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56篇
  免费   18762篇
  国内免费   30482篇
林业   9841篇
农学   7988篇
基础科学   9404篇
  36215篇
综合类   42819篇
农作物   8038篇
水产渔业   7111篇
畜牧兽医   12118篇
园艺   4665篇
植物保护   7101篇
  2024年   1194篇
  2023年   1603篇
  2022年   2608篇
  2021年   2435篇
  2020年   3874篇
  2019年   7118篇
  2018年   6575篇
  2017年   7840篇
  2016年   8212篇
  2015年   8907篇
  2014年   7939篇
  2013年   8522篇
  2012年   9199篇
  2011年   8185篇
  2010年   7068篇
  2009年   6437篇
  2008年   5414篇
  2007年   5265篇
  2006年   4452篇
  2005年   3854篇
  2004年   3375篇
  2003年   2773篇
  2002年   2497篇
  2001年   2131篇
  2000年   1794篇
  1999年   1524篇
  1998年   1265篇
  1997年   1255篇
  1996年   1113篇
  1995年   1161篇
  1994年   1149篇
  1993年   909篇
  1992年   931篇
  1991年   784篇
  1990年   605篇
  1989年   592篇
  1988年   531篇
  1987年   394篇
  1986年   399篇
  1985年   210篇
  1984年   198篇
  1983年   190篇
  1982年   191篇
  1981年   235篇
  1980年   193篇
  1979年   150篇
  1978年   130篇
  1975年   109篇
  1965年   137篇
  1964年   1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概述了微卫星DNA进行亲子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将其用于亲子鉴定的优点以及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为了更好的了解柔鱼和日本爪乌贼个体发育期营养生态位变化,根据2021-2022年“淞航”号渔业资源调查船所采集36尾柔鱼和30尾日本爪乌贼样本,对其眼睛晶体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柔鱼个体δ13C、δ15N值变化幅度分别为0.10‰-1.68‰、0.79‰-7.51‰;日本爪乌贼个体δ13C、δ15N值变化幅度分别为0.15‰-1.20‰、0.81‰-7.05‰。柔鱼、日本爪乌贼生态位面积变化范围分别为0.40‰2-5.85‰2、0.27‰2-5.36‰2。GAM模型分析显示:柔鱼眼睛晶体δ13C、δ15N与晶体直径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偏差解释率分别为31.9%和34.3%。日本爪乌贼眼睛晶体δ13C、δ15N与晶体直径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偏差解释率分别为12.9%和19.4%。分析认为,个体营养生态位的变化幅度较大,侧面反映了西北太平洋黑潮-亲潮过渡区同位素基线值变化幅度较大;该海域的柔鱼、日本爪乌贼个体摄食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个体发育和基线值是影响组织δ13C、δ15N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63.
为了理解黑潮延伸体(KE)区域活跃的中尺度过程,认识该海域中尺度涡旋的三维结构,以及中尺度涡旋在水团再分配、海-气相互作用方面起到的贡献。本文基于船舶观测和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2022年6?7月之间分别分布于KE主流轴南北两侧的一个气旋式涡旋(CE)和反气旋式涡旋(AE)构成的典型涡对三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 CE存在南向跨锋运动,剪切强迫主导了该CE的运动过程;AE则相对稳定地存在;(2) CE的“冷舌”结构在海表增温和黑潮暖水扩散作用下逐渐消退;由于对CE所携带冷水的夹带作用,AE表现出“反涡旋海表面温度异常”的结构;(3) 该涡对内部温盐异常的多核结构与不同特性水团垂向再分配作用有关,AE内部流场斜压强,理查德森数小于临界值0.25的占比达50%左右,说明易引发湍流混合;CE上层垂向结构稳定,正压性强,使跨密面混合难以进行。该研究工作有助于提升对KE区域涡对特征和涡旋内部结构的认识,为进一步的涡旋动力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4.
