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0篇
林业   93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48篇
  97篇
综合类   500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266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41.
鹅星状病毒(GAstV)是当前鹅养殖业的重要病原,易引起雏鹅内脏痛风症状和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于浙江省内采集30份病料,进行核酸检测、病原分离和测序,并克隆其ORF2序列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菌株后经诱导获得衣壳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临床死亡雏鹅剖检均发现典型内脏痛风症状,核酸检测鉴定为鹅星状病毒阳性,且出现不同基因型鹅星状病毒混合感染情况。共分离得到ZJC14和ZJLD20两个毒株,其中,ZJLD20在鹅胚和LMH细胞中均稳定增殖,但ZJC14并不能适应LMH细胞。病毒基因组测序显示,ZJC14与ZJLD20亲缘关系较远,ZJC14属于GAstV-Ⅰ基因型,而ZJLD20为GAstV-Ⅱ基因型。重组表达载体pET28a-ORF2诱导后获得纯化目的蛋白,经免疫成功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与目的蛋白结合。此外,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试验结果显示,ZJLD20衣壳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病毒结合反应。研究成果有利于后续对该病原致病能力的研究,同时,试验制备的ORF2衣壳蛋白与多克隆抗体为鹅源星状病毒感染的诊断试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复合蛋白酶在即食海参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慧  云霞  王继红  杨红 《水产科学》2007,26(6):327-330
用复合蛋白酶处理盐渍海参,作为加工冻干即食海参的预处理样品,研究其酶处理最适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酶处理温度40℃,处理50 m in,水浸泡13 h,酶用量为肉重0.075%时,处理后的海参胶原蛋白溶解度(DD%)为(38.14±0.52)%,与水发海参接近[(39.34±0.47)%],口感达到最佳。从酶处理海参和盐渍海参的红外光谱分析可知,二者的营养成分无明显差异,达到生产冻干即食海参的要求。  相似文献   
43.
为了监测和诊断围产期奶牛常见营养代谢病,分别对产前15d、产前7d、产前1d、产后1d、产后7d、产后15d各10头共计60头围产期奶牛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在整个围产期内奶牛血液中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差异不显著,不能作为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病的监测依据。产前1d奶牛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最低,为460.76±268.34μmol/L,与产前15d、产后7d、产后15d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7d奶牛血清葡萄糖含量最低,为2.12±0.35mmol/L,与其他时间测定值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d奶牛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最高,为15.33±3.24U/L,与产前15d、产前7d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5d奶牛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分别为14.10±4.40U/L和0.90±0.14mmol/L,与产前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d血清Ca含量降至最低值,为1.76±0.32mmol/L,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分别为25.50±7.90μmol/L和85.13±7.57IU/L,与产前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利用血清游离脂肪酸、血清葡萄糖含量和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按公式计算Y值可作为诊断奶牛脂肪肝的依据。奶牛血清钙含量降低,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可作为奶牛骨营养不良的诊断依据。尿酮体监测可作为奶牛酮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4.
草原虫害防治是农业部较早大规模组织开展的防灾减灾工作之一。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草原虫害防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逐步建立了“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技术路线。2002年起,全国畜牧总站在全国牧区组织开展了《草原虫害生物防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国的草原害虫防治,为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以该项目的进展为基础,简要总结介绍了草原害虫防治的实施背景、开展情况及建设成果,包括以生态系统平衡原理为指导,对虫害监测预警、生物防控和施药技术等进行集成创新与组装配套,使草原害虫密度长期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实现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等。  相似文献   
45.
为比较青贮玉米秸秆添加与不添加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效果,进行了饲用微生物添加剂青贮玉米秸秆饲喂陶赛特×小尾寒羊F1代杂种肉羊育肥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用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制作青贮玉米秸秆饲喂3~6月龄杂种肉羊,全期只均日增重达230.56g,较青贮玉米秸秆对照组提高7.44%.试验组只均盈利253.5元.盈利提高29.60%,经济效益显著。饲用微生物添加剂适宜在杂种肉羊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47.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情况,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草原虫害防控工作现状,回顾了草原虫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进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在推广工作中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类产碱假单胞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牧鸡牧鸭和人工招引粉红椋鸟、印楝素、苦参碱、烟碱·苦参碱等生物药剂和天敌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草原上的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近10年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控正在形成由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天敌利用、植物源农药等多种技术构成的新型格局,并针对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向日葵品种抗向日葵螟鉴定及抗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自然抗虫鉴定法连续3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对56个向日葵品种进行了抗向日葵螟鉴定,结果表明,17个油葵品种中除P50表现为中抗(籽粒被害率为6.7%),其余品种全部表现为高抗,籽粒被害率均在0~2.5%;而39个食葵品种中仅新食葵7号表现为高抗(籽粒被害率为1.9%),其余多表现为感虫或高感,籽粒被害率在5.8%~54.1%。进一步利用黑色素鉴定法对所有品种进行了室内检测,其结果与田间抗虫鉴定结果基本吻合。由此认为:在进行田间自然抗虫鉴定时,宜根据田间向日葵螟成虫种群动态选择适宜的播期,使向日葵的开花期与向日葵螟成虫发生盛期尽量吻合,以提高害虫对向日葵的选择压力和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同时避免出现播期避害现象,干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9.
分析了海南南药黎药开发利用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海南发展南药黎药产业的思路、对策,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双抗体夹心ELISA在转基因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振华  史文清  王晓凤  云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476+3540-3476,3540
随着转基因产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国一直以来也都高度重视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管理.作为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第一步,转基因生物的准确检测显得格外重要.该文综述了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原理、技术要点及其在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方法在转基因动物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