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7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林业   362篇
农学   243篇
基础科学   204篇
  431篇
综合类   2105篇
农作物   352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716篇
园艺   317篇
植物保护   16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为解析玉米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的遗传规律,使用自主研发的精准分型策略对‘先玉335’DH群体的Maize6H-60K芯片结果进行筛选校正和解析。结果表明:1)通过剔除单态、杂合、缺失标记,使用精准分型策略对标记准确聚类,获得的18 947个SNPs标记覆盖玉米全基因组。2)该群体在10条染色体上平均交换次数为1.84~1.03次,在6号染色体随体区域的交换次数显著减少。3)该群体在1、2、3、8号染色体上存在明显的偏分离现象;通过高频次、高密度的交换,染色体两臂端粒区域理论分离系数表现出回归到50%的趋势。利用获得的重组交换及分离规律可提高从DH群体中筛选到预期育种材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亚油酸与亚麻酸不同比例混合物对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试验共设8个处理,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为0∶0、10∶0、8∶2、6∶4、5∶5、4∶6、2∶8和0∶10 ,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亚油酸与亚麻酸混合物的添加水平为发酵底物干物质的5 %,未添加脂肪酸组为对照。结果表明,所有组合均显著降低产气量和甲烷生成量(P<0 .05) ,且随着亚麻酸比例的升高效果增强。亚麻酸比例超过40 %时显著升高发酵液的pH(P<0 .05) ,所有处理对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均未产生影响;总挥发性脂肪酸随着亚麻酸比例的提高而升高,亚麻酸单独添加显著高于亚油酸单独添加(P<0 .05)。随着亚麻酸比例的升高,丙酸比例显著提高。由本研究结果可知,不饱和脂肪酸降低甲烷的生成与不饱和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共轭亚油酸对肉鸡血脂含量和体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艾维因肉鸡36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24只鸡,分别饲喂添加0%、0.5%、1.0%、1.5%和2.0%共轭亚油的(CLA)的试验日粮,旨在探讨CLA添加水平对内鸡脂质代谢和胸、腿肌及腹脂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期为49d。结果表明:在肉鸡生长各个阶段,尽管CLA添加对血清中TC、TG、HDL-C、LDL-C含量和HDL—C/LDL-C影响不明显,但TC、TG含量都有降低趋势,而HDL—C/LDL-C有增加趋势。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CLA添加增加胸肌和腹脂中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TSFA的含量,降低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和TMUFA含量;胸肌中TP—UFA含量不受CLA添加的影响,但腹脂和腿肌中TPUFA含量随CLA添加而显著增加(0P〈0.05)。胸肌和腹脂中CLA含量处理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且随日粮中CLA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腿肌中CLA的含量很低,也未表现出相应的剂量效应,且仅在2%添加组检测到CLA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AIM: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myocardial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of the dedifferentiated fat (DFAT) cells treated with vitamin C in vitro. METHODS: DFAT cells were dedifferentiated from the mature rat adipocytes with ceiling adherent culture. The DFAT cells of passage 3 were used in the study. Vitamin C and/or neonatal rat heart tissue lysate were added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to induce myocardial differentiation for 3 weeks. The cell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 The myocardial-specific markers, such as cTnT, GATA-4 and NKx2.5, were examined by the methods of immunofluorescence, PCR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Mature rat adipocytes dedifferentiated into fibroblast-like DFAT cells after ceiling adherent culture. The DFAT cells spontaneously differentiated into cardiomyocyte-like cells under normal culture condition with a low incidence. After treated with neonatal rat heart cell lysate, the DFAT cells became cardiomyocyte-like cells that had bigger size, longer shape and myotubule-structure. The expression of cTnT, GATA-4 and NKx2.5 was remarkably increased at both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a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ultured DFAT cells. The expression of cTnT, GATA-4 and NKx2.5 was further increased in DFAT cells after treating with vitamin C. No spontaneous beating cell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Vitamin C enhanc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DFAT cells into cardiomyocyte-like cells.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0月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烈士公园(112°59′55.74″E,28°12′48.08″N)内一池塘周边的阔叶林中观察并拍摄到一种鹟科鸟类。经查阅文献,对比该鸟的形态特征后,鉴定为绿背姬鹟(Ficedula elisae),为湖南省新纪录鸟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溉方式下冬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以豫麦6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常规灌溉和一体化垄作沟灌的冬小麦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同常规灌溉方式相比,一体化垄作沟灌方式下,冬小麦的穗粒数、籽粒质量及产量分别增加了5.5356%、7.5489%、7.7454%,但穗数减少了0.4302%。常规灌溉和一体化垄作沟灌方式下,产量与穗数、穗粒数以及籽粒质量均正相关,但一体化垄作沟灌方式下的相关系数较常规灌溉方式大。一体化垄作灌溉有利于改善农田小气候、发挥作物的边行优势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7.
以12个不同品种的芹菜为试材,对其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维生素C、硝酸盐、纤维素、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芹菜素含量等10个营养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采用聚类分析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芹菜在营养品质方面不尽相同,其中"鲍芹"营养成分丰富,维生素C、芹菜素含量极高,适合食用。试验初步明确了各品种芹菜营养成分,为进一步开发芹菜的应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STEC O157:H7)是大肠埃希氏菌中致病性最严重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牛肉、牛奶、水果及其制品中,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甚至引发死亡。食品中STEC O157:H7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STEC O157:H7的检测标准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标准在样品前处理、快速筛选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需要加强,以便为该菌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帮助,实现与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接轨,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