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37篇
  免费   4414篇
  国内免费   6404篇
林业   5032篇
农学   3832篇
基础科学   3251篇
  7031篇
综合类   35178篇
农作物   5205篇
水产渔业   2743篇
畜牧兽医   11352篇
园艺   5138篇
植物保护   3293篇
  2024年   487篇
  2023年   1441篇
  2022年   3488篇
  2021年   3164篇
  2020年   3048篇
  2019年   3113篇
  2018年   2097篇
  2017年   3588篇
  2016年   2245篇
  2015年   3528篇
  2014年   3617篇
  2013年   4455篇
  2012年   6138篇
  2011年   6346篇
  2010年   5948篇
  2009年   5055篇
  2008年   5163篇
  2007年   4843篇
  2006年   3919篇
  2005年   3105篇
  2004年   1953篇
  2003年   1249篇
  2002年   1234篇
  2001年   1158篇
  2000年   1024篇
  1999年   37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4篇
  1955年   1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针对花椒市场需求量大、采摘困难的现状。笔者设计了自动识别花椒系统,通过对比4种识别算法的性能,采用识别效果最好的K-means聚类算法对花椒果实目标进行提取,针对花椒串生长具有离散性特点提出用平面内质点系模型求出花椒串质心。提出了Otsu算法与K-means算法结合图像相减的方法识别出花椒的结果母枝,然后根据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凸包理论得出单目视觉的花椒深度信息。最后以到花椒质心最短距离为限定条件确定母枝上采摘点所在的直线段,经过坐标转换求出直线段上采摘点的三维世界坐标。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究Z-3N单旋翼油动无人机在梨园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的适用性,对其旋翼流场进行流体仿真并在梨园进行喷雾试验。结果表明:旋翼下压风场分布较为均匀,压强分布为上层>中层>下层,下层最低压强为3.54 N/m2,说明旋翼下压风场可以较好地穿透到果树下层,下层最小风速≥3 m/s,有助于雾滴到达梨树叶面叶背。单旋翼油动无人机喷雾作业后的梨树冠层雾滴沉积覆盖率上层叶面平均覆盖率为9.31%,叶背为1.34%;中层叶面平均覆盖率为10.79%,叶背为3.46%;下层叶面为2.47%;叶背为1.58%。靶标果树冠层叶面的平均体积中值直径为上层>中层>下层,叶背的平均体积中值直径为中层>上层>下层,雾滴均匀分布为中上层优于下层。田间试验表明单旋翼油动无人机的旋翼下压风场分布和药液雾滴沉积覆盖率适用于梨园的病虫害防治作业。  相似文献   
993.
219份甜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国内外的219份甜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进行形态学标记及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发现,果面覆纹形状、果皮底色、果面覆纹颜色等7个质量性状和果实质量、果实长度、果实宽度等14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1,果肉厚度、果肉硬度、种子宽度等7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50%,表明本研究所用材料间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利用22对核心SSR标记对甜瓜材料的指纹图谱分析显示,每个标记平均可以检测到5.91个基因位点,平均Shannon′s值为1.07,通过分子水平的聚类与群体结构分析,219份材料被明显划分为厚皮、薄皮和野生3种类型。  相似文献   
994.
湖南植烟土壤磷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湖南省植烟土壤磷素状况,对湖南烟区的4 866个土壤普查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植烟土壤全磷含量整体偏低,均值为0.74 g·kg~(-1),低于适宜值,呈中等强度变异。"适宜"(1.0~1.5 g·kg~(-1))和"高"(1.5g·kg~(-1))的植烟土壤仅为14.15%和2.00%。土壤速效磷含量很高,均值为38.1 mg·kg~(-1),变异强度较大,约有52.39%的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表现为极高(30 mg·kg~(-1)),有21.03%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20~30 mg·kg~(-1)),仅有16.68%的土样处于适宜(10~20 mg·kg~(-1))水平。  相似文献   
995.
