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7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924篇
林业   687篇
农学   542篇
基础科学   449篇
  1024篇
综合类   4849篇
农作物   632篇
水产渔业   484篇
畜牧兽医   1832篇
园艺   703篇
植物保护   55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425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884篇
  2011年   891篇
  2010年   916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773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对仔猪的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活疫苗和国内分离的PRRS强毒CH—1a株接种PRRS阴性的断奶仔猪,分别在接种后的3、7、14d各剖杀1头,取各脏器分别做冰冻切片和病理切片观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脏器PRRS病毒的分布。结果表明,PRRS活疫苗在免疫初期,抗原主要分布在脾脏、淋巴结,其次是肾脏和肺脏,少见于肝脏和心脏,第14d时在脾、淋巴结和肾脏有一定量的抗原,而肺脏相比则数量很少,肝脏和心脏未检到PRRS病毒抗原的存在,表明接种PRRS活疫苗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原分布呈下降趋势。而强毒抗原分布以脾脏最多,依次是肾脏、肺脏、淋巴结、肝脏、心脏,接种后第14d仍能在各脏器检到PRRS病毒抗原。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活疫苗产生以下颌淋巴结、脾脏增生为特征的免疫应答,组织损伤轻微,对肺的病变较少,且仔猪生长良好。强毒则引起以大面积的肺泡隔增宽为特点的间质性肺炎和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淋巴小结、脾脏滤泡发生崩解与周围界限不清,个别淋巴细胞核浓缩,组织损伤严重。本试验表明弱毒疫苗对仔猪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2.
用ELISA方法调查了青海省海西地区马焦虫病的流行情况。从海西地区的格尔木市和乌兰县的牧户中收集了199份马属动物的血清样品,用马巴贝斯原虫的重组抗原P蚰48(GST-BcSAGlt)蛋白作为ELISA诊断抗原。进行了马巴贝斯原虫的诊断检查。从199份血清样品检出61份马巴贝斯原虫阳性,阳性率为30,65%。结果显示马焦虫病已在该地区广泛传播,并已严重威胁该地区的马属动物。  相似文献   
153.
青海血蜱cDNA表达文库的免疫学筛选和阳性克隆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获得抗青海血蜱免疫原基因,用免抗青海血蜱差异蛋白阳性血清和兔抗青海血蜱唾液蛋白阳性血清对青海血蜱cDNA表达文库进行了免疫学筛选,经过初筛和复筛共获得58个阳性信号。用所得阳性噬菌体转染宿主菌BM25.8使之自动亚克隆为重组质粒,用此亚克隆质粒转化宿主菌JM109并从中提取重组质粒进行PCR、酶切和测序分析。序列分析表明:共获得新cDNA序列21个。将前5个cDNA登录GenBank/ncbi,获取登录号。所获阳性克隆为青海血蜱保护性抗原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4.
副猪嗜血杆菌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副猪嗜血杆菌全菌体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试验确定副猪嗜血杆菌全菌体的包被浓度为2·24×107CFU/孔、检测血清为1∶200稀释,同时确立了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该方法有很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14个发病猪场100份血清检测结果Hps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4%,明显高于细菌分离鉴定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5.
