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34篇
  免费   2203篇
  国内免费   3541篇
林业   2956篇
农学   2286篇
基础科学   1852篇
  3932篇
综合类   17133篇
农作物   2864篇
水产渔业   1782篇
畜牧兽医   5851篇
园艺   2618篇
植物保护   1604篇
  2024年   233篇
  2023年   726篇
  2022年   1721篇
  2021年   1773篇
  2020年   1566篇
  2019年   1581篇
  2018年   1035篇
  2017年   1753篇
  2016年   1170篇
  2015年   1879篇
  2014年   1827篇
  2013年   2272篇
  2012年   3237篇
  2011年   3250篇
  2010年   3032篇
  2009年   2789篇
  2008年   2698篇
  2007年   2458篇
  2006年   1892篇
  2005年   1545篇
  2004年   958篇
  2003年   620篇
  2002年   612篇
  2001年   623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9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浙江地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期二茬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秋眠级别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刈割期株高、分蘖数、根系、茎叶比及生物学产量间的变化,为生产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2.
不同锌源对断奶小鼠生长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用断奶小鼠72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硫酸锌组和蛋氨酸锌组),每组设4个重复。测定体重、组织锌含量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研究硫酸锌、蛋氨酸锌2种不同锌供给形式对机体的生长效应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锌组和蛋氨酸锌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鼠体重,蛋氨酸锌组小鼠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硫酸锌组(P<0.05)。饲粮中添加硫酸锌可提高小鼠肝脏和血清中的锌含量(P>0.05);蛋氨酸锌组小鼠肝脏和血清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及硫酸锌组(P>0.05)。2种锌源均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AK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不同锌源间无明显差异(P>0.05)。添加不同的锌源不同程度地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SOD(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P<0.05),蛋氨酸锌组TAOC、TSOD显著高于硫酸锌组(P<0.05)。添加锌显著降低NO含量(P<0.05),蛋氨酸锌效果显著强于硫酸锌(P<0.05);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表现出与NO相反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13.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4.
鹅新城疫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能感染多种禽类的传染病,国内许多学者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分子病毒学等领域有了较多的研究,现已确定该病毒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即新城疫病毒的一个变种。本实验选择最近分离的2株鹅源新城疫病毒,采用已经发表的鸡新城疫病毒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鹅源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并将其克隆至载体上,然后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根据遗传距离的远近确定了鹅源新城疫病毒在NDV系统发育进化树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5.
中药制剂防治肉鸡肾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某养殖场已确诊为肾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的25日龄肉鸡300只,随机分为6组,应用研制的复方中药制剂——禽速康口服液按不同剂量组合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禽速康(3mL/kg)与肾舒宝(40mg/kg)联合疗法,对内鸡肾性传染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用药3d可控制发病鸡死亡,治愈率达82%。经大群推广试验表明,禽速康与肾舒宝联合防治肉鸡肾性传染性支气管炎,效果确实,防治有效率达93.75%。  相似文献   
116.
对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质粒pCAGGoptiHA5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pCAGGoptiHA5分别以100和10μg剂量一次或两次免疫3周龄SPF鸡,首次免疫后4周以同样剂量和途径进行第二次免疫,一次免疫后4周、两次免疫后2周分别用100LD50的HPAIV A/Goose/GuangDong/1/96(H5N1)鼻腔途径进行攻击,观察发病与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第3、5、7天采集喉头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滴定检测排毒情况,同时检测免疫后、攻毒前及攻毒后血清HI抗体、NT抗体以及AGP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100μg pCAGGoptiHA5一次免疫、100μg pCAGGoptiHA5两次免疫以及10μg pCAGGoptiHA5两次免疫均可对免疫鸡形成100%完全保护(不发病、不致死、不排毒),10μg剂量pCAGGoptiHA5一次免疫可对免疫鸡形成100%的保护(不发病、不致死),结果表明,pCAGGoptiHA5作为疫苗效果良好、成本低廉,有望成为预防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的高效、安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  相似文献   
117.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7):187-195
