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0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935篇
林业   668篇
农学   523篇
基础科学   436篇
  1018篇
综合类   4720篇
农作物   627篇
水产渔业   452篇
畜牧兽医   1780篇
园艺   678篇
植物保护   549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430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465篇
  2014年   496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855篇
  2011年   860篇
  2010年   882篇
  2009年   703篇
  2008年   727篇
  2007年   658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在少耕地膜覆盖和不同灌水水平下,研究了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秋免耕春覆膜和传统耕作覆膜对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覆膜和秋免耕春覆膜两种新膜覆盖处理相比,一膜两年用处理在玉米播种到拔节期的增温效果显著低于新膜覆盖,农田0~25 cm土壤平均温度较传统覆膜处理低13.35%,而对玉米拔节期到成熟期的土壤温度无明显影响,且农田0~25 cm土层土壤积温差异也不显著,相同覆膜方式下不同灌水水平间有显著差异,随着灌水水平的降低土壤积温增加;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方式下玉米籽粒产量和WUE与两种新膜覆盖方式相当,中灌水水平下WUE最高,达到17.89kg·mm-1,且在低灌水水平下获得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传统覆膜处理,一膜两年用覆盖、灌溉定额5 700 m3·hm-2较传统耕作覆膜、灌水定额5 700 m3hm-2处理的玉米产量高出16.39%。说明,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在玉米播种到拔节期的增温效应低于新膜覆盖,但并不影响籽粒产量的形成,且在存在水分胁迫的低灌水水平下一膜两年用覆盖模式可减缓干旱胁迫,提高作物籽粒产量,是适于西北绿洲灌区的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覆膜农田管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92.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产卵选择性及其是否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威胁,本研究以玉米和小麦作为测试寄主,比较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对两种作物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并利用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了取食小麦、玉米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更喜欢在玉米上产卵,其在玉米、小麦叶片、玉米和小麦茎秆上的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df=102,F=15.593,P<0.05),以玉米叶片背面卵块数量(7.11±1.55)块/笼最高;草地贪夜蛾取食小麦可以完成生活史,但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和世代存活率低于取食玉米。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历期为(16.31±0.15)d,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14.66±0.12)d,蛹期、蛹重、产卵前期、成虫寿命和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取食小麦羽化出的雌虫寿命、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取食玉米,分别为(16.39±0.40)d、(976.31±57.21)粒和(14.64±0.32)d、(831.57±30.55)粒。生命表参数显示取食玉米的净增殖率为363.14,显著高于小麦的258.63,但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平均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3.
使用苏云金芽胞杆菌库斯塔克亚种(Btk)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进行继代汰选获得F80代和F100代抗性品系。通过分别测定Cry1Ab、Cry1Ac、Cry1Ah和Cry1Ca四种杀虫晶体蛋白对小菜蛾Btk抗性品系F80代和F100代的室内毒力,明确了小菜蛾Btk抗性品系对四种Bt杀虫晶体蛋白抗性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汰选至F80代时,Cry1Ca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LC50约12.1mg/L,其次为Cry1Ac,LC50约47.7mg/L;而汰选至F100代时,仍以Cry1Ca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LC50约21.4 mg/L,其次为Cry1Ab,LC50约72.2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小菜蛾抗性品系对Cry1Ac的抗性发展较快(抗性倍数高达67.3~106.8倍),对Cry1Ab的次之(抗性倍数高达60.0~66.1倍),而对Cry1Ca和Cry1Ah的抗性发展较慢(抗性倍数分别为3.4~6.0倍和1.6~2.5倍)。以上结果说明,在主效杀虫基因为Cry1Ac的Btk药剂选择压力下,小菜蛾对四种Bt杀虫晶体蛋白的抗性发展速度差异较大,且Cry1Ac和Cry1Ab存在交互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94.
利用"Y"型嗅觉仪在实验室测试了10种番石榴挥发物对橘小实蝇性成熟和性未成熟的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并比较了不同浓度的挥发物混合液在田间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异戊酸、乙酸异戊酯、丙酸乙酯和β-石竹烯对橘小实蝇性成熟和性未成熟的雌、雄成虫具有引诱作用,且不同剂量挥发物的引诱力存在差异,对橘小实蝇性成熟...  相似文献   
95.
