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在对富锦市农村机械化整地进行深入调查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富锦市农村机械化整地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2.
β-葡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β-葡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β-葡聚糖作为非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剂,不仅能激活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激活补体系统,促进抗体产生,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作者将对β-葡聚糖免疫增强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近年来从分子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多糖通过与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表面多糖受体相结合,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过程,从而影响这类细胞基因表达和淋巴细胞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淋巴细胞的多种功能均与细胞内cAMP和cGMP的含量及其比值变化有关。研究结果显示,β-葡聚糖具有调节细胞内cAMP和cGMP水平的功能。 另外,β-葡聚糖对免疫细胞NO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与干扰素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多糖可影响淋巴细胞前列腺素的分泌,调节免疫功能。阐明多糖的免疫学机理有助于开发新型免疫增强制剂。  相似文献   
183.
牛口蹄疫病毒受体通用亚基αv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发现,4种整联蛋白αvβ1、αvβ3、αvβ6、αvβ8能够介导口蹄疫病毒感染自然宿主,其中αv是4种受体的共用亚基。本试验对牛口蹄疫病毒受体通用亚基αv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牛αv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3147个核苷酸,编码1048个氨基酸,其中信号肽由30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957个氨基酸组成,跨膜区由29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32个氨基酸组成;在890和891位氨基酸之间有1个蛋白酶裂解位点(KR-D);胞外域含有13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XT/NXS)、2个Ca^2+结合位点[DX(D/N)XDGXXD]、18个半胱氨酸残基。该基因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DQ871215。牛αv基因与猕猴、家鼠、犬、人、鸡的αv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0%、85.7%、90.1%、91.2%、73.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7%、91.6%、96.3%、95.0%、81.6%。牛αv亚基存在复杂多变的二级结构,这是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分子基础,其中1-30位、988-1017位氨基酸区段疏水性较强,形成表面蛋白结构的可能性较差,分别是该亚基的信号肽和跨膜区。本试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4.
猪囊尾蚴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研制有效、安全、廉价的疫苗是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试验通过PCR方法,从含猪囊尾蚴B抗原(AgB)、猪CD58和猪IFN-γ的重组克隆质粒中扩增出AgB、CD58和IFN-γ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重组表达质粒鉴定后,在脂质体作用下转染BHK-2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或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别检测AgB、CD58和IFN-γ在BHK-21中的表达。结果显示,AgB、CD58和IFN-γ在BHK-21细胞中都成功表达,这为研制抗猪囊尾蚴DNA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5.
根据已发表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微线蛋白5(Micronemeprotein5,MIC-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出EnMIC-5部分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与pMD18-Tsimple载体连接,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EnMIC-5基因大小为1470bp,编码490个氨基酸。EnMIC-5与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EnMIC-5,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约57.5ku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可被鸡感染E.necatrix阳性血清识别。用重组蛋白免疫昆明鼠,一免后15d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且抗体在三免后40d仍维持较高水平,证实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86.
本研究探讨了日粮α-亚麻酸(ALA)水平对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血脂、肝脏和肌肉脂肪酸构成及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l)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断奶体质量无显著差异的生长肉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只,分别饲喂不同ALA添加量(0、0.1%、0.2%、0.3%、0.4%)的饲粮.预试7 d,正试23 d.结果表明:日粮ALA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ADI、日增体质量(ADG)、料重比(F/G)和屠宰率影响显著(P<0.05).日粮ALA水平极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P=0.001 2)、胆固醇(P=0.005 6)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P=0.000 4),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影响不显著(P=0.217 7);日粮ALA水平对肝脏和背最长肌饱和脂肪酸(SPA)影响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降低肝脏和背最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相对含量(P<0.05),显著提高肝脏和背最长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0.05)和n-3系列PUFA的相对含量(P<0.000 1);极显著降低n-6/n-3比例(P<0.01),各处理组n-6系列PUFA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ALA水平对肝脏ACC和CPTl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均极显著(P=0.000 2,P=0.000 1).从生长性能、组织脂肪酸构成和肉质等多方面考虑,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饲粮中可添加0.2%的亚麻酸以生产富含n-3PUFA的功能性兔肉产品.  相似文献   
187.
