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32篇 |
免费 | 358篇 |
国内免费 | 85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60篇 |
农学 | 344篇 |
基础科学 | 360篇 |
695篇 | |
综合类 | 3451篇 |
农作物 | 512篇 |
水产渔业 | 395篇 |
畜牧兽医 | 1327篇 |
园艺 | 513篇 |
植物保护 | 3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370篇 |
2021年 | 330篇 |
2020年 | 332篇 |
2019年 | 311篇 |
2018年 | 253篇 |
2017年 | 389篇 |
2016年 | 226篇 |
2015年 | 357篇 |
2014年 | 385篇 |
2013年 | 439篇 |
2012年 | 623篇 |
2011年 | 608篇 |
2010年 | 632篇 |
2009年 | 492篇 |
2008年 | 553篇 |
2007年 | 441篇 |
2006年 | 418篇 |
2005年 | 331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132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旱地土壤水热效应及西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西瓜是黄土高原旱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该区域降水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西瓜生产中常遭受前期干旱和后期涝害而导致减产。本研究针对黄土高原旱作区水资源缺乏的现状,采用垄沟种植,改变栽培方式和覆膜方式,探索适宜西瓜生长的集雨高产栽培模式,实现有效汇集天然降水,以改善土壤水热效应,提高西瓜产量。【方法】2011-2013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太昌乡开展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西瓜产量的影响。试验设全覆膜垄上播种(RM)、全覆膜垄上沟播(GM)、全覆膜沟播(TG)、半覆膜垄上沟播(GH)和半覆膜垄上播种(RH)5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以RH为对照,3次重复。起垄后垄宽100 cm,沟宽30 cm。垄上沟播处理中,集水沟宽20 cm,深10 cm。采用Stow Away Tidbit Temp Logger测定5、10和15 cm土层土壤温度,烘干法测定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种植密度为7 692株/hm2。【结果】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受集雨作用和西瓜生长影响。在幼苗期,TG、GM和GH处理0-1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较RH提高41.41%、37.82和32.69%。伸蔓期TG、RM和GH处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较RH提高13.91%、10.61%和6.75%,结果期GM和GH处理0-4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较RH提高8.50%和5.49%。成熟期GM、GH、TG和RM处理0-4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较RH提高10.51%、10.33%、4.98%和3.66%,土壤储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GH>GM>TG>RM>RH。不同处理的温度日变化呈“S”型负正弦曲线,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曲线的振幅减小,相位后移,周期增长。日均温度从大到小依次为RM>RH>GM>TG>GH。土层每加深5 cm,各处理温度日变化曲线相位依次推移1 h。垄上温度均高于垄沟,垄上土壤温度以处理RM最高。不同栽培方式的保温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GM>TG>GH>RH>RM。GM处理连续两年产量最高,平均较RH提高10.34%,GH处理3年平均产量较RH提高7.66%,增产幅度依次为GM>GH>RM>TG。GM和GH能够有效富集降雨,增产作用显著。【结论】3年的试验验证了不同覆膜栽培的集雨效果、土壤增温效果和西瓜增产效果,全膜和半膜覆盖垄上沟播模式能够起到集雨增温保墒的作用,可提高西瓜产量。其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西瓜稳产高产,可作为黄土高原旱地西瓜生产的高效栽培新模式。 相似文献
992.
养殖废弃物堆肥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生素的滥用及排放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的传播和扩散。畜禽粪便是导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综述了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水土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抗生素及其环境残留水平和对动植物、微生物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利用堆肥技术降解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和ARGs效果及机制的研究情况。总结得出,猪粪中抗生素残留量最高,其中四环素类残留量为1390~354 000 mg·kg^-1,磺胺类170.6~89 000 mg·kg^-1,氟喹诺酮类411.3~1 516.2 mg·kg^-1,硝基呋喃类85.1~158.1 mg·kg^-1,大环内酯类1.4~4.8 mg·kg^-1。堆肥对大部分抗生素具有好的降解效果,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率为62.7%~99%,磺胺类为0~99.99%,对大环内酯类几乎可以完全降解,但是,堆肥无法降解喹诺酮类抗生素。养殖废弃物堆肥过程中,ARGs的降解情况同样因抗生素种类和堆肥方式而不同。已有的研究表明,除大环内酯类ARGs外,堆肥对其他ARGs均具有有效的降解效果,降解率为50.03%~100%。堆肥初期的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堆肥结束后放线菌门成为最优势菌门。初始抗生素的浓度不影响堆肥结束时微生物的群落组成。温度和pH是影响抗生素降解的最主要因素,而ARGs的降解效果主要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3种旱田除草剂(氟乐灵、乙草胺和阿特拉津)对玉米品种瓦试13(抗)和瓦试15(感)内根圈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等)种群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的生长,不同抗性品种内根圈土壤中的真菌、细菌呈增长趋势,而放线菌则在幼苗初期数量最多。从抗感玉米内根圈的分离获得的细菌数量远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经常规鉴定明确玉米内根圈土壤有真菌6个属,细菌6个菌落形态,放线菌3个菌落形态。通过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试验表明,拮抗菌中细菌数量最多,真菌和放线菌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4.
