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89篇 |
免费 | 913篇 |
国内免费 | 65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70篇 |
农学 | 362篇 |
基础科学 | 394篇 |
711篇 | |
综合类 | 3648篇 |
农作物 | 518篇 |
水产渔业 | 409篇 |
畜牧兽医 | 1401篇 |
园艺 | 547篇 |
植物保护 | 39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62篇 |
2023年 | 166篇 |
2022年 | 391篇 |
2021年 | 328篇 |
2020年 | 330篇 |
2019年 | 314篇 |
2018年 | 254篇 |
2017年 | 389篇 |
2016年 | 227篇 |
2015年 | 369篇 |
2014年 | 391篇 |
2013年 | 460篇 |
2012年 | 657篇 |
2011年 | 659篇 |
2010年 | 673篇 |
2009年 | 530篇 |
2008年 | 588篇 |
2007年 | 459篇 |
2006年 | 437篇 |
2005年 | 342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32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基因组中约有20%的基因具有上游开放阅读框(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uORF),它位于成熟mRNA 5''端非编码区(5''-UTR)。本文简介了uORF同源群的挖掘方法、分类和进化,以及调控下游mORF翻译的研究进展。植物(拟南芥和水稻等)和昆虫(果蝇等)基因组中普遍存在保守肽uORFs,并且在序列多样性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平均长度、基因组聚类、与甲基转移酶的关联性上有所不同。植物uORF的长度通常短于昆虫uORF。借助拟南芥和水稻全长cDNA序列比较,不同的uORF同源群对其下游如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因子、发育信号分子和翻译起始因子eIF5等编码基因的mORF具有调控功能。对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包含CHCH域的uORF进行贝叶斯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同源群8-like分属5个物种(绿藻、节肢动物、线虫、无脊椎动物和真菌)。在真核生物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中,uORF通常作为反式因子对mORF表达起调节器作用,例如,在植物蔗糖、多胺、磷脂酰胆碱,以及甲基转移酶反应中,相当大比例的uORF参与介导mORF的翻译调控。 相似文献
73.
收集河南省各县市的气象资料与土地利用、工农业生产等统计数据,利用Penman模型与河南省用水定额等方法计算出各县市的生态用水各项分量,利用GI S 等工具分析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生态用水平均为82488.08×104 m3,但变异系数较大,用水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西部山区;生态用水密度平均为59.10×104 m3/km2,其变异系数较小;生态用水量主要由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体蓄水量组成,与土地利用方式、气候条件、植被状况、国土面积等因素有关;排序分析表明,河南省生态用水大致可以分为用水量大但密度较小、用水量小但密度较大、用水量与密度均小3个区域。 相似文献
74.
对罗汉果嫁接苗、组培苗、薯块苗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以期充分了解其生长、结果特性,为罗汉果苗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嫁接苗的长势比组培苗和薯块苗要好,其真叶数和株高的净生长量最多;结果数最多的则是组培苗,其次是嫁接苗,最少的是薯块苗。 相似文献
75.
大东北地区稳定通过10 ℃热量条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东北三省、河北、山西、内蒙古东部、北京、天津120个标准气象站点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克里格插值法、距平分析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这些站点稳定通过10 ℃的初日、终日、持续时间以及积温进行整理、分析,用以研究这一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和幅度。结果表明:① 大东北地区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一致,升温幅度很大,温度变化明显;② 运用空间插值法,得出温度变化的敏感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和黑龙江东部;③ 初日等日线、终日等日线及持续时间等日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北移,在河北北部、黑龙江、吉林地区有较大变化,积温明显增加;④ 在时间序列方面,年积温的距平值明显增加,气温上升是主要趋势;⑤ 52 a内积温距平极端差达592 ℃,气候变化幅度较大;⑥ 作物生长季逐渐延长,对农业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6.
使用普通数码相机拍摄奶牛形体图像,应用SIFT特征点检测与匹配算法进行特征点检测、匹配、基础矩阵和单应投影矩阵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图像采集的要求低,能适应野外作业,检测的特征点数量大,精确度高,匹配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7.
78.
以韭菜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源药剂对韭蛆幼虫毒力及亚致死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印楝素、莨菪碱、烟碱和苦参碱对韭蛆幼虫毒力较高,其毒力与阿维菌素差异不大。苦参碱和印楝素亚致死剂量处理试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并抑制成虫产卵,成虫产卵率下降;此外,苦参碱和印楝素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和辛硫磷也显著延长。盆栽试验证明,植物源杀虫剂对韭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半剂量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对韭蛆控制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噻虫胺与烟碱混用对韭蛆控制无明显的增效作用。因此,推荐生产中采用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共同控制韭蛆。 相似文献
79.
以白牡丹和寿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得知"发花"能够赋予白茶新的风味,对寿眉风味品质的提升尤为显著。"发花"对白茶风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香气由鲜爽青涩转向陈香且青涩味消退,具有典型的菌花香。这表现在赋香物质中清鲜味的组分含量减少,而木香和陈香的组分含量提高。滋味从青涩、粗老向陈醇转变。这是由于白牡丹和寿眉在"发花"后呈涩味和收敛性的酯型儿茶素分别降低了2.3和0.69个百分点。茶黄素分别降低了33%和43%。白牡丹"发花"后滋味微苦可能是由于其咖啡碱含量显著升高。"发花"后白牡丹中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从36.10%上升到39.84%,寿眉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从42.16%上升到62.61%,因此"发花"可能存在提高中低档白茶营养价值的潜能。总体来说,寿眉在"发花"后的风味提升要大于白牡丹,这对提高中低档白茶的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综合开发利用白茶资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0.
数码育种是作者根据十几年的育种经验总结出的一套育种新方法。实践证明,应用该方法使育种目标更明确,育种路线更正确,选配组合更精确,育种路径更快捷,克服了选配组合的随机性和盲目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入,达到预期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