海洋中深层生物作为链接海洋上层与深层食物网的媒介,对维系大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样品采集的困难性,针对中深层生物微塑料污染研究十分缺乏。长吻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具有特殊的消化机制,是优秀的生物采集器。本研究利用激光红外成像光谱技术,量化分析了长吻帆蜥鱼胃中保存的中深层物种体内微塑料的丰度和理化特征。共采集中深层鱼类和头足类7种,其肠道中检测出微塑料146个,检出率85.71%,丰度为10.43 ± 12.12个/尾, 粒径为20.34~309.89 μm(47.36 μm ± 43.41 μm)。微塑料以颗粒状(59.58%)和碎片状(36.30%)为主,聚合物成分主要是丙烯酸酯共聚物(Acrylate copolymer),占比60.27%。本研究首次证明了长吻帆蜥鱼作为生物采集器开展海洋中深层生物微塑料污染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对解析大洋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西北太平洋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海洋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成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管理的热点区域。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鱼类种类识别和多样性的调查,本研究建立了西北太平洋常见鱼类DNA条形码本地数据库。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对2023年6-8月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所采集的307份样品进行扩增和测序,共获得7目13科20属25种鱼类的COI基因序列。77.96%的COI序列在公共数据库中都能比对到高相似度序列。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3,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77.67倍,且能够形成明显的条形码间隙,不存在物种区分困难的现象。基于COI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同一属的鱼类首先聚为一支,随后与同一科的鱼类聚为一支,最后,同目不同科的鱼类聚为一支。综上所述,COI基因具有物种特异性,能够有效的区分西北太平洋常见鱼类物种,本数据库的初步建立,有利于后期利用环境DNA技术进行西北太平洋鱼类多样性的监测和调查,为西北太平洋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管理和种群动态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6.
为了深入了解大洋性鱿鱼在西北太平洋食物网中的作用,根据2021和2022年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开展农业农村部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专项时采集的样品,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和日本爪乌贼Onychoteuthis borealijaponicus两种头足类肌肉稳定同位素以及营养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柔鱼各站点间的δ13C、δ15N值都存在显著性差异(δ13C:F=3.073, P<0.05;δ15N:F=4.164,P<0.05);日本爪乌贼两个站点间的δ13C存在显著性差异(t=-3.108,P<0.05)、δ15N值差异性不显著(t=1.317,P>0.05)。柔鱼和日本爪乌贼间的肌肉δ13C、δ15N值存在显著差异(δ13C: t=8.681,P<0.05; δ15N: t=13.465,P<0.05)。个体发育过程中,柔鱼、日本爪乌贼的δ13C、δ15N值与胴长相关性不显著(P>0.05)。柔鱼营养生态位宽度(SEAc=0.35‰2)大于日本爪乌贼生态位宽度(SEAc=0.2‰2),两者之间的重叠率中等(0.314)。柔鱼和日本爪乌贼种内雌雄间生态位重叠率高,分别为0.988、0.76。分析认为,柔鱼和日本爪乌贼的δ13C值受海表温及摄食作用的影响;柔鱼和日本爪乌贼的δ15N值受摄食作用的影响;两种头足类雌性和雄性群体对食物和栖息地资源的利用高度相似。  相似文献   
67.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其优势是:良好的原始次森林和高品位的自然资源、森林浴的理想场所、优秀独特的人文资源、丰富的植物基因库存.但是可进入性差、知名度低、接待设施及能力较差.周边存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栖凤湖风景区的竞争威胁.分析了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68.
采用两种改进的多孔固体材料水分扩散偏微分方程分析求解方法,即Dincer方法与Crank方法,分析并计算落叶松干燥过程的水分扩散系数(D)与水分传递系数(k)。使用扩散型微分方程对落叶松干燥过程进行数学模拟,木材试件被理想化为无限大平板状材料,假定木材内部水分的扩散过程是一维的。实验测定了不同干燥介质条件下木材干燥动力曲线。基于取得的实验数据,通过Dincer方法计算了木材水分扩散系数(D)与水分传递系数(k);使用传统的Crank方法分析计算了木材动态水分扩散系数(D)。研究表明,使用Dincer方法计算的木材水分扩散系数(D)均大于相应实验条件下Crank方法计算数值,接近1个数量级。这种结论应该是由于两种分析求解方法间的差异以及水分扩散与热量传递数学求解间的差异。因此相关的水分扩散微分方程的分析求解方法有待改进。随干燥介质温度的升高,木材水分扩散系数(D)与水分传递系数k均显著增大,可以采用Arrhenius方程与木材结合水传递理论来分析解释实验条件下的扩散系数(D)与干燥介质温度(T)间的变化趋势。图2表3参6。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沙门氏菌的流行与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了5个牧场300份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鉴定,同时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12株沙门氏菌,分离率4%;耐药性分析表明分离的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耐药率超过50%,对氨曲南、诺氟沙星、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敏感性大于70%。此外4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0.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时效性强、幅宽广等特点,对于实现河南省冬小麦自动识别具有很大优势。分析河南省冬小麦物候特征,基于冬小麦物候特征的植被指数时序变化规律,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得出冬小麦分类样本和时序指数特征。根据上述冬小麦分类样本和时序指数特征,考虑分类方法的高效性、精确性和自适应性,提出了基于物候特征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小麦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河南省大面积冬小麦的分类。识别结果显示河南省 2019 年到 2022年冬小麦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质量检验指标对识别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得出冬小麦识别准确率为 85.1%,非冬小麦识别准确率为 84.5%。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物候特征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在小麦自动识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稳定的识别性能。该方法对于冬小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