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6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642篇
林业   736篇
农学   1011篇
基础科学   495篇
  914篇
综合类   2898篇
农作物   478篇
水产渔业   288篇
畜牧兽医   1284篇
园艺   515篇
植物保护   38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646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开发适用于甜玉米抗性遗传的SSR标记,通过对高通量测序基因表达谱技术获取的热胁迫下粤甜13号雌穗发育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玉米DNA数据库中开发SSR标记。结果表明,以玉米参考基因数据库获取的58个基因相应序列中,发现53个基因序列存在252个SSR位点,SSR检出率为4.8%,从中开发了251对SSR引物。合成了其中100对SSR引物经PCR及电泳检测,12对引物能在3个甜玉米材料中检测出较好的多态性,占被检测引物的12.0%,扩增带型清晰、稳定性好,这些SSR引物可应用于今后甜玉米抗逆研究中。  相似文献   
992.
水田灌排一体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内外农业灌溉和排水领域发展的研究现状和目前常见的灌排装置的特点,针对中国灌溉排水研究领域对节水灌溉、控制排水设施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水田灌排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能根据农作物不同时期对水位的需求,充分利用灌溉和降雨的水量,较为精确地控制水田的灌溉和排水水位,解决了原有灌排设备无法同时实现灌溉和排水自动控制的难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水田灌排一体化系统试验区和对照区相比,降雨量增加利用150 mm,降雨利用率提高21%,减少灌水量21%;水稻亩产量增加4.3%;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可观的经济、生态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离心泵反转作透平是一种回收液体余压能的理想方法,泵壳的模态分析对泵作透平的振动性能至关重要.为了掌握泵作透平下,壳体模态对振动激发噪声辐射规律的影响,验证泵壳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针对离心泵泵壳结构特点设计并搭建了模态试验台,采用捶击法对泵壳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对离心泵壳体进行三维建模与有限元分析,进行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壳体各阶模态均为独立模态,且相互正交,可认为试验模态识别精度得到检验,试验模态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结构的动态特性,可用于基于模态求解的振动辐射噪声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双环氧丁烷 (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褐色斑点叶突变体hm197。在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褐色斑点自播种后10周开始于叶尖出现,而后慢慢扩散至全叶。遗传分析表明,该褐色斑点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名splhm197,并将其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上140 kb的区段内。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下降。遮光处理表明,hm197褐色斑点的形成受自然光照的诱导。此外,hm197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也比野生型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有过氧化氢和大量超氧阴离子O2 ?的沉积。与IR64相比,hm197叶片中清除氧自由基酶系统中SOD和APX活性极显著上升,其余均极显著下降,同时伴随总可溶蛋白含量下降以及MDA含量上升,hm197表现出早衰迹象。抗病性鉴定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95.
干旱荒漠绿洲区酿酒葡萄滴灌控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3 a生酿酒葡萄梅鹿辄(Merlot)为试材,研究滴灌条件下水分调控对梅鹿辄耗水规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果生长期耗水强度达2.64~3.66 mm·d-1,耗水模数占到50%以上,该阶段亏水减产幅度高达61.2%,WUE降低38.5%,同时导致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升高;新梢生长期和开花座果期重度亏水对产量影响较小,WUE可提高10%左右;浆果成熟期重度亏水可以显著提高酿酒葡萄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但同时减产幅度为44.7%,WUE降低23%。综合分析认为,本试验中新梢生长期和开花座果期重度亏水、浆果生长期充分供水、浆果成熟期适度亏水是提高酿酒葡萄产量、WUE以及改善果实品质总体最优的水分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996.
Three new and rare chromones, named epiremisporine B (2), epiremisporine B1 (3) and isoconiochaetone C (4), along with three known remisporine B (1), coniochaetone A (5) and methyl 8-hydroxy-6-methyl-9-oxo-9H-xanthene-1-carboxylate (6) were isolated from a mutant from the diethyl sulfate (DES) mutagenesis of a marine-derived 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G59. The structures of 2–4 including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especially by NMR analysis and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 (ECD) experiments in conjunction with calculations.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the known remisporine B (1) was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Compounds 2 and 3 have a rare feature that has only been reported in one example so far. The compounds 1–6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cytotoxicity against several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The present work explored the great potential of our previous DES mutagenesis strategy for activating silent fungal pathways, which has accelerated the discovery of new bioactive compounds.  相似文献   
997.
细叶百合冷藏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休眠解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叶百合为试材,通过冷藏(5℃)解除鳞茎休眠,研究了细叶百合鳞茎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糖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鳞片、顶芽及鳞茎盘SOD活性在冷藏0~24 d内下降,除顶芽外,鳞茎各部位POD活性在0~24 d内呈下降趋势,外鳞片、顶芽及鳞茎盘中CAT活性在冷藏0~12 d内下降,冷藏中后期,SOD、CAT、ASP 活性升高,鳞片中POD的活性下降,顶芽及鳞茎盘POD、PPO在冷藏中期上升。各种代谢相关酶在不同器官中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在低温处理36~60 d内,ASP、CAT活性快速上升,后期趋于稳定。SOD活性最低点出现在冷藏36~60 d,鳞茎各部位淀粉与CAT、PPO、ASP均表现为负相关性,SOD、POD、PAL与鳞片中淀粉表现为正相关性。36 d是鳞茎解除休眠的起点,60 d时鳞茎基本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998.
在粮棉油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及植棉收益下降,棉花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的情势下,对两湖江汉平原优势产区发展优质直播早熟棉技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剖析了该区的植棉优势;对如何转方式、调结构进行了思考,认为改革以杂交棉为基础的现有棉花生产技术体系势在必行,确定了直播早熟棉是产区的植棉新方向。  相似文献   
999.
为确定获得转新型抗草甘膦基因G10aroA棉花材料抗草甘膦程度,在棉花子叶期、3—4片真叶期、蕾期、花铃期喷施质量分数为0,0.1%,0.2%,0.4%,0.6%,0.8%,1.0%,1.5%的草甘膦。结果表明:转新型抗草甘膦基因G10aroA棉花材料在子叶期对草甘膦耐受程度达到0.8%,3—4片真叶期、蕾期对草甘膦耐受程度均达到1.0%,花铃期对草甘膦耐受性达到1.5%。  相似文献   
1000.
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是一种高抗逆的多年生高山草本植物,具有特殊的分子及生理抗逆响应机制。磷脂水解酶磷脂酶D (PLD)是重要的跨膜信号转导酶。以高山离子芥愈伤组织为试材,利用酶联免疫分光光度计法,优化磷脂酶D活性测定体系,建立了在25℃反应温度条件下,200 μL反应体系中,膜蛋白的含量35 μg、反应时间30 min、pH为7.0的缓冲液系统最适合高山离子芥愈伤组织磷脂酶D活性测定体系,分析表明不同膜结合态磷脂酶D的酶动力学特征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探讨磷脂酶D在高山离子芥响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