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1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1篇 |
农学 | 82篇 |
基础科学 | 126篇 |
159篇 | |
综合类 | 708篇 |
农作物 | 102篇 |
水产渔业 | 90篇 |
畜牧兽医 | 180篇 |
园艺 | 94篇 |
植物保护 | 7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贻贝卵巢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作者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贻贝卵巢的超微结构,发现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相似,均由一个大而圆或多边形的核,粗面内质网,球形线粒体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等构成。但随着卵黄发生,细胞的体积越来越大。卵母细胞表面开始出现微绒毛,它是卵膜的一部分及卵将成熟的标志。卵黄的形成是双源的,但以外源为主。 相似文献
102.
太湖地区农业源对水体氮污染的贡献——以宜溧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宜溧河流域是太湖上游的主要集水流域,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是太湖污染负荷的重要来源。重点针对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三种农业污染源,基于统计年鉴、遥感解译、野外监测和调研等多种手段,对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禽畜养殖业分行业进行了氮污染负荷核算。结果表明,2013年宜溧河流域主要农业源氮污染负荷总量为6861 t,单位排放强度为22.2 kg·hm-2;种植业和禽畜养殖业是宜溧河流域氮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种植业源TN排放量最大,为3832 t,占总负荷的55.9%,种植业中蔬菜地对氮污染的贡献较大,TN排放量占总农业源负荷的18.7%;禽畜养殖业源TN排放量次之,占总负荷的34.4%;水产养殖业源TN排放量最小,占总负荷的9.8%.因此,针对宜溧河流域农业源氮污染的治理,在考虑禽畜养殖和水产养殖的同时,应以种植业污染尤其是菜地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3.
施用生物质炭后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 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对连续两年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合理施用生物质炭而促进水稻生产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成都平原稻田,2010年布设了施氮与否(0与240 kg N•hm-2)下生物质炭土壤施用(0、20、40 t•hm-2)试验,连续两年观测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变化。【结果】施氮肥条件下,生物质炭连续两年对主要土壤肥力性质表现出改善效应,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pH,同时降低土壤容重,但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生物质炭对CH4排放的影响依氮肥施用而异。不施氮肥下,施用生物质炭提高当季土壤CH4排放(20 t•hm-2用量时),但次年无影响。施用氮肥下,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土壤CH4排放无显著影响,仅40 t•hm-2用量时次年CH4排放有所增加;生物质炭对不施氮肥土壤当季N2O排放无显著影响,并降低次年的排放。然而,施氮肥下,生物质炭连续两年显著降低了土壤N2O的排放,其降幅高达66%。施氮肥条件下,连续两年生物质炭处理降低稻田痕量温室气体的综合温室效应及其水稻生产的碳强度,特别是40 t•hm-2的高用量下。【结论】在连续两年内,稻田采用生物质炭配施氮肥的管理措施对改善土壤性质和稳定水稻产量具有持续效应,高用量生物质炭(40 t•hm-2)显著降低稻田CH4和N2O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和水稻生产的碳强度,且在连续两年内具有稳定的持续性。因此,在当前稻田管理措施下,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可实现稻田稳产和固碳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六枝、盘县、水城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73个加密区域自动站的平均气温、雨量、日照观测数据,分析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盘水局部地区农作物在各时段出现的气象灾害天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秋季至2016年夏季六盘水市出现秋季绵雨、倒春寒,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冰雹、盛夏少雨寡照等气象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秋季绵雨天气影响秋粮收晒、秋播推迟;倒春寒天气对正处于开花期的油菜影响较大;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诱发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冰雹灾害天气造成农业生产损失较重;盛夏少雨寡照对玉米灌浆、水稻拔节孕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明确空心莲子草叶片特征及生长期对莲草直胸跳甲产卵选择的影响,为莲草直胸跳甲的大量繁殖及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接虫后24 h测定莲草直胸跳甲对空心莲子草的叶位、叶片性状(长宽比和表皮毛密度)的产卵选择情况;采用笼罩试验,测定空心莲子草生长期(苗期、生长期和老叶期)以及原有落卵量(0、1、2和4块/株)对莲草直胸跳甲产卵选择的影响.[结果]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喜好产卵在叶位3和叶位4上,在叶位3和叶位4上的卵块数和卵粒数分别占总数的81.52%和81.10%,显著高于叶位1和叶位2(P<0.05,下同),且这2个叶位的平均叶片长宽比显著大于叶位1和叶位2;偏好在叶背表皮毛密度适中的叶片产卵.莲草直胸跳甲对空心莲子草叶片背面(95.65%)和靠近叶片端部(61.96%)位置的产卵选择率显著高于叶片正面(4.35%)和叶片基部(38.04%)位置.莲草直胸跳甲对生长期植株和未被产卵的空心莲子草叶片的产卵选择率分别为55.09%和45.2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莲草直胸跳甲喜好将卵产在叶片长宽比较大的空心莲子草的叶位3和叶位4,被产卵叶片表皮毛密度适中;莲草直胸跳甲对空心莲子草叶片背面和靠近叶片端部的位置产卵选择率高,且偏好在生长期植株和未被产卵的空心莲子草叶片上产卵. 相似文献
106.
