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46篇
  免费   3998篇
  国内免费   6599篇
林业   5137篇
农学   3870篇
基础科学   3269篇
  7113篇
综合类   35496篇
农作物   5233篇
水产渔业   2915篇
畜牧兽医   11440篇
园艺   5152篇
植物保护   3318篇
  2024年   620篇
  2023年   1525篇
  2022年   3565篇
  2021年   3227篇
  2020年   3154篇
  2019年   3202篇
  2018年   2158篇
  2017年   3599篇
  2016年   2323篇
  2015年   3557篇
  2014年   3669篇
  2013年   4468篇
  2012年   6147篇
  2011年   6344篇
  2010年   5952篇
  2009年   5048篇
  2008年   5164篇
  2007年   4855篇
  2006年   3932篇
  2005年   3108篇
  2004年   1960篇
  2003年   1253篇
  2002年   1233篇
  2001年   1159篇
  2000年   1025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4篇
  1955年   1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中隶属10科的27种植物地上部分干质量热值进行测定,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植物热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常见植物地上部分平均热值为13.99~19.45 kJ·g-1,所测物种热值平均值为17.99 kJ·g-1,高于全球尺度上陆生植物平均热值;2)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增加,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物学属性特征,不同科属植物热值的响应规律不一,其中禾本科、菊科和龙胆科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植物的平均热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轻度退化水平下达到最高,莎草科植物平均热值则随草地退化程度增加逐渐增加,不同植物种热值对草地退化的响应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3)在群落水平上,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群落热值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在轻度退化水平下达到最高,为18.16 kJ·g-1,重度退化水平下最低,为16.29 kJ·g-1,不同退化草地中群落热值的差异是由物种组成的变化产生的。  相似文献   
882.
西安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取1959-2008年西安市常规气象站和城区加密自动站逐小时气温资料,采用城、郊气温对比法研究西安城市热岛效应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西安城市热岛效应逐年增加,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热岛强度日变化呈现双峰分布,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05时和21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1时左右。在西安市城区一直存在一个强城市强热岛...  相似文献   
88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桑叶粉对新西兰白兔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肌肉风味的影响。选用120只35日龄断奶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4组试验兔分别饲喂桑叶粉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15%(试验Ⅰ组)、20%(试验Ⅱ组)、25%(试验Ⅲ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5 d。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桑叶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呈上升趋势,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I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1)。血清丙二醛(M DA)含量在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桑叶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现上升趋势,且各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腿肌中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背最长肌和腿肌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桑叶粉在改善新西兰白兔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肌肉风味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并且以15%~20%添加水平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84.
旨在通过对非洲猪瘟临床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探讨病理学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病理机制。选用体重20 kg左右的长白猪13头,肌内注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Pig/HLJ/18,剂量102HAD50·mL-1。试验期间的死亡猪,全部进行系统剖检和取材,制备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建立病理学评价标准,病变(无序分类变量)用频率和百分比表示,病变程度(有序分类变量)按各组织器官的不同病变进行分级和评分。结果表明,发病猪符合非洲猪瘟急性、热性、高传染性等临床特征,发病率100%,病死率100%。病死猪表现败血症典型特征,尸体易腐败,血凝不良或溶血,尸僵不全。主要病理损伤为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急性炎性脾肿(败血脾)、脑水肿、肺水肿和肺实变等。脾和淋巴结是非洲猪瘟病毒攻击的靶器官,病变最为显著,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发生频率最高。病理变化以血液循环障碍尤为突出,包括水肿、充血、淤血、出血、梗死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种病理表现,出血性病变为其最主要的特征。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反应贯穿始终,在病程的中后期表现更为明显。结果提示,急性非洲猪瘟的主要病理过程为典型的免疫/炎症级联反应和严重的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共同导致急性非洲猪瘟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885.
杨随庄 《种子》2008,27(4):90-92
花药培养是产生小麦单倍体的主要途径,对加速小麦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陇春21是通过花药培养方法育成,具有高产、稳产、抗病等特性,适合在甘肃省的兰州市、临夏市、渭源县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886.
