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5篇
  免费   703篇
  国内免费   997篇
林业   820篇
农学   572篇
基础科学   521篇
  1125篇
综合类   5792篇
农作物   810篇
水产渔业   420篇
畜牧兽医   1690篇
园艺   955篇
植物保护   530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497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533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599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699篇
  2012年   980篇
  2011年   1005篇
  2010年   1001篇
  2009年   857篇
  2008年   909篇
  2007年   797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采用乳成分分析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比较分析了牛奶中的乳脂肪和乳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近红外光谱仪可以代替乳成分分析仪用来检测牛奶中的乳脂肪和乳蛋白。  相似文献   
872.
The highly polymorphic genes within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not only play a major role in immunity resistance, but also seem to provide hints for mate choice in some animal popula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MHC‐related mate choice in a small natural population (group size 40–55 individuals) of a polygynous primate,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evidence either for MHC‐disassortative mating, or for females to mate with males based on MHC heterozygosity or specific alleles. Nevertheless, of the 11 alleles identified, we found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2 alleles, Rhro‐DRB2 (P < 0.01) and Rhro‐DRB5 (P < 0.05) were higher in offspring than in their paren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HC‐DRB in this population of R. roxellana is un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mating preferences. Limited female opportunities for mate choice are likely due, in part, to the harem breeding structure present in R. roxellana, and the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resident adult males in our study band (N = 4–6). In addition, we suggest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y of particular alleles across generations may be linked to parasite resistance in a fluctuating environment; however, confirmation of this finding require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873.
以速冻蓝莓为原料,通过对冻藏和常温蓝莓汁发酵进行比较,研究菌种及接种量、发酵温度、澄清方法,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经冻藏处理的蓝莓与新鲜果实发酵的果酒品质没有太大区别。采用果酒酵母3#,接种量3%,主发酵温度控制在10-15℃,发酵时间12d,硅藻土用量为2.5%时,能生产出优质的蓝莓酒。  相似文献   
874.
姚晓燕 《茶叶》2014,(2):109-111
杭州茶文化历史悠久,而杭州茶俗文化更是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文化。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杭州特有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成就了杭州茶俗这一独特的地方民俗,其内容丰富,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875.
不同基因型水稻镉吸收差异及镉对水稻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镉对水稻污染的生理生物学的作用机制,筛选富镉或低吸镉的水稻基因型品种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绿色食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综述了稻田镉污染的现状、危害,水稻镉吸收积累差异以及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76.
玉米粒部性状对子粒脱水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个自交系配制的56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子粒脱水速率、子粒果皮厚度及子粒大小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子粒果皮厚度和子粒大小对子粒水分有一定影响,果皮厚度与子粒脱水速率呈负相关,与子粒含水量呈正相关;子粒的长、宽、厚均与子粒脱水速率呈正相关,且子粒长与子粒脱水速率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877.
为了解青稞种子胚胎成熟晚期丰富蛋白(LEA)基因Hva1与青稞抗旱性的关系,以抗旱性强的旱地紫青稞和抗旱性弱的大麻青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PEG胁迫下Hva1基因在两个青稞品种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Hva1基因在抗旱性不同的两个青稞品种中的表达均呈单峰模式,且抗旱性强的旱地紫青稞表达峰值和对应的PEG胁迫浓度均高于抗旱性弱的大麻青稞;PEG胁迫浓度大于13.18%时,旱地紫青稞的Hva1基因表达量高于大麻青稞。可见,Hva1基因的表达在青稞的抗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成功构建了青稞Hva1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期望为抗逆性基因在青稞中的应用和抗旱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8.
