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65篇 |
免费 | 1635篇 |
国内免费 | 276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67篇 |
农学 | 1391篇 |
基础科学 | 1383篇 |
2874篇 | |
综合类 | 14374篇 |
农作物 | 2329篇 |
水产渔业 | 1542篇 |
畜牧兽医 | 4796篇 |
园艺 | 2179篇 |
植物保护 | 1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6篇 |
2023年 | 605篇 |
2022年 | 1359篇 |
2021年 | 1327篇 |
2020年 | 1196篇 |
2019年 | 1198篇 |
2018年 | 823篇 |
2017年 | 1342篇 |
2016年 | 856篇 |
2015年 | 1464篇 |
2014年 | 1451篇 |
2013年 | 1811篇 |
2012年 | 2643篇 |
2011年 | 2656篇 |
2010年 | 2545篇 |
2009年 | 2330篇 |
2008年 | 2340篇 |
2007年 | 2125篇 |
2006年 | 1626篇 |
2005年 | 1338篇 |
2004年 | 851篇 |
2003年 | 529篇 |
2002年 | 513篇 |
2001年 | 520篇 |
2000年 | 436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8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测定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对小鼠的致病性,本试验对A/swine/Guangdong/2/2012(H1N1)株SIV HA基因进行克隆及遗传分析,并将SIV尿囊液经鼻腔感染6周龄BALB/c小鼠,观察感染后小鼠的一般状况、器官系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在病毒感染后第1、3和7天使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肺脏、脾脏、脑组织中7种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特性。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经典SIV,病毒经鼻腔感染后可引起小鼠活动减少、采食量降低,但无咳嗽和死亡;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肺间隔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周围肺泡腔呈代偿性肺气肿;小鼠肺脏、脾脏组织样本中IFN-α、IFN-β、IP-10、IL-1β、TNF-α、IRF-3和IL-10 mRNA含量在感染后第3天均显著升高(P<0.05),而脑组织样本中IL-1β和IL-10在小鼠攻毒后第3和7天均显著上调(P<0.05)。 相似文献
82.
猪鸡致病菌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对分离的猪鸡致病菌,分别进行了?-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并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或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与抑制剂舒巴坦联用对非产酶菌、产?-内酰胺酶菌、产ESBLs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43株分离菌的大多数可产生?-内酰胺酶,3株鸡志贺氏菌为ESBLs阳性菌株。30株分离产酶菌均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耐药(MIC≥32 ?g/ml),16株非产酶菌(标准菌株及分离株)中的15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敏感,只有一株非产酶分离菌耐药。氨苄西林与舒巴坦以2∶1、4∶1配比联用时,其对分离产酶菌的MIC值分别降低10~40倍、10~20倍。临床致病菌对三代头孢均敏感,与舒巴坦以2∶1、4∶1配比联用时,三代头孢的MIC值不变。当头孢噻呋、头孢曲松与舒巴坦以2∶1配比联用时,其对产ESBLs菌的MIC值降低2~4倍。 相似文献
83.
试验旨在研究散栏与栓系两种饲养方式对西门塔尔牛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血清部分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的影响。选用50头体重相近(330kg左右)、月龄相同(12月龄)、未去势、健康无病的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散栏组和栓系组,每组25头,分别于2012年10、11、12月及2013年1、2月进行体重及血清部分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散栏组日增重在2012年11月显著高于栓系组(P0.05),在2012年12月及2013年2月极显著高于栓系组(P0.01)。散栏组血清部分激素水平中生长激素(GH)含量在2013年2月显著高于栓系组(P0.05);甲状腺素(T4)、睾酮(T)含量在2012年12月和2013年2月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栓系组(P0.05;P0.01);生长抑素(SS)含量在2013年2月极显著低于栓系组(P0.01);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含量在2012年12月和2013年2月显著高于栓系组(P0.05)。散栏组牛血清部分神经递质中组胺(His)和5-羟色胺(5-HT)含量在2012年12月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栓系组(P0.05;P0.01)。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加,散栏饲养组牛血清中部分激素水平变化与日增重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栓系饲养方式相比,散栏饲养方式较适合于提高西门塔尔牛的日增重。 相似文献
84.
明晰草玉梅种子休眠的释放,为草地管理和草玉梅的栽培提供基础,研究了室温干燥贮藏和高寒草甸层积对草玉梅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干燥贮藏天数不同、是否去掉果皮和是否光照影响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去掉果皮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小,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温贮藏40~180 d的草玉梅种子,去掉或未去掉果皮后光照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显著低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40,80,150和180 d的草玉梅种子在去掉果皮光照处理下,其发芽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皆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180 d的草玉梅种子未去掉果皮光照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贮藏80和150 d处理(P<0.05),后两者显著高于贮藏40 d处理(P<0.05),贮藏40 d 处理又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光照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提高了草玉梅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寒草甸土壤中冷季层积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次发芽天数,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30/20℃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分别显著低于层积不践踏处理(P<0.05)。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25/15℃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8.0%和35.3%),显著高于层积不践踏处理(22.7%和14.0%);室温贮藏同期(11月-4月)未去掉果皮的草玉梅种子未能发芽。当年10月成熟后层积于天祝高寒草甸放牧地的草玉梅种子,至次年8月底有40.2%的发芽;未发芽的草玉梅种子在培养箱30/20℃到20/5℃的温度范围均能发芽,在30/20℃最高,仅为15.3%,绝大多数种子处于休眠。 相似文献
85.
应用轮状病毒RNA电泳方法,对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等地共90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内蒙古和新疆采集的粪样中共检出11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11/90).阳性样品经RT-PCR分型鉴定,新疆2份和内蒙古5份样品属于G10型,新疆另一牛场的4份样品属于G6型.对所有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能在MA10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经鉴定该分离株属于G10P[11]型轮状病毒,命名为HM26.G10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86.
在生产上,常常会碰到蚕种发种后,还需要补种的情况,为此催青时都要备一定数量的预备种,在发种前把多余的蚕种冷藏.以前,在蚕种全部转青且卵色均匀一致时冷藏,时间掌握在7 d以内,超过时间把多余的蚕烧毁,这样既浪费了蚕种,义使有些养蚕户补不到蚕种.2008年我区4月29日发种,到5月12日冰箱内还剩几十张蚕种,这些蚕种饲养情况怎么样,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取了少量的转青蚕卵(即1078粒),在催青室作养蚕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87.
88.
本文研究了吡喹酮和硝硫氰醚与日本血吸虫拟似神经递质 5-羟色胺间的关系。以吡喹酮 ( 5× 1 0 - 7mol/ L和 5× 1 0 - 8mol/ L )、硝硫氰醚 ( 1 0 - 4mol/ L和 1 0 - 5mol/ L )分别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 4h和 8h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法测定其体内 5-HT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 :吡喹酮和硝硫氰醚对日本血吸虫体内 5-HT等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二者抗虫作用似不通过影响虫体 5-HT的生物合成和降解。 相似文献
89.
90.
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实验研究了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疫苗免疫预防鸡球虫病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基保滴服免疫的效果优于拌料免疫,滴服免疫不仅对攻毒后鸡有100%的保护效果,而且能有效地控制球虫病的发生,对小鸡的生长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常用抗球虫药氯苯胍相比,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疫苗预防鸡球虫病的效果优于氯苯胍,其对小鸡增重率、料肉比显示的效果也优于氯苯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