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02篇 |
免费 | 2105篇 |
国内免费 | 46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526篇 |
农学 | 6065篇 |
基础科学 | 3720篇 |
6629篇 | |
综合类 | 13420篇 |
农作物 | 2436篇 |
水产渔业 | 1526篇 |
畜牧兽医 | 5730篇 |
园艺 | 1505篇 |
植物保护 | 25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582篇 |
2022年 | 1485篇 |
2021年 | 1919篇 |
2020年 | 1792篇 |
2019年 | 1661篇 |
2018年 | 1214篇 |
2017年 | 1690篇 |
2016年 | 1507篇 |
2015年 | 2018篇 |
2014年 | 1915篇 |
2013年 | 2311篇 |
2012年 | 2834篇 |
2011年 | 2987篇 |
2010年 | 2762篇 |
2009年 | 2498篇 |
2008年 | 2253篇 |
2007年 | 2152篇 |
2006年 | 2037篇 |
2005年 | 1843篇 |
2004年 | 885篇 |
2003年 | 825篇 |
2002年 | 792篇 |
2001年 | 768篇 |
2000年 | 816篇 |
1999年 | 882篇 |
1998年 | 787篇 |
1997年 | 669篇 |
1996年 | 604篇 |
1995年 | 643篇 |
1994年 | 511篇 |
1993年 | 438篇 |
1992年 | 462篇 |
1991年 | 345篇 |
1990年 | 305篇 |
1989年 | 208篇 |
1988年 | 172篇 |
1987年 | 127篇 |
1986年 | 66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4篇 |
1966年 | 4篇 |
1964年 | 5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广东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方法分析了广东蕉岭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r、Ni、Cd、As、Hg)含量水平,以广东省红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级自然背景值为参比标准,采用地积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较轻,Cu、Pb、Zn、Cr、Ni、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55.7、65.1、280.9、30.7、16.2、10.9mg·kg-1和0.05mg·kg-,Cd在所有沉积物中未检出.重金属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长潭水库处于无污染至中度污染范畴,具有轻微潜在生态风险.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及旅游观光等人为活动及自然因素是长潭水库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库区上游的农业面源污染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972.
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了成都麻羊(Capra hircus)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并进行G—带,C—带显带分析。结果是,正常麻羊染色体数目2n=60,29对常染色体皆为具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公羊性染色体为XY,母羊为XX,其中Y染色体是染色体组中最小的,唯一具中间着丝点的染色体,X染色体是第三长的染色体。显带分析表明,每两条同源染色体具有相同的特定G—带带型,可与其它对染色体相区别,常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G—带为浅染,性染色体则为深染。常染色的C—带位于端着丝点区域,X染色体则没有明显的C—带区。本文还对山羊,绵羊染色体组型进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3.
基于田间摄像的多参数水稻土深松扰动行为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作机具的土壤扰动行为密切联系土壤失效机理与耕作效应,是优化耕作系统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土壤耕作原位综合测试平台开展单铲深松试验,从5个方位录制深松视频,同时配合使用微地貌测试、耕作阻力测试、EDEM仿真、深松扰动剖面土壤紧实度测试和深松理论检验,探究深松铲入土角α和耕深D对水稻土深松扰动过程、土壤失效机理及深松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摄像法提取的纵向碎土距离R、扰动宽度W及抬土高度H与α和D显著相关,可用于水稻土深松扰动行为的定量表述。摄像法显示水稻土难以脆性断裂,铲两侧发生非对称性土壤剪切失效。土壤沿曲柄攀升,抬土高度H随α增大,随D减小,表明深松铲的设计参数和作业参数同时影响抬土能力。R随对应耕深范围内铲的纵向水平长度L线性增加,W随α线性增加。地表平整度S和扰动宽度W均在耕深20 cm时最大。深松土壤扰动行为的EDEM仿真从微观层面再现了摄像法记录的非对称性失效、侧向挤压失效和深松新月形失效现象,表明该离散元模型用于解析水稻土深松力学的科学性。EDEM仿真进一步显示出应力集中区沿铲尖与铲柄破土刃周期性上下移动,同时也对铲下方底层土造成挤压。深松扰动剖面土壤紧实度等值线图验证了仿真过程中铲尖下方形成的土壤压实带,并直观展示出耕深30 cm时,犁底层土壤因侧向挤压流变形成的沟槽状紧实壁面。本文结合田间原位摄像法的多参数测试研究可为深松铲和耕作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4.
