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0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392篇
林业   328篇
农学   186篇
基础科学   188篇
  356篇
综合类   2006篇
农作物   257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872篇
园艺   256篇
植物保护   20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本研究针对AIV H5的血凝素(HA)基因和vNDV的融合蛋白(F)基因设计两对引物,建立了单管同时检测AIVH5和vNDV的双重RT-PCR(dRT-PCR),该方法能在单一反应管内同时检测AIVH5和vNDV,不与其它亚型AIV、弱毒NDV毒株以及其它病原体发生非特异性扩增;对含有AIV H5 HA基因和vNDV F基因重组质粒DNA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0.6和406fg,敏感性与单项RT-PCR相同;从样本处理到报告结果仅需5h。对24份临床疑似样本进行检测,AIVH5均为阴性,vNDV阳性18份,PCR产物测序证明为靶基因序列,其具有vNDV F基因的特征性序列,随机选9份vNDV阳性样本接种SPF鸡胚,分离出6株vNDV,病毒分离率为6/9;对100 ELD50的AIV H5N1和100 ELD50的vNDV人工同时感染5日龄SPF鸡的脑、肝脏、肺脏和泄殖腔棉拭子进行dRT-PCR检测,AIV H5的检测率为4/5,3/5,5/5,4/5,vNDV的检测率为3/5,5/5,4/5,3/5,而对H9N2和LaSota毒株实验同时感染样本及阴性对照样本的检测均为阴性。可见本研究建立的dRT-PCR为AIV H5和vNDV诊断、监测、检疫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72.
生猪的体尺参数是生猪生长状态的重要评判标准,而人工测量体尺耗时耗力且容易造成猪只的应激反应,本文研究了无接触式猪只体尺参数测量方法,借鉴人工测量经验法,提出基于点云语义分割的猪只体尺测量方法。本文以大约克夏猪为研究对象,搭建无接触式猪只点云采集平台,采集3 510组猪只双侧点云数据;利用直通滤波器与随机采样一致性分割处理方法去除背景点云,基于统计滤波器去除离群点,采用体素下采样方法稀疏点云,完成猪只点云的预处理;基于PointNet网络,结合注意力模块构建语义分割模型,针对不同分割部位设计猪只体尺测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自制数据集上,改进的语义分割模型准确率为86.3%,相较于PointNet、PointNet++和3D-RCNN分别高8、5.7、2.6个百分点;体尺的测量值与实测值最大绝对误差为6.8 cm,平均绝对误差均在5 cm以内,具有较高的估算准确性,此方法能够用于猪只体尺测量。本文将语义分割与体尺测量相结合,可为后续非接触测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73.
以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温度、光照及PEG-6000条件处理下对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兔儿伞种子成熟度和光照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但其耐高温和干旱,萌发前经过24 h高温(40℃)处理,发芽率达55%。高浓度PEG抑制种子萌发,而低浓度PEG促进种子萌发,种子经25%PEG处理后复水萌发,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提高。  相似文献   
974.
果桑绿枝扦插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十"果桑和"台湾果桑"为试材,以基质(河沙、草炭与蛭石混配基质)、插穗插口(插穗下剪口作平剪和斜剪)、生长素(NAA、吲哚丁酸、国光生根粉)为因素进行绿枝扦插正交实验,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繁育出较多果桑优良苗木。结果表明:果桑绿枝扦插与品种有很大关系,"台湾果桑"适合于绿枝扦插,成活率较高,且在150mg/kg吲哚丁酸中浸泡生根率较高,为54.4%,有白色愈伤组织产生;平口剪效果好于斜口剪,河沙更适宜做扦插苗床,有利于生根。  相似文献   
975.
以"祥龙"和"白玉龙"2个火龙果品种为试材,经过4a时间观察其在宁夏地区设施栽培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宁夏经设施栽培,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果实营养丰富,风味浓,品质好,适应性强、产量高。当年定植,第2年就开始结果,第3年"白玉龙"667m2产达1 086kg,"祥龙"667m2产达1 400kg,平均单果重400g,尤其以"祥龙"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76.
为准确评价黄海海地区夏玉米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和丰产性,采用稳定性指数(WAASB)和同时选择指数(WAASBY)对2018-2019年黄淮海地区25个夏玉米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在不同品种和试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品种和试点间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GY(籽粒产量)×WAASB...  相似文献   
977.
为了研究发酵剂及豆蛋白添加量对成熟干酪蛋白质分解情况的影响,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相关指标—理化成分、水溶性氮(WSN)、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SN)和可溶性磷钨酸氮(PTA-SN)的变化,并使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蛋白质水解情况。结果表明:10%豆乳的添加使干酪的蛋白质含量提高5%,脂肪降低4%,同时对干酪的水分和pH都有影响。随着干酪的成熟WSN、TCA-SN、PTA-SN的质量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成熟6个月后,达到34.25%、17.26%和5.35%;对电泳中αs-CN、β-CN和β-伴球蛋白降解率分析得出筛选发酵剂对豆蛋白及酪蛋白都有很强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78.
水稻LIR1是LIR(light-induced rice)蛋白家族的一员,受光与生物钟的调节,在植物光反应及生物节律性调控方面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水稻LIR1的生理功能,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水稻‘珍汕97B’LIR1基因做了根、叶鞘、叶片及穗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同时构建了启动子的GUS基因融合表达载体LIR1∷GUS转化烟草,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US基因在烟草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LIR1基因在水稻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叶鞘、穗与根中表达量较低;GUS染色主要集中在叶片组织及茎中,而在植株的根部不显色。  相似文献   
979.
孙健  岳瑞雪  钮福祥  徐飞  朱红 《作物学报》2012,38(3):479-486
以15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乙醇发酵特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的干物率、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AC)均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AC与干物率、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甘薯的糊化特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RVA谱特征值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甘薯品种的乙醇发酵特性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乙醇含量与发酵强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AC与RVA各特征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而干物率、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PT)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 P<0.01; r=0.670, P<0.01);AC与乙醇含量、发酵强度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3, P<0.01; r=0.698, P<0.01),但与发酵效率、发酵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发酵黏度与崩解值(BDV)呈显著负相关(r= –0.563, P<0.05),与消减值(SBV)显著正相关(r=0.639, P<0.05),而乙醇含量、发酵效率和发酵强度与淀粉RVA各特征值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分为3大类,第I类品种AC和BDV均较高,第II类品种的AC最高、BDV最低,而第III类品种AC最低、BDV最高。甘薯的AC和BDV可以作为评价甘薯乙醇发酵特性的指标,同时较高AC和BDV值应是燃料乙醇专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980.
采用Dynal磁珠-生物素标记的(AC)12探针和牦牛基因组MboⅠ酶切片段杂交,富集牦牛基因组(AC)n/(GT)n串联重复序列并构建基因文库,阳性克隆率达到61.1%。通过对176个阳性克隆的测序获得含有(AC)n/(GT)n重复的序列92条,其中连续型重复序列40条(占43.48%),间断型41条(占44.57%),复合型11条(占11.96%)。从92条序列中又筛选出重复次数大于10次的(AC)n/(GT)n序列59条。相对连续型重复序列,牦牛基因组中间断型重复序列所占比率并没有显著上升,可以推测牦牛自身基因组DNA损伤修复能力的适应性进化水平较高,足以承受高海拔地区强紫外线导致的基因组核苷酸替换突变等自然选择压力。本研究从牦牛基因组分离的全新(AC)n/(GT)n重复序列将在牦牛品种/类群内遗传结构分析、品种/类群之间遗传关系研究以及牦牛个体/群体生产或适应性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