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71篇 |
免费 | 374篇 |
国内免费 | 74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20篇 |
农学 | 883篇 |
基础科学 | 488篇 |
848篇 | |
综合类 | 2790篇 |
农作物 | 429篇 |
水产渔业 | 252篇 |
畜牧兽医 | 1005篇 |
园艺 | 373篇 |
植物保护 | 4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46篇 |
2022年 | 309篇 |
2021年 | 407篇 |
2020年 | 392篇 |
2019年 | 330篇 |
2018年 | 204篇 |
2017年 | 329篇 |
2016年 | 246篇 |
2015年 | 326篇 |
2014年 | 325篇 |
2013年 | 383篇 |
2012年 | 494篇 |
2011年 | 486篇 |
2010年 | 453篇 |
2009年 | 389篇 |
2008年 | 389篇 |
2007年 | 312篇 |
2006年 | 301篇 |
2005年 | 238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239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133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褪黑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色氨酸脱羧酶(tryptophan decarboxylase, TDC)是褪黑素生物合成中第一个重要的酶。本研究克隆川桑TDC基因,并将其转入烟草中过表达,探讨MnTDC在盐胁迫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过表达载体pLGNL-MnTDC,并经过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转化获得3个独立转基因系。GUS染色、基因组PCR鉴定证明MnTDC成功转化到烟草株系中。qRT-PCR结果表明MnTDC在3个转基因烟草株系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WT)。UPLC-MS/MS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显著提高了褪黑素的生物合成量。盐胁迫下,MnTDC过表达烟草与野生株系烟草相比,耐盐性显著增强。转基因烟草株系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株系烟草,脯氨酸(Pro)等调节渗透压物质的含量和ERD10C等调节渗透压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株系烟草,转基因株系中丙二醛(MDA)含量比野生株系烟草低。研究结果表明,MnTDC通过调节烟草细胞中褪黑素的含量进而影响了烟草植株整体的耐盐性。本研究初步揭... 相似文献
54.
为深入探讨柞蚕幼虫体色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分析柞蚕品种豫大1号(黄体色)和白一化(白体色,略带黄色)幼虫体色的遗传规律,并比较二者在体壁类胡萝卜素组成上的差异。杂交试验发现,F1的幼虫体色为黄色,F2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表型,且分离比符合3∶1;回交BC1(F1×豫大1号)均为黄色,而BC1(F1×白一化)则有两种表型,即黄色和白色,分离比符合1∶1。遗传分析表明,豫大1号的基因型为YYGG,白一化的基因型为YYgg,豫大1号的黄体色对白一化的白体色属于完全显性遗传。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豫大1号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10.259μg/g)远高于白一化(1.167μg/g);白一化体壁中的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含量远小于豫大1号。综上认为,体壁中类胡萝卜素的缺乏是导致白一化形成白体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5.
为分析山西省玉米(Zea may)连作(CC)、玉米+苜蓿(Medicago sativa)+燕麦(Avena sativa)轮作(C-A-O)和玉米+小黑麦(Secale sylvestre)轮作(C-T)3种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和营养品质,在山西省不同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对轮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并分析农作物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C-T一年平均经济效益最高,CC次之,C-A-O最低。但在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C-A-O的营养品质显著高于其余2种种植模式(P<0.01),CC连作最低。综合来看,C-A-O综合效益较高,C-T综合效益次之,CC综合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56.
旨在为树莓叶黄酮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参考,通过正交试验与响应曲面法设计改良乙醇提取工艺,并通过HPLC建立树莓叶黄酮的色谱分离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色谱柱,流动相为1mg/mL乙酸-乙腈=72.5∶27.5,等度分离,柱温30℃,检测波长:257nm,完成树莓叶黄酮的初步分离,以及黄酮中芦丁含量的准确测定和验证。最佳提取工艺为:646mL/mL乙醇,料液比1∶12.5,41.9℃加热回流173.3min,最佳工艺所得提取率1.127%,响应曲面法最佳工艺提取率略高于正交试验法,且其工艺条件均较优于正交试验所得工艺,可为后期研发树莓叶芦丁兽用中药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7.
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不同催青处理的伴性赤蚁sch系统进行研究 ,并以普通黑蚁系统夏芳作为对照。实验中分别抽提高温和常温催青处理 36h后的sch蚕卵和夏芳蚕卵的总RNA进行DDRT -PCR分析 ,其产物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展示 ,得到大量的差示片段。对高温催青处理后在夏sch蚕卵中特异表达的 2条能稳定重复的带进行了克隆 ,得到了长度分别为 2 73和 199bp的cDNA片段 ,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Northern杂交证实HAP82 80仅在高温催青处理的夏sch蚕卵中有转录 ,表明其为sch蚕卵经高温催青处理后特异表达的产物 相似文献
58.
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基因R1R2区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232株P97基因和J株黏附因子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以我国猪肺炎支原体Z株(强毒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了该株黏附因子基因的部分序列。经序列分析后,重新设计了1对带有EcoRI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并经引物的定点突变,PCR扩增了Z株黏附因子的R1R2区。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 中。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将其具有正确阅读框架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37℃下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9000的融合蛋白,表达量约为11%。 相似文献
59.
家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述家蚕育种现状,提出了分子标记在家蚕育种中如何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首次将筛选出的家蚕耐氟性分子标记在回交后代中进行选择尝试。 相似文献
60.
草地早熟禾新格莱德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草地早熟禾品种——新格莱德成熟种子为供试材料,在含3.0mg/L2,4-二氯苯氧乙酸(2,4-D)、0.5mg/L6-苄氨基嘌呤(6-BA)的MB5培养基中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并从生长了7~9个月的胚性愈伤组织中分离出原生质体,将该原生质体置于KM8P培养基(含3.0mg/L2,4-D、0.5mg/L6-BA、100mg/L水解酪蛋白、100mg/L水解乳蛋白、1%蔗糖、0.4mol/L甘露醇)中进行了液体浅层培养。结果表明,新格莱德原生质体在上述KM8P培养基中培养3d后出现第1次细胞分裂,2~3周后形成小细胞团,此时添加低渗培养液2~3次,小细胞团持续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当愈伤组织块长至3~5mm时,转入固体培养基MS+3.0mg/L2,4-D+0.5mg/L6-BA和MS+0.5mg/L萘乙酸(NAA)+5.0mg/L6-BA上进行培养,使其细胞增殖和分化,且逐步形成完整的植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