不同人工处理方法激活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机理相似,但其激活效率存在差异。本研究以昆明(KM)、129/Sv×KM F1和C3H×KM F1雌鼠来源的卵母细胞为对象,利用氯化锶(SrCl2,Sr2+)联合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Sr2++CB)和离子霉素(ionomycin,Ion)联合6-二甲胺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6-DMAP)(Ion+6-DMAP)两种激活方法处理下对比分析不同品系小鼠卵母细胞的激活效率,并以卵母细胞原核形成率、原核数量和孤雌胚胎体外发育来评价两种激活剂的激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Ion+6-DMAP激活卵的1原核比率显著高于2原核(p〈0.05),Sr2++CB激活卵的2原核比率显著高于1原核(p〈0.05);KM、129/Sv×KM F1和C3H×KM F1各组孤雌胚胎卵裂率和激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129/Sv×KM F1和C3H×KM F1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KM组(p〈0.05)。3种小鼠品系的卵母细胞用Sr2++CB处理的孤雌胚胎发育率显著高于Ion+6-DMAP。结果证明,Sr2++CB处理小鼠卵母细胞的激活效率明显优于Ion+6-DMAP;129/Sv×KM F1和C3H×KM F1的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率显著高于KM小鼠,为研究小鼠遗传背景影响孤雌胚胎发育的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5.
双纹须歧角螟(Trichophysetis cretaceaButler)是为害茉莉花的重要害虫。本文于室内就温度、湿度及极端高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双纹须歧角螟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超过30℃时,发育速率减慢。在各虫态中,蛹期的存活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卵、蛹在温度持续高于35℃时不能存活。40℃高温处理4~8h能显著缩短卵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提高产卵量。在适宜的温度下(23~25℃),湿度对双纹须歧角螟各虫态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76.
977.
978.
水分胁迫下李氏禾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水分胁迫条件,分析了不同淹水深度、淹水时间长度和持续干旱等处理下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李氏禾具有忍耐淹水和干旱的特性;水分胁迫下李氏禾根、茎、叶的基本结构组成没有特殊变化,根由表皮、皮层、中柱组成;茎由表皮、基本组织(薄壁细胞)、维管束组成;叶由表皮(表皮细胞、泡状细胞、气孔器)、叶肉、叶脉组成。淹水胁迫下,李氏禾根、茎、叶内形成大且多的气腔,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干旱胁迫下李氏禾的根皮层增厚、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减少但不失绿。总体而言,为了适应逆境的生长,李氏禾内部结构产生了一种具有自我保护和调解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79.
980.
为明确马铃薯北方一季作区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时空动态及常用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1—2019年采自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省 (区) 马铃薯主产区的922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采用茎叶喷雾法于2018年和2019年评估了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等7种杀菌剂在推荐剂量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不同年份采集的922株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分别为25.71%~100%和0.31~0.50;890株致病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0~1.43%,仅于2013年检测到抗性菌株,历年抗性指数均为0.25。在地域上,3省 (区) 致病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分别为57.19%~66.56%和0.39~0.42;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0~0.36%,抗性指数均为0.2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有效成分,下同) 300.0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83.3%~85.6%) 高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40.4 g/hm2的防治效果 (76.9%~78.6%) 和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的防治效果 (70.0%~71.4%)。20%霜脲氰悬浮剂162.0 g/hm2、40%氟醚菌酰胺 • 烯酰吗啉悬浮剂240.0 g/hm2、43%霜脲氰 • 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90.3 g/hm2和687.5 g/L氟吡菌胺 • 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773.4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79.8%~86.9%。为此,推荐烯酰吗啉单剂或混剂及双炔酰菌胺混剂在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省 (区) 继续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但是需密切监测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变化并注意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用或者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