为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的临床疗效,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1月24日-2月23日收治的20例接受HFNC治疗的重型NC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经HFNC治疗后, 7例(35%)患者症状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用P/F表示)改善,继续HFNC治疗; 13例患者(65%)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加重或恶化,改为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或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FNC治疗失败组平均年龄高于HFNC治疗成功组(分别为63.30岁和57.76岁).对HFNC治疗进行失败风险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治疗成功及失败患者的初始呼吸频率、 CD4+绝对值、P/F、治疗前ROX指数(rate-oxygenation index)、 12 h ROX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成功者基线SaO_2、治疗后2 h ROX指数和治疗后12 h ROX指数显著升高(p0.05).对单因素分子中p0.05的因素及基线P/F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基线SaO_2、基线P/F和治疗后2 h、治疗后12 h的ROX指数均不是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它们的值越低, 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就越大.基线P/F200 mmHg(1 mmHg=0.133 kPa)时, 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高于P/F≥200 mmHg者. HFNC可用于治疗基线P/F≥200 mmHg的重型NCP患者,而基线P/F200 mmHg或年龄≥50岁的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996.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试验的成本效率和品种选择效率。本研究分析了2010—2019年期间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设置的合理性,依据小麦品种试验的信噪比和遗传力水平随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的优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1)北部冬麦区小麦单点试验的遗传力平均达到0.87,需要的重复次数平均值仅为1.4,说明3次重复可以充分保证试验精确度的需求。(2)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和旱地组小麦区域试验达到0.75的遗传力水平时,需要的试点数量分别为11个和13个,目前有效试点数量分别约为11个和8个,分别达到0.75和0.60的遗传力水平。(3)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品种的审定和应用十分重要,而每年都可能有少数试验点因为各种异常情况而报废,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可按H=0.75的水平需求安排试验点数量和重复次数,即重复次数可保持当前的3次;水地组的试点数量可保持在11个左右;旱地组可将试点增加到13个;如要将遗传力提高到0.80的水平,则需约16个试点。  相似文献   
997.
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比较成渝地区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地域差异,评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可持续性.选取成都平原区的广汉市和重庆山地丘陵区的江津区为研究样区,基于两个区域的1 102份调查数据,运用能值分析法分析两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差异.由于资源禀赋、家庭特征、经营方式、流转市场、流转价格等因素的差异影响,江津区与广汉市农户农地流转呈现区域"悖反"现象;从能值分析来看,广汉市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降低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了良性的农业集约化;而江津区通过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产业模式大幅提升农业产出,但过度追加不可更新要素的投入方式却不可持续,引起了劣质的农业集约化.因此,就转变农地经营方式而言,成都平原区应着眼于"降本增效",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重庆山地区应着眼于"提质增效",以农业科技、装备和设施更新为驱动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998.
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陇春40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陇春8139/陇春8号为母本、68-73-20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2016 — 2017 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 10 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625.4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0.39%。2018 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5 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2 206.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23.09%。陇春40号属春性中早熟普通小麦,生育期 100 d,平均株高 87 cm,平均穗粒数24.5 粒,千粒重 43.79 g,容重 780 g/L。穗长方形,红粒角质。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4 g/kg、湿面筋352 g/kg,面团吸水率61.3 mL/100 g。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落黄好。适宜在甘肃中部旱地春麦类型区及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不同出菇温度下香菇各潮次菇产品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L808为试验菌株,研究了5~15 ℃、10~20 ℃、15~25 ℃和10~30 ℃(自然常温)4个温度区间香菇第1潮、第2潮、第3潮菇产品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变化。结果表明:4个出菇温度区间,普遍以第1潮菇含水量较低,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随出菇潮次的增加,香菇产品的含水量逐渐增加,最大增幅0.90%。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降低,较低出菇温度区间(5~15 ℃)的降幅较小,第2、第3潮菇分别较第1潮菇降低7.50%和20.00%;较高出菇温度区间(15~25 ℃)的第2、第3潮菇分别较第1潮菇降低35.00%和45.00%。以第2潮菇蛋白质含量最高,较第1潮菇增加7.42%~8.58%,平均增幅8.05%;较第3潮菇增加7.52%~23.79%,平均增幅12.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