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30篇
  免费   2566篇
  国内免费   5416篇
林业   5336篇
农学   6900篇
基础科学   4250篇
  7659篇
综合类   16179篇
农作物   2898篇
水产渔业   1992篇
畜牧兽医   6868篇
园艺   1939篇
植物保护   3091篇
  2024年   240篇
  2023年   742篇
  2022年   1932篇
  2021年   2371篇
  2020年   2171篇
  2019年   2048篇
  2018年   1441篇
  2017年   2138篇
  2016年   1801篇
  2015年   2393篇
  2014年   2285篇
  2013年   2720篇
  2012年   3323篇
  2011年   3494篇
  2010年   3210篇
  2009年   2921篇
  2008年   2725篇
  2007年   2636篇
  2006年   2476篇
  2005年   2173篇
  2004年   1021篇
  2003年   925篇
  2002年   864篇
  2001年   849篇
  2000年   898篇
  1999年   1004篇
  1998年   872篇
  1997年   763篇
  1996年   689篇
  1995年   712篇
  1994年   587篇
  1993年   505篇
  1992年   531篇
  1991年   409篇
  1990年   346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46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山西省蚜虫消长与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矮花叶病是非持久性病毒——MDMV 引起。病毒介体是蚜虫,在山西省主要是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麦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um dirhodum(Walker)]的传毒能力未定。实验表明,传毒蚜虫饲毒最适时间5~30分钟,接毒最适时间30~60分钟,持毒期限6~7小时,有效传毒蚜数3~5头。气温20℃麦二叉蚜的传毒效能最高,是春播玉米的主要传毒蚜虫。传毒蚜的高峰期后16~30天是发病高峰,以玉米拔节至孕穗间发病最快,抽雄后渐缓。病害的发生流行取决于毒源量、传毒蚜的虫口密度及其自然带毒率的提高,这过程进展的快慢是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温度和外源砷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江苏地区常见的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砷[0(As0)、0.5(As0.5) 和1 mg?L-1(As1)]和模拟不同温度[白天/夜晚分别为30 ℃/25 ℃(T0)和35 ℃/30 ℃(T1)],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发芽和苗期培养试验,并分析了8个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砷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外源砷对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13.69%~43.34%和28.14%~52.88%。 而温度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与水稻品种有关。在T1处理下,盐两优1618的发芽率、芽长和活力指数均优于其他品种。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显著降低了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P<0.05)。与T0As0相比,T1As1使水稻芽长显著降低5.66%~43.34%。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显著受到温度和外源砷的单一因素的影响。与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水稻根系活力降低3.01%~58.21%。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抑制了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其中T1As1使水稻根系活力显著降低53.80%~89.01%。不同品种水稻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在相同温度或外源砷处理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盐两优888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水稻茎叶砷含量在外源砷处理下显著增加,在增温处理下却降低。与单一的砷处理相比,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降低了水稻茎叶的砷含量。综上可知,温度和外源砷影响水稻的生长及砷吸收,但水稻生长状况具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其中盐两优888和盐两优1618在增温和外源砷共存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和生长状况优于其他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33.
苹毒蛾病毒是典型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对苹毒蛾幼虫有较强的致死能力,对于开展苹毒蛾的生物防治有一定意义;在病毒分类上根据形态鉴别,可能属于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亚组(A)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34.
应用中药增乳Ⅰ号进行了产后调理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羊草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受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GOT、ALP、钙、磷和血糖浓度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该方剂能够改善产后奶牛体况,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对预防多种产后疾病具有一定意义,适宜于奶牛产后应用。  相似文献   
35.
核桃早实性状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BSA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法获得了与核桃早实性状相关的RAPD 标记OPB208900。混合分离群体的混合样来自早实品种辽1 的自然授粉实生后代。用220 个随机引物扩增早实和晚实混合样, 只有引物OPB208 ( 5. GTCCACACGG 3. ) 在早实混合样及其个体上扩增出了约900 bp 的特异带OPB208900, 而在晚实混合样及其个体上无此特异带。用OPB208 为引物, 以19 个品种和3 个株系的DNA 为模板进行扩增,特异带OPB208900在17 个早实品种中的12 个个体上出现, 而5 个晚实品种( 系) 上均无此带。  相似文献   
36.
利用ZXX-65真空循环熏蒸设备熏蒸仓储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用ZXX-65真空循环熏蒸设备在不同真空压力、熏蒸时间、药剂浓度条件下对选定的典型仓储实验试虫进行熏蒸,根据杀虫效果,筛选出害虫的最优熏蒸条件组合。结果表明,ZXX-65真空循环熏蒸设备可以在2h内杀死各种仓储害虫。40000Pa,60g/m^3,2h为仓储害虫的最优熏蒸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37.
烯效唑浸种对黄瓜的壮苗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可抑制黄瓜幼苗徒长,使株高降低,比叶重增加,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活性增强,在形态上和生理上表现出显著的壮苗效应;烯效唑对黄瓜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以20 mg·kg-1处理最佳,促进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单株结瓜数。  相似文献   
38.
江汉平原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和稻田周围常见的10种杂草上来集梨孢属菌株,以涂沫法作交互接种,分离自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的梨孢菌与分离自水稻的梨孢菌可以交叉侵染其寄主,茭白和碎米莎草梨孢菌与稻梨孢菌不能交互侵染;自然诱发条件下来自牛筋草和狗尾草的梨孢菌与来自水稻的梨孢菌对其寄主同样发生交叉侵染。直接从杂草寄主上分离的梨孢菌株对水稻的致病性较弱,接种到水稻感病品种发病后再分离的菌株,对水稻致病性增强,对原寄主的致病性基本保持不变。推断稻瘟病区稻田周围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等杂草寄主上的梨孢菌在稻瘟病菌的积累和传播方面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39.
三七根结线虫病在云南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寄主反应和血清学试验将我国分离的16个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物及4个标准毒株(Fny、Lny,M和WL)区分为两个亚组。14个分离物及标准毒株Fny、M属亚组IDTL血清组,2个分离物及标准毒株Lny、WL属亚组ⅡToRS血清组。选用9科23种(或品种)植物进行寄主反应测定,发现茄科的心叶烟(N.glutinosa)、普通烟(N.tabacum cv.Xainthi-NC)及葫芦科的西葫芦(Cucurbita pepo)能将两亚组分离物区分开。采用法国和美国提供的8个单克隆抗体进行单、多克隆抗体夹心ELISA测定,能区分两亚组的分离物,首次证实在我国存在两个亚组的CMV分离物。  相似文献   
40.
燕麦枯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杂环类内吸性除草剂燕麦枯(difenzoquat)对家蚕,蜜蜂,广赤眼蜂,瓢虫,蚯蚓及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该结果表明,燕麦枯在高于使用剂量下对供试的生物种群的没有明显影响,由此推断,在推荐用量下燕麦枯不会造成对田间生物种群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