物体各组织对干旱胁迫响应关系的干旱指数:干旱响应率(RR)和干旱响应度(RD),旨在为干旱胁迫与细胞响应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结果表明: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茎韧皮部厚度和筛管直径及髓腔直径、根直径和表皮厚度分别对干旱胁迫有相对较高的响应特征,其中叶片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茎髓腔直径的响应特征最高。综合响应率和响应度分析得出各器官对PEG的耐受性依次为根> 茎> 叶。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广东省经济活动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及其影响程度,为识别和衡量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制定城市建设策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广东省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188 hm2,主要由耕地足迹和能源足迹构成,人均生态赤字为2.078 hm2,远高于全国、全球平均水平。总人口生态足迹赤字为2.17×108 hm2,生态超载力达到4.7倍。与2001年相比,10年来人均生态足迹的总需求上涨了84%,其中林地和耕地涨幅剧增。而生态总供给则下降20%。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与日俱增。建立集约型、节约型及生态型生产及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广东省保持可持续发展劲头的主要途径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