色氨酸在仔猪的玉米-豆粕型或玉米-鱼粉型饲粮中是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仔猪饲粮中添加色氨酸能够促进采食量的增加,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试验选取32头28日龄断奶体重约为(8.63±0.79)kg法系长白阉公猪,2×2因子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21天。采取限饲和自由采食饲喂方式,研究两个不同色氨酸浓度的饲粮(0.12%,0.26%)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试验的第一周,饲喂方式之间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色氨酸水平之间的日增重没有显著差异,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之间没有互作效应。第二周,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都对仔猪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料重比在自由采食情况下极显著高于限饲情况(P<0.01),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没有互作关系。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饲喂0.26%色氨酸饲粮的仔猪日增重高于0.12%组(P<0.05和P<0.01),料重比明显低于饲喂0.12%色氨酸饲粮组(P<0.05和P<0.01)。第三周的结果和第二周相似。整个试验期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对仔猪日增重和料重比都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但两者没有互作效应。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中,饲喂0.26%色氨酸饲粮组的仔猪日增重极显著高于饲喂0.12%色氨酸饲粮组仔猪(P<0.01),同时不同饲喂方式之间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饲喂0.26%色氨酸饲粮的仔猪料重比极显著低于饲喂0.12%色氨酸饲粮的仔猪(P<0.01)。限饲条件下色氨酸水平由0.12%升高到0.26%,仔猪血清尿素氮水平由15.37mg/mL下降到12.13mg/mL,差异显著(P<0.05);同样在自由采食条件下血清尿素氮明显下降(P<0.05),由原来的16mg/mL降到11.38mg/mL。结论,在其他营养素进食相同条件下,增加饲粮色氨酸量能够提高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血清尿素氮,说明色氨酸本身对仔猪的生长和代谢有一定的作用;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增加饲粮色氨酸量还可提高仔猪采食量,结合其本身促生长作用,能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6.
茚酮肟醚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傅-克反应及环化、肟化、成醚等反应,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茚酮肟醚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 NMR、IR、LC/MS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杀菌活性或杀虫活性,如在100 mg/L时,化合物 V1 对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的抑制率为 95.6%, V5 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致死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7.
盐胁迫对珠美海棠和山定子膜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实验以耐盐种珠美海棠(MaluszumiMats)和盐敏感种山定子[Malusbaccata(L.)Borkh]为试材,比较研究了在盐胁迫下叶片质膜透性、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膜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根质膜透性的变化,为探索苹果属植物耐盐机制提供素材。结果表明,盐胁迫对根质膜透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导致叶片质膜透性增加,盐敏感种山定子的质膜透性高于耐盐的珠美海棠。随盐胁迫加重,叶绿素a、b含量降低,叶绿素a/b比值增加,类胡萝卜素变化不明显。MDA含量随盐胁迫而升高,但珠美海棠低于山定子。山定子叶片中SOD、POD、CAT活性随盐胁迫加重而降低,而珠美海棠SOD活性在盐胁迫下保持稳定,POD、CAT活性增高。由此可见珠美海棠在盐胁迫条件下有活性较高的膜保护酶系统。  相似文献   
158.
以甜瓜种子为试材,通过SMZ-TMP预处理,研究了SMZ-TMP对甜瓜种子萌发质量及相关生理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较低浓度预处理明显促进了甜瓜种子萌发和生长,其萌发指数、发芽势、发芽率、根冠比和生物学产量等指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以0.4mg/L处理的效果极为显著。不同浓度的SMZ-TMP溶液均可降低甜瓜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但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下降幅度随SMZ-TM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SMZ-TMP浸种使甜瓜萌芽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总量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9.
将人溶菌酶(human lysozyme,hLYZ)cDNA插入由pcDNA3改造而成的pcDNAK表达载体。用获得的重组载体pcDNAKLYZ转染COS-1细胞,经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能进行正确表达。将重组载体注射于哺乳母鼠,取其乳汁进行溶菌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分泌在乳汁中的重组hLYZ高达139mg/L。根据乳汁体细胞检测结果,选择健康奶牛和乳腺炎阳性奶牛,分别在干奶时和产犊前2周2次注射重组质粒pcDNAKLYZ,注射途径为乳腺基部穿刺,注射剂量为300μg/乳区,于产犊后1个月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对前一泌乳期发生的奶牛乳腺炎的治愈率为91.5%,对下一泌乳期奶牛孔腺炎的预防有效率王少为96.97%。由此认为。构建的表达hLYZ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可以替代抗菌素类油乳剂用于干乳期乳腺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0.
金黄地鼠是研究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理想模型动物之一,其脑组织内朊蛋白基因动态表达数据的测定对探讨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分子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不同年龄金黄地鼠大脑、小脑、丘脑和脑干PrP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结果发现,脑的四个检测部位都呈现高的表达量,但是同一年龄段不同组织每纳克总RNA中朊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和每毫克组织中朊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有显著的差别,不同组织在不同年龄出现表达高峰。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探讨朊蛋白的基本功能和脑组织在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