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0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946篇
林业   671篇
农学   527篇
基础科学   436篇
  1017篇
综合类   4718篇
农作物   627篇
水产渔业   452篇
畜牧兽医   1779篇
园艺   677篇
植物保护   549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465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856篇
  2011年   861篇
  2010年   882篇
  2009年   703篇
  2008年   727篇
  2007年   656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适宜内蒙古通辽地区种植的优质苜蓿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通辽地区研究了18个苜蓿品种的主要生产性能及越冬率.结果表明:加拿大苜蓿、美国杂花苜蓿、加拿大中间苜蓿、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在各方面都优于其他供试品种,其中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表现最优,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肥育猪肠道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 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36头杜×长×大二三元杂交阉公猪,平均体重(55.6±7.0)kg,随机分为3个处理,分别饲喂13%(低蛋白质组)、16%(对照组)和19%(高蛋白质组)的蛋白质水平日粮,每个处理12个重复(单栏饲养).于饲喂后第45天,每组随机屠宰5头,分离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运用Real-Time 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研究CAT1 mRNA相对于β-actin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饲喂高蛋白质日粮时,与对照组相比,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 mRNA相对于内参β-actin mRNA的表达量,在肥育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分别提高了58.4%、23.2%和24.5%,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饲喂低蛋白质日粮时,CAT1 mRNA相对表达量在肥育猪十二指肠和空肠中则分别提高93.1%和122.6%,差异显著(P<0.05),而在回肠中降低了14.3%,差异不显著(P>0.05).高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肥育猪肠道CAT1 mRNA相对表达最的影响不大,而低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肥育猪肠道CAT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空肠C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饲粮添加甜菜碱对巴马香猪哺乳仔猪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3~7胎次妊娠巴马香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 kg/t甜菜碱。试验期为母猪配种后第3天至分娩后第21天。试验结束时,从每组随机选取10窝仔猪,每窝选取1头仔猪采血,测定血浆激素含量、抗氧化指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甜菜碱组哺乳仔猪血浆胆囊收缩素(CCK)、酪酪肽(PYY)、瘦素(LEP)、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 O2)和丙氨酸(Al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鹅肌肽(Ans)、1-甲基组氨酸(1⁃MeHis)和3-甲基组氨酸(3⁃MeHis)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苏氨酸(Thr)(P=0.069)、谷氨酸(Glu)(P=0.055)和肌肽(Car)(P=0.055)含量呈下降趋势,血浆亮氨酸(Leu)含量呈升高趋势(P=0.069)。综上所述,母猪饲粮添加甜菜碱可降低哺乳仔猪血浆摄食相关因子水平,减弱机体的氧化水平,改变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与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44.
以云南省马龙县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封育3年的退化草地地上植物量和地下植物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退化梯度的草地在封育3年后均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但草地恢复效率差异很大,按草地恢复效率大小排序结果为: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封育明显提高了退化草句群落的地上、地下植物量,各退化梯度草地封育区地上植物量增加速度排序为:重度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各退化梯度封育区地下植物量增加速度排序为: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  相似文献   
45.
利用长距离RT-PCR技术扩增病毒基因组3'端覆盖口蹄疫病毒Asial/JS/China/2005株近全长的3个片段(共约7.5 kb),并利用单一酶切位点将其分别克隆到pBlueseriptSK+载体上.利用融合PCR扩增到基因组5'端含有15个C碱基的基因片段(约700 bp),并将其连接至pGEM-T载体.最后将这4个片段的阳性克隆装配至剔除T7启动子的低拷贝载体pcDNA3.1/Zeo(+)中构建该病毒株的全长cDNA克隆.以构建的FMDV Asial/JS/China/2005株全长cDNA为模板,使用TTRNA聚合酶在体外转录得到病毒RNA,通过脂质体将其导入BHK细胞获得拯救病毒.对收获的病毒分别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和乳鼠致病性分析结果证实,通过体外转录获得了具有感染性的口蹄疫病毒.该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为深入研究口蹄疫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研制新型疫苗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通过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及电镜负染观察等方法对来自山东、河南等地的15只表现典型新城疫症状的发病鸵鸟的死亡原因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病理剖检可见发病鸵鸟全身广泛性出血,其中以消化道黏膜出血为主;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其病理特征以消化道黏膜出血,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为主,同时伴发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颗粒变性,脾脏和肺脏充血、出血以及其头颈部的水肿,淋巴组织的坏死等病理变化。电镜负染观察可见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直径200~500 nm,具有明显纤突的典型副黏病毒粒子。以上试验结果证实鸵鸟的死亡原因为新城疫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47.
以添加豆油方式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研究其对肥育猪肌内脂肪(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36头杜长大母猪(平均体质量约40 kg)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能量水平(DE=12.82、14.24、15.66 MJ·kg-1,主要以添加豆油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的日粮.达到屠宰体质量(约90 kg)时每组屠宰5头,采取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测定背最长肌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IMF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肌内和皮下脂肪的大部分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P<0.05),大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IMF中PUFA(包括C18:3n6、C20:0、C20.4n6、C22:5n3)和C24:1的含量与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大部分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而少数脂肪酸(包括C18:3n6、CLA-c9t11、C20:0、C20:4n6、C22:5n3和C24:1)在2个组织中没有显著相关性;总体上看,2组织中的SFA、M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PUFA呈显著负相关,P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以添加豆油的方式提高日粮能苘量水平可以在不降低IMF含量的前提下改善猪肉的脂肪酸组成,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而不降低肉质.  相似文献   
48.
天祝县气候变化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多年系统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天祝县年、季、月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认为气候变化是制约天祝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气候变化的制约条件提出了草地可持续发展对策;改良退化草场,科学合理利用草场;发展季节畜牧业,建立农区牲畜育肥基地;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草的水利建设,科学灌溉草场;适地、适草、适畜,发挥不同类型草场区域优势,开展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49.
为获得生长在沙漠深处不同类型桑树基因资源的持水力差异信息,采用自然脱水法,对黑桑、白桑、粉桑和雄桑等不同类型的20份沙漠桑基因资源的失水过程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沙漠桑树分为强持水型、中等持水型和弱持水型,黑桑、白桑和粉桑类型桑树的持水能力较雄桑类型桑树强;根据枝条、叶片等同器官持水能力强弱不同,多数沙漠桑叶片的持水能力不太强,初步认为枝条的持水能力较叶片强。  相似文献   
50.
应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富营养化指数评价南太湖底泥疏浚工程对减轻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疏浚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有所增加,其密度、生物量及蓝藻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疏浚后水体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发生变化,Shannon-Weaver指数升高,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M)降低,表明南太湖富营养化现状有所改善,从而揭示底泥疏浚工程对于减轻南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