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463篇 |
免费 | 1618篇 |
国内免费 | 27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25篇 |
农学 | 1378篇 |
基础科学 | 1344篇 |
2826篇 | |
综合类 | 14082篇 |
农作物 | 2292篇 |
水产渔业 | 1508篇 |
畜牧兽医 | 4683篇 |
园艺 | 2142篇 |
植物保护 | 1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6篇 |
2023年 | 603篇 |
2022年 | 1351篇 |
2021年 | 1321篇 |
2020年 | 1193篇 |
2019年 | 1191篇 |
2018年 | 821篇 |
2017年 | 1327篇 |
2016年 | 849篇 |
2015年 | 1445篇 |
2014年 | 1431篇 |
2013年 | 1781篇 |
2012年 | 2586篇 |
2011年 | 2590篇 |
2010年 | 2479篇 |
2009年 | 2277篇 |
2008年 | 2269篇 |
2007年 | 2052篇 |
2006年 | 1580篇 |
2005年 | 1288篇 |
2004年 | 822篇 |
2003年 | 515篇 |
2002年 | 506篇 |
2001年 | 512篇 |
2000年 | 427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8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确定口蹄疫病毒(FMDV)L蛋白缺失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已建立的Asia1型FMD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基础上,利用融合PCR方法缺失L蛋白基因编码区,构建了缺失L蛋白的重组Asia1型FMDV(rFMDV-ΔL)。拯救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rFMDV-ΔL与亲本病毒相比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水平下降10倍,乳鼠毒力试验表明rFMDV-ΔL的毒力比亲本毒株下降6倍。另外,rFMDV-ΔL在BHK-21细胞上产生病变的速度明显变慢,形成蚀斑的时间延长,致乳鼠死亡所需时间也比亲本毒株明显延长。本研究是关于亚洲1型FMDVL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首次报道,为亚洲1型FMDVL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43.
为研究肉牛对不同玉米秸杆产品的利用情况,选18月龄西门塔尔牛与当地黄牛的F136头,分别用铡碎、揉碎、揉碎压捆、制粒、压块和挤压成棒状的六种玉米秸秆饲料进行了肉牛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结果秸秆采食量以后三种加工处理的秸秆为最高,铡碎为最低,揉碎和揉碎压捆居中;日粮表现消化率以秸秆颗粒型日粮最低,其他几种秸秆型日粮差异不大;肉牛增重以应用秸秆饲料块和秸秆饲料棒的肉牛增重效果最好,铡碎秸秆最差,揉碎和揉碎压捆居中.除铡碎型外,其他几种玉米秸杆饲料用于育肥牛均可取得较好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44.
“EM”菌料饲喂生长育肥猪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用“EM”菌属现代科技生物产品。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肥育猪饲料中添加EM有明显促进猪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抗病力、消除粪尿臭气、净化饲养环境的效果,同时对增加母猪产仔率、防治仔猪腹泻、提高猪肉品质、降低饲养成本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是生产安全健康的无公害优质绿色食品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5.
<正>鸡的几种重要传染性肿瘤病包括白血病(AL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马立克氏病(MD)。家禽肿瘤性疾病无论其发病原因是否相同,临床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肿瘤特征,而肿瘤性疾病在病理学上可根据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发源的组织细胞特征,进行病理学鉴别诊断,亦可 相似文献
46.
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杂种加倍植株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了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属间杂种F1加倍植株的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显示:同一生育阶段杂种自然加倍植株与加倍F1代植株在EST、POD和SOD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方面具有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而与杂种F1代及亲本的酶带表型差异显著,从酶蛋白分子水平证明该杂种F1染色体加倍是真实的;加倍植株抽穗期旗叶的EST、POD酶谱中分别呈现9和4条酶带,分蘖期幼叶的EST、POD、SOD酶谱内分别呈现8、4和4条酶带,有多态性位点的特征酶带可作为杂种加倍后代育性恢复鉴定的遗传标记的候选位点;对供试材料不同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其酶带表型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同工酶电泳技术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7.
顶复门原虫是包括刚地弓形虫、疟原虫及球虫等在内的一大类寄生性原虫的总称,可引起重要的人畜寄生虫病.抗顶复门原虫药物的长期使用,甚至是滥用,使得这类寄生虫对现有药物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急需开发新型药物.Ⅱ型NAD(P)H脱氢酶是电子转移链途径中的关键酶,由于其仅存在于某些植物、细菌、真菌和寄生原虫等一些低等生物体内,而在高等动物体内缺失,是研发新型抗感染性药物的重要靶标.笔者主要针对顶复门原虫线粒体电子转移链代谢途径以及Ⅱ型NAD(P)H脱氢酶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究灭活沙门菌诱导黄粉虫的效果,试验采用灭活沙门菌液针刺和饲喂黄粉虫幼虫,然后粗提抗菌肽,测定其浓度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饲喂、针刺组诱导的抗菌肽浓度分别为6.644,6.832 mg/mL,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浓度为1.746 mg/mL,P<0.01);黄粉虫菌饲和菌刺组的平均抑菌直径分别为14,16 mm,对照组的平均抑菌直径为11 mm。说明灭活沙门菌处理黄粉虫幼虫能产生大量的抗菌肽,并且对沙门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9.
50.
不同植物油对奶牛瘤胃液、血浆中脂肪酸及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牛奶脂肪酸构成,提高乳脂中CLA含量,研究瘤胃液、血浆和乳脂中脂肪酸的代谢规律,探寻提高乳品质的合适途径,本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经产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向日粮中添加不同植物油(即葵花油、亚麻油、菜籽油,3种日粮的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同)对奶牛瘤胃液、血浆中脂肪酸及乳脂中CLA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3种不同植物油,葵花油组、亚麻油组乳脂中的CLA比例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且以葵花油组最高;乳脂中PUFA的比例则是亚麻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2)3组间血浆中C14∶0、C16∶0、C18∶0的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菜籽油组C18∶1的比例显著高于亚麻油组和葵花油组(P<0.05),而后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亚麻油组和葵花油组t11-C18∶1的比例与菜籽油组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亚麻油组和菜籽油组中C18∶2的比例差异显著(P<0.05);(3)采食添加不同植物油日粮后,瘤胃液中各种脂肪酸动态变化的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总的趋势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瘤胃液中CLA的比例不同时间点均较低。由本研究可知,在优化奶牛乳脂肪酸构成提高CLA含量方面,以葵花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