为探究盐分胁迫对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var. cerasiforme Alef)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樱桃5号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同含盐量[T1:0.05 g·kg-1(CK)、T2:1.5 g·kg-1、T3:3 g·kg-1、T4:4.5 g·kg-1、T5:6 g·kg-1]土壤条件下果实糖、酸、氨基酸、芳香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占糖类物质总量的94.88%~95.97%;盐胁迫能促进果实中糖类物质的积累,其中果糖在T5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18.34%,葡萄糖在T3含量最高,较对照显著增加了29.06%。果实中有机酸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量的88.30%~91.60%,随着盐分的增加有机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均在T3最高,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61.40%和129.90%,且有机酸总含量是对照的1.71倍。盐胁迫对樱桃番茄的氨基酸含量也有一定影响,盐胁迫处理果实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除蛋氨酸外,各氨基酸含量均以T3最高。各处理果实中共检出47种芳香物质,其中醛类12种、酮类5种、醇类14种、酯类3种;盐胁迫处理番茄果实中芳香物质的种类较多,且相对含量高,其中2-已烯醛、香叶基丙酮、2-异丁基噻唑含量与对照有明显差异,是盐胁迫下影响番茄风味的重要芳香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盐胁迫提升樱桃番茄风味品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79.
河北地区由于受光热资源限制,夏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成为阻碍机械粒收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虽然通过延迟收获可降低籽粒水分,但茎秆倒伏问题将进一步增加粒收难度。基于此,本试验于2019年选择迪卡517(DK517)、京农科728(JNK728)和豫单9953(YD9953)3个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为材料,以郑单958(ZD958)为对照,2020年新增张单258(ZD258)、张粒178(ZL178)和郑原玉432(ZYY432)3个品种,并设置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6×104(D1)、7.5×104(D2)和9×104株·hm-2(D3),研究品种间及种植密度对生理成熟期倒伏率、茎秆形态特征、解剖特征、力学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选品种除了对照ZD958,其他品种均于吐丝后67 d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达到了GB/T 21962-2008 标准中机械粒收对籽粒含水率的要求,其中YD9953和ZL178在吐丝后67 d的籽粒含水率比吐丝后25 d平均降低了35.1和42.0个百分点。在生理成熟期,相同密度下YD9953、ZL178、ZYY432的总倒伏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其中在D1和D2密度下的总倒伏率均低于5%,符合机械粒收对倒伏率的要求。分析倒伏相关性状发现,株高和穗位高对密度的响应因品种而异;各品种茎秆基部第3节间单位体积干重和抗折力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3密度下,ZL178的节间单位体积干重与D1相比,降幅最小(7.9%)。D2密度下,YD9953、ZL178和ZYY432的抗折力比均值分别提高28.7%、21.5%和28.4%;相同密度下ZL178、JNK728、YD9953的维管束数目和木质化程度高于其他品种。相关性分析发现,倒伏率和纤维素含量与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R2=0.70、0.51),可作为评定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关键指标。D2密度下ZL178和YD9953的产量与对照ZD958差异不显著但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品种脱水特性、产量和站秆期间抗倒伏能力,ZL178和YD9953在密度7.5×104株·hm-2下能够兼顾高产和抗倒。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北夏玉米光热资源限制区推广机械粒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80.
殷朝敏  李雨鸿  范秀芝  史德芳  姚芬  程薇  高虹 《核农学报》2022,36(10):1984-1995
为探究不同栽培基质对侧耳属食用菌风味成分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食用菌间的风味成分差异,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桑枝、杂木屑和棉籽壳基质上栽培的6种侧耳属食用菌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个样品中共检出47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3种醛类化合物、9种醇类化合物、9种酮类化合物、2种呋喃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等。18个样品中的共有成分有17种,包括正己醛、壬醛、1-辛烯-3-醇、3-辛酮、1-辛烯-3-酮、2-正戊基呋喃等。18个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但棉籽壳基质上栽培的6个菌株子实体中均出现了较高含量的酯类化合物。所有样品中的关键风味成分(ROAV≥1)均包括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桑枝基质和杂木屑基质栽培的部分菌株中关键风味成分还包括正己醛、壬醛和2-壬烯醛等。18个样品中总5'-核苷酸含量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86~43.86 mg·g-1 DW和8.54~25.34 mg·g-1 DW, 且杂木屑基质栽培的所有菌株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桑枝基质和棉籽壳基质。综上所述,棉籽壳基质有利于侧耳属食用菌中酯类化合物的生成,而杂木屑基质有利于游离氨基酸的生成。本研究结果为侧耳属食用菌栽培及风味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