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24篇
  免费   1624篇
  国内免费   2715篇
林业   2440篇
农学   1378篇
基础科学   1345篇
  2832篇
综合类   14112篇
农作物   2297篇
水产渔业   1509篇
畜牧兽医   4685篇
园艺   2145篇
植物保护   1120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603篇
  2022年   1351篇
  2021年   1322篇
  2020年   1193篇
  2019年   1194篇
  2018年   821篇
  2017年   1330篇
  2016年   852篇
  2015年   1447篇
  2014年   1438篇
  2013年   1785篇
  2012年   2595篇
  2011年   2595篇
  2010年   2483篇
  2009年   2278篇
  2008年   2275篇
  2007年   2058篇
  2006年   1582篇
  2005年   1293篇
  2004年   824篇
  2003年   515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8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1日龄五龙鹅19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共轭亚油酸(CLA)水平为0.0、5.0、15.0和25.0g/kg的日粮,通过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的体增重(BWG)、采食量(FI)、料重比(F/G)、腹脂率(AFP),以及与脂质代谢有关血清生化指标,研究不同水平CLA日粮对五龙鹅生长发育和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分别添加5.0g/kg和15.0g/kgCLA,对五龙鹅BWG无显著影响(P〉0.05),能够显著降低FI和F/G(P〈0.05);显著降低AFP和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P〈0.05或P〈0.01),增加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HDL-C/LDL-C)(P〈0.05)。日粮中添加25.0g/kgCLA,极显著地降低了FI和AFP(P〈0.01),对血清TG、TC、HDL-C、VLDL含量和HDL-C/LDL-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适宜添加CLA对五龙鹅的生长发育和脂质代谢具有很好的促进和调节作用,即在五龙鹅的整个生长期内,CLA添加量不高于15.0g/kg时,不但能在不影响BWG的前提下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能够通过降低脂肪沉积和调节脂质代谢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过多添加CLA(25.0g/kg)会使五龙鹅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2.
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主要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混合培养、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瘤胃中提取DNA,进行PCR-16S rDNA(rRNA)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瘤胃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但由于各种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人类对瘤胃微生物的全面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3.
根据ae基因序列设计21对引物,对4个常规玉米自交系和4个具有aeae纯合基因型的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种进行特异性PCR鉴定。结果表明,引物8可将具有AeAe基因型的普通玉米自交系与具有aeae基因型高直链淀粉玉米区分开来,为将普通玉米自交系快速改良成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4.
叶面消毒对蚕种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建国 《蚕桑通报》2007,38(2):32-33
家蚕微粒子病一直以来困扰蚕种生产.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尚无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治微粒子病,过去我们曾使用过多菌灵添食,也使用过防微灵、克微灵.但它们只能抑制其孢子繁殖而不能杀灭微孢子,而且如用得不好会造成微量中毒,出现大量不结茧蚕,影响茧丝质量和制种量。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叶面消毒的方法来控制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经过各地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65.
为了研究牦牛肺脏对高原低氧的适应性过程的结构基础,通过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1日龄、5月龄和成年牦牛肺脏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日龄、5月龄和成年组牦牛肺动脉中膜肌层所占管径的比例(MT%)均较高,分别为10.71%、12.53%和11.18%;1日龄牦牛细支气管管壁已形成一层完整的平滑肌层。牦牛呼吸道杯状细胞的分泌颗粒电子密度高,在颗粒中心有低电子密度的区域;Clara细胞的分泌物是有膜包裹的致密分泌颗粒、少量致密分泌颗粒和灰白色物质混合的分泌滴。1日龄、5月龄牦牛肺动脉受低氧的影响较大,内皮细胞增殖明显,呈立方状,突入管腔呈栅状排列;平滑肌细胞肥大呈立方状、细胞器显著增多;各年龄组牦牛血-气屏障厚度均很薄,与低海拔地区大鼠接近,1日龄、5月龄和成年组厚度分别为0.445、0.506和0.423μm。以上结果表明,低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细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在5月龄牦牛表现最为显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低氧对牦牛肺脏结构的影响逐渐减弱。这种结构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表明牦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肺脏逐渐适应了高原低氧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6.
乳仔猪腹泻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最常见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也是实际生产中对乳仔猪危害最大的,能引起乳仔猪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但时常不能准确、全面的分析。作者主要从营养、疾病和环境3方面对乳仔猪腹泻的发生进行阐述,并对乳仔猪腹泻发生的一般规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7.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单、方便、准确、特异的方法检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比较间接HRP-免疫细胞化学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两种方法检测NDV在COS-7细胞中的定位。两种试验方法都可以检测到NDV主要定位在COS-7细胞的胞浆内。间接HR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DV要求一抗滴度≤1∶100,间接免疫荧光法要求的滴度≤1∶100。间接HR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DV要求二抗滴度≤1∶300,间接免疫荧光法要求的滴度≤1∶50。而且结果观察中间接HRP-免疫细胞化学法要比间接免疫荧光法方便。间接HRP-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NDV检测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一种简单、快捷、准确的适用于检测NDV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8.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高丹草新品系11A-黑壳苏丹草、11A-白壳苏丹草、11A-棕壳苏丹草、11A-黑壳苏丹章晚熟型与对照品种蒙农青饲1号、蒙农青饲2号、蒙农3号及乐食高丹草的遗传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24对适宜引物共扩增出3986个AFLP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46个,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88.96%;各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GD)变动在0.6905~0.8089之间,以GD值0.74为基准,8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蒙农青饲1号、蒙农青饲2号、蒙农3号、11A-黑壳苏丹草、11A-白壳苏丹草、11A-黑壳苏丹草晚熟型;第二类为乐食;第三类为11A-棕壳苏丹草.  相似文献   
169.
分别以星星草和朝鲜碱茅成熟胚为外植体,建立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星星草和朝鲜碱茅成熟胚在MS+300mg/L CH+4.0mg/L 2,4-D +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可分别达到53.3%和46.7%.经MS+300mg/LCH+1.0mg/L 2,4-D +3%蔗糖+0.7%琼脂(pH5.8)继代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星星草和朝鲜碱茅胚性愈伤组织在MS+300mg/L CH+1.0mg/L 2,4-D+0.3 mg/L 6-BA +3%蔗糖+0.7%琼脂(pH5.8)分化培养基上,分化率分别达到了82.5%和75.7%.两种牧草再生苗生根移栽后成活率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70.
猪瘟病毒感染致外周免疫器官损伤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头28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成2组,其中感染组8头,对照组2头。感染组按1 mL/头颈部肌注猪瘟病毒(CSFV)石门株血毒(104TCID50/mL)进行人工感染,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 d后感染组仔猪体温升至40~41.5℃,稽留不退,而对照组体温正常。采集体温升高的仔猪扁桃体,运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CSFV均为阳性,表明人工感染CSFV成功。分别于感染后4,7 d剖杀感染组和对照组仔猪各1头,剖解后观察各器官大体病变并采集脾脏和淋巴结等外周免疫器官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其余感染组仔猪分别于感染后13,16(2头),19,23,31 d自然死亡,死亡后按剖杀猪方法同样处理。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发展,感染组仔猪的脾脏和淋巴结的淋巴滤泡逐渐发生萎缩、甚至消失,脾脏的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结的副皮质区细胞亦逐渐减少坏死,即造成了T、B淋巴细胞的渐进性减少,而对照组无异常变化。结果表明:CSFV感染仔猪后,可引起脾脏淋巴结的淋巴细胞渐进性变性与坏死,造成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