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5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763篇
林业   690篇
农学   830篇
基础科学   396篇
  769篇
综合类   2109篇
农作物   443篇
水产渔业   304篇
畜牧兽医   865篇
园艺   186篇
植物保护   36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基于参数投影寻踪模型的水稻节水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运用参数投影寻踪评价模型 (PPE) ,利用加速遗传算法同时优化 9个评价指标参数 ,对旱育稀植节水栽培不同密度方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得出最优的插秧规格 ,评价效果较好 ,可在节水栽培经济效益分析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本文在已知湖北省9种赤眼蜂的基础上,对其寄主进行了考查,现已查明的寄主有101种,其中有57种为我国新记录,即松毛虫赤眼蜂新寄主有3种,拟澳洲赤眼蜂有三种,稻螟赤眼蜂有10种,玉米螟赤眼蜂有6种,粘虫赤眼蜂有9种,舟蛾赤眼蜂有7种,广赤眼  相似文献   
83.
蝇蛆养殖技术的研究:Ⅰ.影响成蝇卵量的因子作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蝇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动物蛋白源。本文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影响种蝇卵量的多目标因子作用模型,并进行了主因子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种蝇饲养室温度是影响种群产卵历期的主因子;饲养室温度和饲养密度是影响前20天总卵量的主因子;饲养密度和光照时数对种群卵量的交互效应显著;饲养室温度和光照时数对种群产卵历期的交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84.
温度对微小花蝽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微小花蝽的发育速率加快,成虫寿命缩短,在25℃下的世代存活率最高。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虫的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3.6℃,有效积温为1=55.15日.度;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为8.0℃,有效积温为270.1日.度。组建了25℃和30℃两种温度下的该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相似文献   
85.
农业生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厘清区域农业碳排放现状并分析其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是农业大省,近几十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农业碳排放量的升高。因此基于本区域水稻种植、农资投入、土壤利用及畜禽养殖4类主要碳源,构建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评估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量,分析县域农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江西省农业碳排放量总量范围在1 098.32万~1 471.94万t;种植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范围在2.50~3.87 t/万元,畜牧业碳排放强度整体亦呈下降趋势,范围在0.76~2.03 t/万元;各碳源碳排放总量和其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大小依次为:水稻种植(806.72万t,61.15%)、畜禽养殖(243.57万t,18.57%)、农资投入(237.39万t,18.02%)、农田土壤利用(29.60万t,2.26%);2)江西省县域农业碳排放量空间特征明显,高碳排放区均集中于鄱阳湖平原地区以及吉泰盆地;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由相对离散到集中在赣北地区;整体上江西省碳排放总量的重心向北移动;3)农业碳排放效...  相似文献   
86.
Here we report the adapt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n efficient, accurate and inexpensive assay that employs custom-designed silicon-based optical thin-film biosensor chips to detect unique transgenes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and SN-P markers in model plant genomes. Briefly, aldehyde-attached sequence-specific singlestranded oligonucleotide probes are arrayed and covalently attached to a hydrazine-derivatized biosensor chip surface. Unique DNA sequences (or genes) are detected by hybridizing biotinylated PCR amplicons of the DNA sequences to probes on the chip surface. In the SN-P assay, target sequences (PCR amplicons) are hybridized in the presence of a mixture of biotinylated detector probes and a thermostable DNA ligase. Only perfect matches between the probe and target sequences, but not those with even a single nucleotide mismatch, can be covalently fixed on the chip surface. In both cases,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target sequences is siL, nified by a color change on the chip surface (gold to blue/purple) after brief incubation with an anti-biotin IgG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to generate a precipitable product from an HRP substrate.  相似文献   
87.
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 CEVd)是危害柑橘的重要病原之一,认清该类病毒的分子特性是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的前提.本文利用RT-PCR技术对广东分离物YC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获得了全长372bp的片段,对该片段进行测序及分析显示:CEVd广东分离物YC的分子结构域包括5个功能区即左手末端区(TL)、致病区(P)、中央保守区(C)、可变区(V)和右手末端区(TR).通过与GenBank已登陆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与来自西班牙的分离物CEVd-f-1(登陆号:EF494677.1)的同源性高达98%;与湖北分离物CEVd-HB(登陆号:AY456136)的同源性仅为92.7%;与强度株系CEVd-A(登陆号:M30868)的同源性为96.8%,与弱毒株系CEVd-de26(登陆号:K00965)的92.4%.说明该广东分离物YC分子特性更接近强毒株系.这是国内首次对柑橘裂皮类病毒cDNA的分子特性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88.
白沙蜜栗一号小南瓜是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以NY-8为母本、TG-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早中熟,植株生长势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7~9节,瓜扁圆形,果皮和瓜瓤橙红色、有光泽,横径16.5~17.8 cm、纵径15.2~15.8 cm,单瓜重约1.5 kg;座果率高,品质粉质、香甜,抗白粉病和病毒病;每667 m2产量1 500~1 800 kg.  相似文献   
89.
从国外引进两种珍稀果树蛋黄果和蛋黄桃榄果,在粤西地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以各个果树品种的生长量、保存率和结果情况来评价各品种的适应性,最后对两种果树在我国的发展潜力作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90.
2001~2005年,在严密监测疫情的基础上,对从化温泉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采取检疫封锁、清除病死树、应用引诱剂防治和树干打孔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发病松林面积由2001年开始发病时的573.3 hm2减少到2005年底的346.7 hm2,病死树数量由2001年的3 726株降低到2005年的239株,林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也大幅度下降.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