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4篇 |
免费 | 182篇 |
国内免费 | 37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7篇 |
农学 | 180篇 |
基础科学 | 178篇 |
357篇 | |
综合类 | 1913篇 |
农作物 | 244篇 |
水产渔业 | 118篇 |
畜牧兽医 | 836篇 |
园艺 | 237篇 |
植物保护 | 2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166篇 |
2021年 | 199篇 |
2020年 | 191篇 |
2019年 | 183篇 |
2018年 | 144篇 |
2017年 | 210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233篇 |
2013年 | 245篇 |
2012年 | 329篇 |
2011年 | 360篇 |
2010年 | 365篇 |
2009年 | 275篇 |
2008年 | 296篇 |
2007年 | 228篇 |
2006年 | 180篇 |
2005年 | 136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81.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 cultured microorganisms accounts for about 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in nature, which limits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utilization of 99% of the unknown microorganisms. However, relevant researches show that those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 can be developed and utilized, and the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unknown microorganisms. The microbial culturomics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culture conditions and long-term culture, it was combined with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 and 16S ribosomal RNA (rRNA) sequencing to identify all kinds of microorganisms on a large scale. At the same time, 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 and Metagenomics sequencing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analyze unknown microorganisms in depth. In this paper, the latest progress of culturomics in the ruminan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poultry cecum, and livestock nasal microflora in recent years was review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method of microflora culturomics i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s discussed. As a new research idea, culturomics has some immature aspects, but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is very broad. The complementary of microflora culturom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相似文献
82.
瘦肉型猪(PIC344)精液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丁醇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FF和SephacrylS 200柱层系,从瘦肉型猪(PIC344)精液中提取出碱性磷酸酶。纯化倍数11 46,比活为81 23U/mg蛋白。提取液经PAGE和SDS PAGE检测,呈现一条带。该酶相对分子质量为90 12KD,亚基分子质量为48 41KD,该酶为两个相同亚基组成。等电点为8 19,最适pH值9 5,最适温度为40℃,以磷酸苯二钠为底物测得Km值为3 98×10-4mol/L。经分析,Cu2 、Cd2 为酶的抑制剂,Ni2 、Ca2 、Mg2 为该酶的激活剂。选用CuSO4、Cd(NO3)2作酶的抑制类型判断,结果表明,CuSO4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为1 32×10-3mol/L,Cd(NO3)2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为3 33×10-4mol/L。 相似文献
83.
氮磷钾配施对酒泉市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制种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在干旱盐碱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亦逐渐提高,施氮增产0.84%~17.37%,施磷增产51.38%~59.63%,施钾增产-0.58%~1.3%。与无肥处理相比,所有处理均增产,增产率在11%~79%。氮钾和磷钾互作效应降低紫花苜蓿种子产量,而氮、磷互作效应提高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与产量最高的中磷处理相比,缺氮、缺磷和缺钾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85.2%、62.64%和98.56%。结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和养分丰缺指标法,得出河西走廊干旱盐碱条件下制种紫花苜蓿推荐年施氮(N)、磷(P2O5)和钾(K2O)的量分别为100、190、60 kg/hm2。 相似文献
84.
长途运输和体外保存对美利奴肉羊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远距离运输及鲜胚体外保存时间超过5h对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将超数排卵供体羊与同期发情的受体羊两地饲养,并将取自供体羊的新鲜胚胎于体温下经直线距离超过300km的长途运输后,移植到受体羊体内。结果发现,供、受体羊经同期发情处理后,其发情率分别为100%和97.9%,供体羊输卵管冲胚获得胚胎数平均为13.5枚/只;受体羊产羔率为79.2%,略高于鲜胚直接移植的产羔率。由此可知,只要受体羊的营养状态良好、后期管理得当、胚胎体外保存方法适当,长途运输及体外保存时间超过5h对胚胎移植的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5.
86.
为了研究红曲霉发酵产物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别用纯水、30%乙醇对红曲进行提取,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30%乙醇提取物分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2个水相等不同极性部位,考察其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清除效果,比较红曲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红曲的纯水、30%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且与剂量有关。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有差异。相同浓度时,3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大于纯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在浓度10 mg/m L时,石油醚萃取后的水相的抗脂质过氧化性最强,为57.18%,且与其他极性部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酸乙酯相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20.66%,乙酸乙酯萃取后水相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86.16%,且与其他极性部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7.
88.
早春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针对小麦早春灌水较早的现象,以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设置早春起身期、拔节期灌第1水和全生育期不灌水3个处理,研究早春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相比,起身期和拔节期灌水分别增加耗水量16.77%和14.7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13%和19.38%,显著增加了成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对穗粒数影响较小;早春灌水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和边际效应以拔节期灌水高于起身期灌水,分别提高5.52%和29.6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因此,适时延迟灌早春第1水,能够改善小麦耗水特性、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9.
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参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穗部形态结构模型是功能–结构小麦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以济麦22、泰农18和鲁原502为材料,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开展了品种和施氮试验。结合2013—2014年数据,分析穗部主要形态参数与器官生物量的定量关系及形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结构模型。经2014—2015年小麦生长数据检验,除穗长模型精度略低外,穗宽、穗厚、颖壳长、颖壳宽、颖壳厚、籽粒长、籽粒宽和籽粒厚模型精度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品种与施氮水平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90.
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并浓缩苹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 S)对苹果酒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出44种香气成分,鉴定出了40种香气的化学成分,约占色谱流出组分总峰面积的98.7%,其中苹果酒香气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高级醇类有2-甲基-1-丁醇(2-M ethy l-1-bu-tano l,48.19%)、2,3-丁二醇(2,3-Bu taned io l,13.19%+4.06%)、苯乙醇(B enzene ethano l,12.61%)、3-呋喃乙醇(3-F luranm ethano l,1.97%)、4-羟基苯乙醇(4-Hydroxy-benzene ethano l,0.96%)和2,3-二辛醇(2,3-O ctaned io l,0.55%)等;酯类有丁二酸单乙酯(E thy l hydrogensucc inate,4.29%)、软脂酸乙酯(E thy l pa lm itoate,1.84%)、辛酸乙酯(O ctano ic ac id,ethy l ester,0.43%)、己酸乙酯(H exano ic ac id,ethy lester,0.37%)、乙酸-2-苯乙酯(A cetic ac id,2-pheny lethy lester,0.23%)、癸酸乙酯(E thy l decanoate,0.12%)和乙酸乙酯(E thy l acetate,1.08%)等;脂肪酸类主要有癸酸(D ecano ic ac id,1.05%)、丁酸(Bu teno ic ac id,0.55%)和己酸(H exano ic ac id,0.88%)等,这与其他的研究报道有异同之处。本试验还发现,苹果酒香气成分中含有较多的2-甲基-1-丁醇和丁二酸单乙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