番茄裂果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番茄裂果的遗传因素、生理特性、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番茄裂果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6.
翅形态特征在重阳木斑蛾成虫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重阳木斑蛾的翅形态特征在其性别鉴定中的作用,探索雌雄难于区分的成虫的数值鉴定方法。采用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通过爱普生扫描仪获取重阳木斑蛾前翅图,利用BugShape v1.0软件提取雌雄成虫翅的轮廓特征,利用tpsDig2软件获取翅脉交叉点位置特征,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标志点空间普氏叠加和扭曲分析,以明确此类特征在该成虫雌雄鉴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重阳木斑蛾成虫左右前翅轮廓特征在同一性别中差异不显著。仅利用左前翅数据进行分析时,翅面积、短轴长度、等效圆半径、偏心率、球状性和圆形度在两个性别中存在极显著差异,周长和长轴长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紧凑度和叶状性差异不显著。使用左右前翅作为数据集进行分析时,除紧凑度和叶状性差异仍不显著外,其余参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雌雄前翅轮廓特征作为指标来判别性别时正确率为100%,但存在左右翅相互错判现象。翅膀内部翅脉交叉点的空间位置在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于翅的横向方向变异大。雌雄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外缘附近的翅脉交叉点。结论:通过前翅的轮廓特征可以区分重阳木斑蛾雌雄成虫的差异。翅脉交叉点空间位置在雌雄间和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97.
通过香蕉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215对峙培养及其菌体代谢物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B215菌株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拈抗作用,其对峙培养能明显抑制靶标菌菌丝向四周均匀扩展,抑菌带宽度为0.4 cm;菌株滤液的EC50值达5.10%,主要是以代谢产物中的抗菌物质造成孢子和菌丝膨大成球状畸形,原生质外泄,孢子崩溃干瘪,致使病菌丧失侵染和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98.
甘肃省近50 a干旱灾情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利用甘肃省近50a的旱灾统计资料,分析旱灾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揭示重大旱灾的基本事实,总结出甘肃旱灾的基本特征,提出旱灾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9.
【目的】明确云烟121健康与患黑胫病烟株根系及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特征的差异,为后续AMF在缓解烟株土传病害方面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云烟121健康和患黑胫病烟株根系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显微形态观察法对2种烟株根系AMF侵染水平及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进行测定,应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烟株根系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应用冗余分析(RDA)和Spearman相关性系数揭示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对AMF属水平相对丰度及AMF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在云烟121健康和患病烟株根系及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到AMF的存在,且健康烟株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和根系AMF侵染率均明显高于患病烟株。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在烟株根系中共检测到1410个AMF-OTUs,分属于1纲4目5科6属。在不同分类阶层上,健康与患病烟株根系AMF的优势目、科和属种类均不相同。与患病烟株相比,健康烟株根系AMF的ACE、Shannon和Chao指数更高,Simpson指数更低,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PCA分析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体外产气法探讨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的最佳组合比例,为开发南方地区青贮玉米和菠萝渣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将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以100∶0、75∶25、50∶50、25∶75、0∶100(干物质)分为Ⅰ、Ⅱ、Ⅲ、Ⅳ、Ⅴ组,进行体外发酵(3、12、24和48 h),每个时间点设3个重复,2个空白对照。发酵结束时测定各发酵时间点的pH、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及发酵滤渣中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粗蛋白降解率(CP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并计算挥发性脂肪酸、DMD、CPD、NDF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在整个发酵期内,随发酵时间推移,各试验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下同);产气量、DMD、CPD、NDFD、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显著增加;乙酸和丙酸浓度先升高后降低。混合组在发酵初期,产气量偏低,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随青贮菠萝渣比例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发酵后期,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随青贮菠萝渣比例提高呈显著升高。Ⅳ组的CPD与NDF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为正值,而DM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为负值(除3 h外),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