自汉代苜蓿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民国时期亦不例外,苜蓿种植利用也得到了发展。在收集近现代有关苜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种植利用情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结果表明,在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乃为我国苜蓿种植集中区,在陕西、甘肃、新疆、绥远(西部)、宁夏和青海等都有种植,据不完全考查,种植苜蓿的县有52个,其中以陕西最多,达22个县,甘肃次之为14个县,新疆为8个县,绥远(西部)为3个县,宁夏2县(道)和青海1个县。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发展苜蓿的势头高涨,如1942年边区政府在延安、安塞、甘泉、志丹、定边、靖边等县种植苜蓿达3万亩,陇东种植苜蓿2.3万亩;1944年延川县紫花苜蓿保留面积2.0万亩,到1949年,陕西全省种植苜蓿约98.49万亩。1949年新疆苜蓿保留面积达29300 hm2。绥远河套地区还进行了苜蓿粮草轮作,并建立了苜蓿种植基地。为了鼓励苜蓿种植,边区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1941年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关于种牧草的指示信》,1942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卅一年推广苜蓿实施办法》等,李仪祉在治理黄河的方略中,从大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出发,提倡广种苜蓿,肥田养畜,并提出了4条种植苜蓿的措施。李烛尘提出,苜蓿根入土深,且能耐旱,适宜西北地区种植和培植草原。苜蓿除用于饲喂家畜外,幼嫩时可当蔬菜食用,在灾荒年也是百姓很好的救荒食物,苜蓿作为农产品常出现在兰州的市场上,试验表明苜蓿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要大于作物。  相似文献   
118.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徐丽君  陶雅 《草业学报》2018,27(10):204-214
苜蓿被《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群芳谱》和《农政全书》以及明皇帝实录与方志等经典要籍所记载,充分体现了苜蓿在明代的重要性、研究的普遍性和种植的广泛性。本研究以记载明代苜蓿的相关典籍为基础,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明代苜蓿种植分布与状况、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等进行尝试性研究考查。结果表明,明代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京、甘肃和宁夏等省均有苜蓿种植,其中以“三晋为盛,秦、鲁次之,燕、赵又次之”。在苜蓿植物学、生态生物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对苜蓿植株形态、花色及其着生部位、荚果种子形状的精准描述已达到现代植物学的水准。同时,对苜蓿的轴根性也有一定的认识,记载其根的形态与黄芪的根相类似。在明代出现了紫花和黄花2种苜蓿的记载;主张苜蓿与荞麦混作,并利用苜蓿的肥田能力,将苜蓿纳入了轮作制度中;提倡7、8月种苜蓿,一年三刈,种子田一刈;苜蓿3年后生长进入旺盛期,7、8年后衰退垦去。在苜蓿饲用方面明代王象晋提出了最佳利用时期,即“苜蓿花时,刈取喂马牛,易肥健食”。同时,在苜蓿的食用、药用等方面人们利用得更加具体有效。此外,苜蓿还可做贡品。  相似文献   
119.
为探索开食料中不同NDF水平对犊牛生长、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生重相近(42±2.5) kg、饲喂足量初乳的中国荷斯坦犊牛60头,其中公犊牛36头,母犊牛24头。随机分为A、B、C和D 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5头,其中9头公犊牛+6头母犊牛,试验犊牛于犊牛岛(1.5 m×3.4 m)单独饲养。15日龄开始分别饲喂NDF水平不同的4种开食料,分别为:A处理10%,B处理15%,C处理20%和D处理25%,70日龄断奶,试验期112 d。结果表明:1)0~42日龄和70~112日龄,B组日增重均高于A、C和D组(P<0.05),分别高出45.69、39.79、117.13 g·d-1和35.33、153.29、 145.93 g·d-1。70~112日龄,B、C和D组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A组(P<0.05),分别高出255.20、252.48和392.27 g·d-1。A(0.61)和B(0.60)组犊牛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C(0.55)和D(0.54)组(P<0.05);2)犊牛瘤胃pH在35和70日龄时,C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2日龄时,A和B组显著高于C和D组(P<0.05);3)瘤胃NH3-N含量在90日龄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112日龄时, B、C和D组较A组显著降低16.72%、44.19%和52.10%(P<0.05);4)C和D组乙酸比例显著高于A和B组(P<0.05);B组丙酸比例较A、C和D组高出4.24%、3.18%和6.43% (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A、C和D组(P<0.05);5)各处理组间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3月龄犊牛开食料中NDF适宜水平为15%有利于提高断奶后日增重,促进饲料利用效率,改善瘤胃内环境,且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0.
以新疆昭苏县域内沙尔套山分布的12种主要牧草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物质和瘤胃体外消化率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各牧草营养物质和消化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率特征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综合营养物质(干物质、粗蛋白、中/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瘤胃体外消化率特征(有机物消化率、代谢能)的8项指标进行综合营养价值评价,主要结论为:1)研究区放牧草地12种主要牧草中针茅、芨芨草、紫花鸢尾综合营养价值最佳季节在春季营养生长期(6月),其余牧草均为夏季开花期(7月)。2)春季营养生长期(6月)和秋季果后营养期(9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均为鸭茅;夏季开花期(7月),综合价值最好的牧草为西伯利亚羽衣草;秋季结实期(8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牧草为红花车轴草;冬季停止生长(10月)和枯草期(11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分别为针茅和紫花鸢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