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35篇
  免费   4004篇
  国内免费   6582篇
林业   5125篇
农学   3831篇
基础科学   3257篇
  7075篇
综合类   35432篇
农作物   5223篇
水产渔业   2911篇
畜牧兽医   11415篇
园艺   5143篇
植物保护   3309篇
  2024年   618篇
  2023年   1522篇
  2022年   3555篇
  2021年   3220篇
  2020年   3146篇
  2019年   3191篇
  2018年   2151篇
  2017年   3589篇
  2016年   2318篇
  2015年   3551篇
  2014年   3657篇
  2013年   4455篇
  2012年   6133篇
  2011年   6337篇
  2010年   5944篇
  2009年   5044篇
  2008年   5155篇
  2007年   4842篇
  2006年   3922篇
  2005年   3104篇
  2004年   1953篇
  2003年   1250篇
  2002年   1233篇
  2001年   1158篇
  2000年   1022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4篇
  1955年   1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青海黑小麦种皮色泽的初步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黑粒小麦种皮色泽的遗传特性,配制了青海黑小麦与2个红粒小麦品种及2个白粒小麦品种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植株上籽粒种皮色泽的表现.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种皮黑色为细胞核遗传,黑种皮对红种皮和白种皮呈显性.黑粒与红粒杂交F2分离符合9黑:7红,说明黑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黑粒与白粒杂交F2分离呈13黑:3白和55黑:9白两种模式,说明黑粒与白粒之间存在2~3对基因的差异,其中有1对起抑制作用.最后就黑粒小麦新品种选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小麦叶片中甘氨酸甜菜碱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甜菜碱含量与小麦抗逆性的相关性,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小麦叶片中甘氨酸甜菜碱含量的方法,小麦叶片经研碎、水提取后,与溴代烷-2,4-溴代苯甲酰甲基溴酯化后直接进行电泳测定.在缓冲溶液为pH=3.0的50 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弹性石英毛细管柱75μm(id)×37 cm、分离长度30cm、电泳电压15 kV、电极极性由正到负、紫外检测波长265 nm的电泳条件下,甘氨酸甜菜碱酯化物及其结构类似物分离良好.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5~0.3 mg/mL,回归方程为Y=3084990X-73638,r=0.9994.检出限为0.005 mg/mL,精密度和回收率分别为3.2%和98.2%.由此说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适合小麦中甜菜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乌骨鸡胸肉、腿肉、心、肝、肾、肌胃组织中的土霉素、四环素残留量.结果表明,土霉素、四环素标准品浓度在8.2~262.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土霉素线性方程为^y=19 392.82x-22.90(r=0.999 48),四环素线性方程为^y=14 089.84x-33.34(r=0.998 88).乌骨鸡胸肉的土霉素加样回收率平均为89.84%,RSD=1.03%;四环素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0.65%,RSD=1.05%.  相似文献   
54.
我国高校特别是农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状况令人忧虑,呈现了边缘化倾向。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主渠道的大学语文课的开设状况也不容乐观。要改变现状,适应人文教育对大学语文的要求,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以大学语文为例,分析了农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状况,并从明确《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5.
河北农业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河北农业大学2006级的7202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河北农业大学新生中,一类学生筛选率为6%,二类学生筛选率为17.8%。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来自城镇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独生子女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个体。农大新生选择频次最高的题目是“缺乏自信”,困扰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情绪方面。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后性腺饱满,发育成熟;采用“晾干+流水+高温”刺激获得了橘色海菊蛤优质精卵,并成功完成了受精;受精卵通过不均等卵裂,依次发育为多细胞卵裂期、囊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和稚贝,累计耗时25~27 d。受精卵在温度为28℃和32℃时均可发育至稚贝,且在水温为32℃时,胚胎各个阶段发育速度均快于28℃。室内不同水层采苗结果显示,底层采苗器附着密度要显著高于上层(P<0.05);不同附着基材质附着密度结果显示,室内采苗阶段黑蝶贝壳附着效果最好,而后依次为海菊蛤壳>牡蛎壳>混凝土饼>黑色遮阳网>绿色聚乙烯网片。在自然海区养殖30d后,海菊蛤壳和牡蛎壳附着及生长效果最优。本研究首次成功开展了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获得了其胚胎和稚贝发育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在南海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7.
Dmrt1基因是Dmrt基因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动物性别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照小鼠Dmrt1基因DM保守区及有关文献,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扩增了尼罗罗非鱼的Dmrt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亚克隆与测序.结果在雌雄尼罗罗非鱼个体中各获得1个预期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40bp.序列无性别差异.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Dmrt1基因DM盒区核苷酸序列与人和鼠相应基因的同源性为78%;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和鼠相应基因编码序列的同源性为89%,充分显示了Dmrt1基因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进一步根据获得的Dmrt1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尼罗罗非鱼不同组织Dmrt1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Dmrt1只在精巢中特异表达.在卵巢、眼、肠、鳃及心脏组织中无表达,提示该基因在性别分化和功能维持上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在幼林间套条件下,不同树龄对能源用甘薯鄂薯5号的鲜薯产量、茎叶产量及干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树龄、不同甘薯栽植密度对鄂薯5号鲜薯产量的影响.归纳总结了一套能源用甘薯鄂薯5号在林间套种条件下的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59.
水稻无花粉型核不育系特优占S育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对无花粉型核不育系特优占S的育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优占S在湖北夏季不育期长,不育期内属无花粉败育型,不育性稳定,可育转换温度在22℃左右,鉴定结果准确可靠,有明显的育性转换过渡期,即育性转换期是从无花粉型、少量花粉且典败、大量花粉且典败、染败、正常染色等逐步过渡的过程,不育期如受到低温的影响,不会直接转化为可育,可以有效避免普通两系杂交种子生产过程中因低温引起的种子纯度降低问题:长时间的低温和短光照条件方可诱导较高的可育性:可恢复性良好,不育性的遗传符合1对隐性核基因的遗传规律。本研究还对生产上利用无花粉型光敏核不育系解决两系杂交稻的难题进行了探索,对特优占S在花粉发育研究和雄性不育的发育研究上的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旨在探讨食性对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并预测特定菌群对不同营养素的潜在功能。实验采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提取获得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昆明裂腹鱼(Shizothorax grahami) 4种不同食性鱼类的肠道内容物,12个样品的16S rRNA,构建文库并测序,分析这4种鱼类肠道微生物的菌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鱼类肠道菌群多样性受到食性的显著影响(P<0.05),综合表现为杂食性(滇池高倍鲫) > 草食性(草鱼) > 滤食性(昆明裂腹鱼) > 肉食性(鳜鱼)。4种鱼类具有一些相同的优势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然而,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如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鳜鱼的优势菌群,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为草鱼的优势菌群等。功能预测发现,鳜鱼肠道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草鱼抗病潜力略高于其他3种鱼类;约氏不动杆菌(A._ johnsonii)、鲁氏不动杆菌(A. lwoffii)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可能有助于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而拟杆菌属中的某些菌群可能有助于宿主消化纤维素。综上所述,食性是影响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差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食性与肠道优势菌群之间的关联,探讨特异菌群的功能,可为研究鱼类营养代谢的微生物效应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