园林美术是城市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然而园林美术基础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完整的体系。长期以来传统素描一直占主导地位,通过设计素描的引入,改变了思维模式,老套的模式力做到求新,求变。  相似文献   
188.
为探讨香菇β-葡聚糖(lentinan,LTN)对雏鸡免疫增强作用的机理,从体内和体外2种途径研究了LTN对雏鸡脾和胸腺淋巴细胞以及腹腔巨噬细胞NO产生的影响.体内试验的4组21日龄雏鸡分别腹腔注射1 g/L的LTN、10 g/L的LTN、20 g/L的硫乙醇酸钠和生理盐水各2 mL,3 d后测脾和胸腺淋巴细胞以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的量;分别以50、100、200、400 mg/L的LTN刺激经硫乙醇酸钠活化的巨噬细胞,测定其N0的生成量.结果显示,1 g/L和10 g/L的LTN均能刺激体内脾和胸腺淋巴细胞以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不同浓度的LTN均能使体外巨噬细胞NO的生成量增加.证实,适度促进免疫细胞NO的生成可能是LTN的主要免疫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9.
寄生虫的反式剪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锥虫可变表面糖蛋白 ( VSG)中发现反式剪接以来 ,已经发现很多低等真核生物体内都存在这种剪接形式。这种广泛存在于低等真核生物中的反式剪接 ,对于生物蛋白多样性、阶段性表达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反式剪接中的反式剪接引导序列 ( spliced leader,SLRNA)为一段保守序列 ,SL RNA为寄生虫的功能基因的筛选、c DNA文库的构建提供了表达基因标签 ( EST) ,同时反式剪接为转基因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反式剪接的发现和广泛研究 ,对于深入了解低等真核生物的核酸分子生物学及其起源、进化、系统发生、寄生虫病的预防研究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反式剪接在低等真核生物体中的研究现状、SL RNA基本结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0.
间套作改善作物矿质营养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合理的间套作能够改善作物的矿质营养。近年来国内外对间套作提高作物生产力、 改善作物矿质营养的机理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不同间套作中作物根际养分动态及作物营养吸收变化,阐述了间套作改善作物矿质营养的可能机理。【主要进展】 1)根系分泌物中的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作为作物的氮源; 根系分泌物能够诱导豆科作物固氮作用的增强,增加间套作系统中的氮营养; 2)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类物质能够活化根际土壤中的磷、 铁、 钾等营养,将其转变为植物可以利用的营养; 3)根系分泌物或地上部的种间互作能诱导作物的根系构型和矿质营养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形成空间上的营养生态位互补,增强根系吸收矿质营养的能力,充分利用土壤营养资源; 4)丛枝菌根真菌与作物间形成的网络便于营养在作物之间的转移和吸收; 5)间套作能够改变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动物和微生物),而土壤的生物多样性能够促进作物矿质养分的吸收。间套作中,由于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多样性,作物对微生物的选择和富集使得根际土壤功能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提高了土壤中矿质营养的生物有效性; 6)间套作提高了土壤的酶(如脲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了有机氮、 磷向无机氮、 磷的转化,提高了土壤无机氮、 磷的浓度。总之,根系分泌物、 根系构型变化、 土壤生物多样性、 土壤酶在作物的营养有效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根系分泌物是它们之间的纽带,介导了作物-作物、 作物-土壤、 作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建议与展望】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及地下根际过程的复杂性,人们对于地下生物学过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根系分泌物的原位定性与定量、 间套作中种间的识别和响应、 间套作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土壤生物多样性对作物生长的反馈、 间套作中功能微生物的筛选、 分离、 鉴定及应用都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