3种园林灌木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北方城市干旱缺水、园林绿地植物难以保证及时灌溉的现象,选择2年生灌木金叶女贞Ligustrum vieary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了土壤自然干旱胁迫过程中影响各树种抗旱性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园林植物幼苗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重,金叶女贞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连翘先降低后升高.紫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金叶女贞和连翘在不同胁迫时期的叶绿素质量分数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金叶女贞在遭受干旱胁迫后叶肉组织相对电导率呈升高—降低—升高,连翘先降低后升高,紫薇则是逐渐升高的趋势,紫薇和连翘在不同胁迫时期,相对电导率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金叶女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紫薇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连翘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3个树种均达到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连翘达差异显著水平;脯氨酸质量分数金叶女贞呈降低—升高—降低,连翘和紫薇则是一直升高的趋势.紫薇在不同时期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灌木的抗旱性强弱为:金叶女贞>连翘>紫薇。图5表1参17 相似文献
107.
水温13.8~20.0℃下,在容积50 L的塑料水槽中,放养体质量为(1.4±0.6)g的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11个,过量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再分别混养体质量为(3.4±0.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0(A组)、3(B组)、5(C组)和10个(D组),体质量为(12.4±1.7)g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m2rum)6个,排出水培养底栖硅藻和石纯(Ulva lactuca),用底栖硅藻饲喂仿刺参.77 d的饲养表明,仿刺参和海胆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混养组海胆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B、C和D组海胆的SGR分别比单养高9.12%、7.24%和10.06%,各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养海胆的饲料系数(7.28~7.70)分别显著低于单养(9.12)(P<0.05)组20.2%、15.5%和18.0%.将刺参的产量计算在内,B、C和D组海胆的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1.5%、26.8%和16.0%,但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胆和仿刺参的适宜混养比例为11:3.蛤仔和石纯生长慢,死亡率高.养殖排水培养的底栖硅藻以菱形藻(Nitzschia sp.)和卵形藻(Cocameissp.)为主,少量舟形藻(Navicula sp.).混养海胆性腺中亚麻酸、EPA DHA含量和n-3/n-6比值显著大于单养组(P<0.05),混养池水中氨氮含量低而稳,溶氧量高. 相似文献
108.
山西中部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49个土壤剖面和411个土壤样品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山西中部7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天然山杨林TS、天然落叶松林TL、天然侧柏林TC、天然辽东栎林TD、天然油松林TY、人工油松林RY、人工刺槐林RC)的土壤有机碳(SOC)密度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7种森林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总体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91~1.27 g cm-3。(2)各森林植被类型S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P<0.001),在30cm处的各森林植被类型SOC含量减幅最大,天然林的SOC含量均高于人工林。(3)各森林植被类型之间的SOC总密度变化范围为5.50~11.82kg m-2,表现为TL>TY>TD>TS>TC>RC>RY。(4)各森林植被类型SOC主要集中在0~50cm以上的土体中,分别占到土壤总有机碳密度的70.40%(TS)、67.19%(TL)、92.61%(TC)、66.86%(TD)、71.66%(TY)、95.63%(RY)和53.74%(RC)。天然林SOC密度均大于人工林,这也意味着人工林在提高土壤SOC密度方面还具有巨大潜力,如果对该地区人工林进行长期严格封育管理,人工林将是这一地区一个巨大的碳汇。 相似文献
109.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阐述了微波技术的加热与杀菌原理和特点,介绍了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情况与发展前景,以期促进微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