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04篇 |
免费 | 1534篇 |
国内免费 | 267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49篇 |
农学 | 1980篇 |
基础科学 | 1582篇 |
3146篇 | |
综合类 | 12873篇 |
农作物 | 2046篇 |
水产渔业 | 1478篇 |
畜牧兽医 | 4690篇 |
园艺 | 1810篇 |
植物保护 | 15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0篇 |
2023年 | 572篇 |
2022年 | 1371篇 |
2021年 | 1380篇 |
2020年 | 1334篇 |
2019年 | 1254篇 |
2018年 | 1010篇 |
2017年 | 1416篇 |
2016年 | 985篇 |
2015年 | 1448篇 |
2014年 | 1507篇 |
2013年 | 1734篇 |
2012年 | 2508篇 |
2011年 | 2459篇 |
2010年 | 2341篇 |
2009年 | 2144篇 |
2008年 | 2006篇 |
2007年 | 1804篇 |
2006年 | 1435篇 |
2005年 | 1156篇 |
2004年 | 688篇 |
2003年 | 455篇 |
2002年 | 471篇 |
2001年 | 390篇 |
2000年 | 403篇 |
1999年 | 230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8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年限高山柳林下优势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集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年限(6、18、24年)高山柳林下3种优势植被藏沙蒿、裂叶独活和镰荚棘豆,分别测定分析3种植被叶片、根部C、N、P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年限高山柳林下植被C、N、P含量及其比值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林下植被C含量整体下降;叶N含量呈上升趋势,根N含量随年限增长而下降;除藏沙蒿外,林下植被P含量变化不显著;C∶N变化范围为1.92~12.86;C∶P为29.18~196.88;不同年限高山柳林下植被N∶P间虽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主要受到P限制,表明该区域植被生长主要受P限制,应注意P养分的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猪油酸-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猪为试验对象建立油酸-急性肺损伤模型。对油酸的注射剂量、宰杀方式进行比较优选;然后选取12头50日龄的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油酸组;处理后观察猪的呼吸状况,并在处理后不同时相点(1、3和6 h)宰杀猪,对肺组织的结构变化和肺含水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注射适量油酸后,猪呼吸方式由胸腹式呼吸变为急促的腹式呼吸,呼吸频率明显升高;在注射后的3个时相点剖检发现,油酸组猪的肺组织出现典型急性肺损伤的病理形态。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以0.05 ml/kg体重,少量分次,耳静脉注射油酸成功建立了油酸-急性肺损伤模型,为进一步开展有关猪肺损伤及肺免疫防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106.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鸭源副黏病毒及在鸭体内的抗原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新城疫病毒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一抗,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石蜡切片中鸭副黏病毒(DPMV)的方法。以建立的IFA对DPMV人工感染鸭的各组织器官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织器官均能检测到DPMV,但不同时间取样,阳性信号分布的器官不同。脾脏、胸腺、法氏囊、肠道、肝脏、肺脏DPMV的阳性检出率较高,表明这些器官为DPMV的主要靶器官。在所检测的阳性组织中,病毒抗原分布在细胞浆中。IFA检测石蜡切片中的DPMV具有直观、特异性强的优点,是对DPMV进行检测和抗原定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为更好地利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野生资源,本研究从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地区共采集了1 723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通过表型特征观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共鉴定出了99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246份垂穗披碱草种质,并测得老芒麦的DNA含量在5.86~7.30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6.66 Gb;垂穗披碱草材料的DNA含量在9.50~10.36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9.97 Gb。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的部分野生老芒麦材料在苗期基部叶鞘出现了绒毛,分析发现该表型出现的概率与经度和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海拔、年年均气温以及年平均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老芒麦苗期基部叶鞘绒毛的有无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能是老芒麦种质应对不同环境类型的适应性机制之一。本研究为老芒麦的形态鉴定提供了新的依据,为老芒麦种质资源挖掘和育种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10.
PEG与低温对法国百里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国百里香(Thymus vulgaris)为材料,研究了PEG模拟干旱胁迫和低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进口百里香种子播种育苗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干旱及其互作对法国百里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0~10% PEG-6000水分条件下,8~24 ℃下法国百里香种子均能良好萌发,其中在10~12 ℃时发芽率最高,达79.3%,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P<0.05)。当PEG-6000达15%时显著抑制其萌发,至30% PEG-6000时仅在22~24 ℃下少量萌发。萌发后,当温度为22~24 ℃,根长、茎长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种子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对PEG模拟干旱胁迫和低温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