犬蠕形螨病是由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脂腺或毛囊而引起的一种顽固性寄生虫性皮炎。本病的发生多是真菌细菌和蠕形螨的混合感染,一般治疗顺序是先杀细菌和真菌,然后再除螨,通过症状与实验诊断的方法诊出的病犬31只,用伊维菌素和辅助“二合一”,“抗真菌Ⅰ号”外洗综合治疗方法,痊愈28只,治疗效率很好。  相似文献   
887.
本试验以三氧化二钇(Y2O3)为指示剂,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原料组成试验饲料,旨在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分别为:白鱼粉(俄罗斯)、低温蒸汽红鱼粉(秘鲁)、国产直火干燥鱼粉、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秘鲁)、下杂鱼粉、血球蛋白粉、烘干血粉、鸡肉粉、肉骨粉、肉粉、酵解羽毛粉、水解羽毛粉和全虾粉。选取初始均重为(13.0±0.1)g的凡纳滨对虾1 260尾,随机分为1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各组对虾分别投喂相应试验饲料1周后,采用虹吸法收粪,测定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3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范围分别为58.11%~76.91%、64.17%~93.57%、52.44%~95.62%、43.00%~95.21%、39.11%~76.47%和63.48%~94.06%。各饲料原料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白鱼粉、低温蒸汽红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酵解羽毛粉、水解羽毛粉和烘干血粉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低温蒸汽红鱼粉、国产直火干燥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血球蛋白粉和烘干血粉(P<0.05)。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中白鱼粉的干物质、总能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水解羽毛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烘干血粉的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由此可见,不同来源和品质的鱼粉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不同;鸡肉粉、肉骨粉、肉粉和全虾粉可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优质蛋白质源,在实际生产中可部分替代鱼粉;羽毛粉和血粉由于所采用的加工工艺不同,其营养物质组成有所不同,导致表观消化率有一定的差异,在配制饲料前需对其进行营养价值的评定。  相似文献   
888.
农药微乳剂浊点是微乳剂的主要质量技术指标之一。研究了3种不同种类农药的微乳剂组份与浊点的关系,并利用17O-核磁共振(17O-NMR)方法对其机理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浊点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水之间形成的氢键强度成正相关;随着水质硬度的上升,浊点下降。建议选用亲水性强的表面活性剂和极性较强的助表面活性剂来配制微乳剂,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和便于工厂生产,可采用自来水来配制农药微乳剂,而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高农药微乳剂的浊点。  相似文献   
889.
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优势寄生蜂,了解寄生蜂的交配行为有利于完善其规模化繁殖技术。通过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首次交配及再次交配、配偶选择等行为学观察,以及多次交配对雌蜂繁殖量影响的生物学试验,明确了该蜂的交配过程包括求偶、交尾前期、交尾和交尾后期;雌蜂在整个生活史中未观察到再次交配;雄蜂可在首次交配后迅速进行再次交配,首次交配后1 h内的再次交配率为83.3%,62.5%的个体可在2 h内完成第3次交配,再次交配的行为持续时间显著低于首次交配;雄蜂的交配次数对自身寿命及其配偶的寄生量无显著影响;此外,在配偶选择中,处女蜂倾向于接受有交配经历的雄蜂,多头雄蜂间存在竞争行为进而干扰交配成功率。  相似文献   
890.
2种玉米青贮饲料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其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最后进行计数.结果表明,在玉米青贮密封后60 d内,水分含量变化很小.pH在第2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5左右,带穗切段玉米青贮pH低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乳酸菌数量剧增,在第6、7天时达到最高峰,为109数量级,之后数量缓慢下降,于第15~20天时稳定在107数量级,去棒揉丝玉米青贮的乳酸菌数量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在第6天出现最高峰,其稍高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酵母菌在青贮初期数量有些波动,出现最高峰到达107数量级后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去棒揉丝玉米青贮时酵母菌数量迅速下降,第4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在青贮12 h之内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第5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霉菌因密封后氧气缺乏而数量很快减少,最晚在第11天左右便检测不到,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中霉菌数量下降较迅速,第4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比较平缓,直到第11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综上所述,在玉米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随时间大致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对玉米秸秆进行纵切揉丝处理有利于玉米青贮饲料的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