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6篇
  免费   891篇
  国内免费   1502篇
林业   1126篇
农学   924篇
基础科学   732篇
  1625篇
综合类   8219篇
农作物   1297篇
水产渔业   830篇
畜牧兽医   2996篇
园艺   1239篇
植物保护   851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853篇
  2021年   812篇
  2020年   794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561篇
  2017年   850篇
  2016年   563篇
  2015年   839篇
  2014年   926篇
  2013年   1005篇
  2012年   1512篇
  2011年   1533篇
  2010年   1448篇
  2009年   1261篇
  2008年   1193篇
  2007年   1136篇
  2006年   874篇
  2005年   725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陕北沙区人为因素与沙漠化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陕北沙区是农林牧工矿交错出现的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半干旱、干旱沙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中的许多典型问题,开展该区的沙漠化和人为影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统计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该区人为因素与沙漠化间存在以下定量关系,人口增长幅度、垦殖指数、年均林业产值和年均造林面积各自与沙漠化指数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0437X-0.2836(R=0.7846)、Y=-0.036X+0.6687(R=-0.8772)、Y=0.0008X-0.2555(R=0.7606)、Y=0.0275X-0.2619(R=0.9398)。这些定量关系反映了人口、耕地和林业因素与沙漠化间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为因素对沙漠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龟纹瓢虫捕食玉米蚜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研究了不同龄期的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幼虫和成虫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玉米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玉米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最大日捕食量为196.85头。各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及含油量之间的相关性,以20份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测定花器大小、农艺性状、种子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并对控制花器特征基因mf6、apetala和myb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花冠直径受雌蕊直径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可综合为花器各性状长度、雌蕊直径和花器各性状宽度;以花冠直径为指示性状,将20份白菜型冬油菜花冠划分为3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663;千粒重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小花,mf6在大花中相对表达量上调了151.63%,而apetala和myb分别下调了83.80%和72.70%。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间花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在育种中可通过增加花冠直径来提高千粒重,进而增加油菜产油量,培育高含油量白菜型冬油菜品种。mf6、apetala和myb基因对白菜型冬油菜花器生长发育均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4.
为建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未使用过羧酸酰胺类(CAAs)药剂地区的69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对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突变体的获得方法及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9株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平均EC50值为(0.358±0.144)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其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未获得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而通过紫外诱导的方法获得了6个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5.74~22.96倍之间,突变频率为1.09×10-7,适合度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且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双炔酰菌胺与甲霜灵、嘧菌酯、霜脲氰、氟吡菌胺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与烯酰吗啉之间有交互抗性关系。据此推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风险为低到中等。  相似文献   
95.
采用GB/T8312、GB/T8313、GB/T8314、GB/T5009.12、GB/T5009.13、GB/T5009.18等方法对11个不同生长期的土庄绣线菊不同利用部位的11种化学成分进行了枪测.从11项检测指标中提取3个主成分指标构建数学评价模型,并基于综合评价得分(Z)将12个样品(包括砖茶)聚为5类,第1...  相似文献   
96.
近50 a中国≥10 ℃有效积温时空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全国583个气象站点近50 a(1961-2010年)日均气温资料,以ArcGIS为技术平台,采用反距离插值和Mann Kendall趋势性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我国≥10 ℃有效积温等值线中心和典型有效积温带面积的变化规律,以及≥10 ℃有效积温、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10 ℃有效积温的时空分布在1985年前后差异性显著。≥10 ℃有效积温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变化率在0~10 ℃•d•a-1,≥10 ℃典型有效积温带整体北移显著。≥10 ℃有效积温为0~3 400 ℃•d的区域面积显著减小,而 ≥10 ℃有效积温为3 400~8 000 ℃•d的区域面积明显增加,增速达2.0×104 km2•a-1。1985年后我国≥10 ℃有效积温起始时间提前和持续时间增加的区域面积显著增加;有效积温的起始时间整体有所提前,提前幅度集中在0~4 d•(10a)-1;有效积温持续时间均有所增加,增加梯度集中在0~6 d•(10a)-1。  相似文献   
97.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理分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论文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鉴别寄主鉴定技术、基因组随机多态性扩增技术(RAPD)及人工诱变,从寄主一病原互作角度研究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遗传、变异与致病性分化,明确了该病菌存在致病性分化和生理分化,并从遗传物质DNA水平证实病菌致病性分化并非是表型差异,而是一种基因的分化,具有较稳定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8.
通过野外考察、查阅文献和标本鉴定,对中国帕米尔高原黄耆属(Astragalus L.)植物进行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帕米尔高原有黄耆属植物23种,其中神圣黄耆(Astragalus dignus)是中国新记录种,高山黄耆(A.alpinus)是中国帕米尔高原新记录种。对物种学名的考证发现,以前国内文献记载的产于本区的A.mendax,A.alatavicus,A.laspurensis分别是A.charguschanus,A.pamirensis,A.petraeus,同时也采集到了A.laspurensis的标本,证实本种在该区确有分布。同时还给出了23种黄耆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并对其生境和分布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9.
闫宁  徐晓峰  范菁 《长江蔬菜》2011,(16):27-30
将温室内外生长的茭白进行对比,研究了春末夏初温室栽培对茭白生长与茭白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栽培提高了茭白的株高、叶数、叶长、叶宽,但降低了茭白的分蘖数;提高了茭白叶片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 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但降低了茭白叶片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  相似文献   
100.
金顶侧耳不亲和性因子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传统不亲和性因子测定方法,通过真、假锁状联合的有无,鉴定6个金顶侧耳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结果表明,金顶侧耳菌株具有不亲和性因子多样性的特点,6株金顸侧耳菌株除蕈谷2号榆黄蘑与张榆具有相同的A1A3B1B3不亲和性因子外,榆黄P103、RYH1、RYH2、榆黄菇分别具有A1A2B1B2、A4A5B4B5、A4A6B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