不同苹果矮化中间砧组合适宜栽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不同苹果矮化中间砧组合宽行密植栽培模式的合理栽植密度.[方法]选用2010年的定植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烟富3/M9/八棱海棠、烟富3/M26/八棱海棠为试材,进行不同栽植密度试验,调查分析树体发育情况、枝类组成、果实品质、产量.其中,栽培密度: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0.75 m×4.00m、1.50m×4.00m、1.00m×4.00m、1.25 m ×4.00m;烟富3/M9/八棱海棠1.25m×4.00m、1.00m×4.00m、0.75 m×4.00m;烟富3/M26/八棱海棠1.50m×4.00m、1.25 m ×4.00 m、1.00 m ×4.00 m、0.75 m ×4.00m.[结果]3种砧穗组合所有处理树高均小于行距,行间均无交接现象,果胎枝所占比例0.75 m×4.00m和1.00m×4.00m处理较高.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以栽植密度0.75 m ×4.00 m处理产量最高,1.00m×4.00m处理果实硬度最高,1.25m×4.00m处理干截面积产量最低;烟富3/M9/八棱海棠以栽植密度0.75 m×4.00 m处理产量最高,并且果实品质优于其他处理;烟富3/M26/八棱海棠以1.25 m ×4.00 m处理干截面积产量较高,0.75 m×4.00m处理产量最高,并且果实品质优于1.25m×4.00m和1.50 m ×4.00 m处理.另外,0.75 m×4.00m栽植密度下,烟富3/M9/八棱海棠产量最高,烟富3/M26/八棱海棠次之,红2号/SH40/八棱海棠最低.[结论]烟富3/M26/八棱海棠和烟富3/M9/八棱海棠进行宽行密植栽培株行距选择0.75 m×4.00m为宜,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应选择0.75m ×4.00 m或1.00 m ×4.00 m. 相似文献
995.
猪细小病毒SY-99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SY-99株由本室分离,提取SY-99株的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出全长NS1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 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测序。结果表明,NS1基因全长1989bp,编码66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含有PP 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保守基序GKRN,并有3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356-359、446-449、513-516位氨基酸处,SY-99株NS1基因与其它PPV毒株NADL2-1、NADL2-2、Kresse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99%、9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99%、995。SN1基因的克隆为研究NS1在PPV的复制中所发挥的功能及利用人工表达的NS1来制备诊断抗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96.
利用ITS和SRAP分子标记对中国白灵菇和欧洲侧耳属菌株进行亲缘关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白灵菇的分类地位,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系统分析了包括中国白灵菇商业菌株和欧洲Pleurotus nebrodensis菌株在内的34株侧耳属菌株的DNA多态性.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菌株的ITS序列变异不仅表现在碱基的变异,也表现在区域长度的变异.利用7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较丰富、稳定性较好的引物对34个供试菌株进行SRAP扩增,共得到420条条带,且均为多态性条带.ITS序列分析和SRAP分析结果均显示:白灵菇和Pleurotus nebrodensis具有很近的遗传关系.将ITS和SRAP两种标记联合使用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稳产的农业适应性策略研究,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玉米为例,对中国农业生产是否"靠天吃饭"这个老话题给予了一种新的检验。通过2004-2014年玉米主产区12个省(自治区)166个地级市(区、盟、自治州)的统计数据,研究发现玉米种质创新和灌溉条件改善作为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适应性策略对稳定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干旱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玉米种质创新、灌溉条件和干旱指数的联合检验结果表明,2004-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已有所改观。然而,支撑玉米有效应对干旱的灌溉手段是不断扩张的机井数量,这对于农业灌溉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将加重粮食生产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和安全性风险。"十三五"时期,在平衡粮食生产和环境资源的双目标时,有必要缩减农业灌溉水资源负荷过重地区的粮食生产任务,并就这一问题给予相关的科研论证。 相似文献
998.
主要证明了由具有快速振荡项的非自治半线性退化抛物方程的解生成的随机动力系统在L~2(R~n)空间上存在拉回吸引子,且拉回吸引子上半连续. 相似文献
999.
1000.
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肉鸡、水禽后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通过对父母代肉鸡、水禽禽流感病毒H5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水平连续跟踪监测。探讨Hs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肉鸡、水禽后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雏鸡7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达最大值,20日龄时母源抗体下降到极低水平,雏鸡最佳首次免疫日龄为10日龄左右,二次免疫应根据鸡群母源抗体水平于首次免疫后100d左右进行。雏鹅、鸭3日龄进行首次免疫,水禽对禽流感疫苗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并于免疫后25-30d达到抗体高峰,但首次免疫抗体维持时间不长,最佳二次免疫时间应在首次免疫后30d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