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03篇
  免费   3068篇
  国内免费   4613篇
林业   3544篇
农学   2386篇
基础科学   2151篇
  4983篇
综合类   23206篇
农作物   3664篇
水产渔业   2529篇
畜牧兽医   7326篇
园艺   3813篇
植物保护   2082篇
  2024年   301篇
  2023年   1000篇
  2022年   2251篇
  2021年   2192篇
  2020年   1986篇
  2019年   1989篇
  2018年   1506篇
  2017年   2467篇
  2016年   1563篇
  2015年   2314篇
  2014年   2506篇
  2013年   2785篇
  2012年   4020篇
  2011年   4225篇
  2010年   4107篇
  2009年   3509篇
  2008年   3609篇
  2007年   3280篇
  2006年   2699篇
  2005年   2108篇
  2004年   1399篇
  2003年   898篇
  2002年   872篇
  2001年   845篇
  2000年   744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20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31.
苏北浅滩中部海域春秋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年5月和9月苏北浅滩如东海域虾类调查资料,研究了苏北浅滩中部海域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总优势种密度的影响,并结合该海区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虾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次调查中,共鉴定出十足目18种,口足目2种。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的计算,得出该海域春季主要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秋季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尽管春季各站位平均种类数稍高于秋季,但秋季虾类种间分布较均匀,致使该海域虾类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H')均值秋季(1.59,1.85)皆高于春季(1.13,1.57)。不同生态类群虾类种类变化形成季节更替,更替率为55%。黄海冷水团和长江冲淡水的季节变化是影响该海域虾类种类生态类群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水文因素。  相似文献   
932.
A total of 360 Nile tilapia at an average initial body weight of 3.9 g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four treatments, each of which had three replicates of 30 fish per tank and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u2+‐exchanged montmorillonite (Cu‐MMT) on intestinal microflora, digestibility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The dietary treatments were: (i) basal diet, (ii) basal diet + 1.5 g kg?1 MMT; (iii) basal diet + 30 mg kg?1 copper as CuSO4 (equivalent to the copper in the Cu‐MMT treatment group), or (iv) basal diet + 1.5 g kg?1 Cu‐MM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pplementation with Cu‐MM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growth performance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nd fish fed with Cu‐MMT had higher growth performance than those fed with MMT or CuSO4. Supplementation with Cu‐MMT reduced (P < 0.05) the total intestinal aerobic bacterial counts and affected the composi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with Aeromonas, Vibrio, Pseudomonas, Flavobacterium, Acinetobacter, Alcaligence, Enterobacteriaceae decreasing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ddition of MMT improved (P < 0.05)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ry matter and crude protein, and the activities of intestinal amylase, lip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ddition of Cu‐MMT improved (P < 0.05)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ies of dry matter, crude protein, ether extract, and crude ash, and the activities of total protease, amylase, lip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hile supplementation with CuSO4 had no (P > 0.05) effect on intestinal microflora, digestibility,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MMT exhibit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 vivo resulting in a positive effect on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and then promoted the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dietary nutrition.  相似文献   
933.
白斑综合征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v 4.0软件设计了4条引物,建立了白斑综合征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将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与巢式PCR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AMP最适反应在64℃恒温条件60min内完成,凝胶电泳呈现梯型条带;反应体系中添加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后,绿色的阳性结果明显区别于橙色阴性结果。LAMP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0拷贝/μL,灵敏度较巢式PCR高100倍,而且LAMP方法在1h内即可完成检测,操作简单,无需复杂仪器,肉眼可直接观察检测结果。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临床发病南美白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AMP方法适合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34.
大鲵虹彩病毒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大鲵虹彩病毒(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GSIV)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SIV对热处理敏感,56℃和65℃处理30 min均可彻底灭活病毒;GSIV经酸(pH3)和碱(pH10)处理,病毒滴度(TCID50)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下降了8.58、9.04个对数级,差异极显著(P<0.01);GSIV经有机溶剂氯仿、乙醚以及胰蛋白酶处理,TCID50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下降了9.33、7.83、6.49个对数级,差异极显著(P<0.01)。冻融次数对GSIV滴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GSIV对细胞培养物的感染性试验结果表明,GSIV可在鲤上皮瘤细胞系(Epithelioma papilloma cyprini,EPC)、斑点叉尾鮰肾脏细胞系(Channel catfish kidney,CCK)、虹鳟鱼性腺细胞系(Rainbow trout gonadal,RTG-2)等细胞中增殖,但在EPC、CCK细胞中增殖速度快,TCID50高;GSIV在EPC细胞中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5℃。GSIV在EPC细胞中增殖动态试验结果表明,GSIV感染细胞6 h后TCID50开始快速上升,进入对数增长期,72 h时TCID50达到最大值,以后趋于稳定。GSIV感染EPC细胞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EPC细胞质中可见大量虹彩病毒样颗粒,呈晶格状排列,直径约140 nm。  相似文献   
935.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400、600 mg/kg,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3.08±0.09) g的大菱鲆,8周后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为200 mg/kg时,大菱鲆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大菱鲆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对照组最高,200 mg/kg试验组最低;大菱鲆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0 mg/kg试验组最高。200 mg/kg试验组和400 mg/kg试验组大菱鲆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mg/kg试验组大菱鲆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力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回归分析,确定大菱鲆饲料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量为189.70 mg/kg。  相似文献   
936.
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9~12月和2005年3~5月印度洋西北部公海海域(13°N~20°N、59°E~64°E)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调查中所采集的样本,选取了12个站点48尾鸢乌贼肌肉样本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根据UPGMA聚类分析,样本中存在2个种群,13°N~18°N海域和18°N~20°N海域。分析得知,2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为0.2150,表明不同种群间在遗传背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较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676±0.1801。2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1338,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8748。  相似文献   
937.
利用常规方法对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湘华鲮(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20.03%、0.80%、77.43%和1.31%。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76.52%(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36.22%,占氨基酸总量的47.30%。4种鲜味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25.97%(干样),另外还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微量元素比值合理。结果表明湘华鲮有较高的食用与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38.
为了解决在光生物反应器养殖微藻过程中,溶解氧和pH值2个培养工艺参数的控制问题,分别在80 L、350 L和900 L的3种规格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湛江等鞭金藻(lsochrysis zhanjiangensis),高藻细胞浓度分别达到900×104,700×104,500×104cell/mL,测定其中溶氧和pH值的日变化。结果显示,在光照度4 000 lx以上时,湛江等鞭金藻光合作用强,表现为反应器中藻液溶氧较高,日最高溶氧分别可达17.91 mg/L、15.84 mg/L和12.7 mg/L。所测定的藻液日pH值均在7.00~9.16变化。  相似文献   
939.
高温影响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产量和品质,是制约紫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前期研究发现,高温胁迫下,坛紫菜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表达,但其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功能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对坛紫菜cullin E3连接酶基因(PhCUL1)的功能进行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PhCUL1基因的全长,PhCUL1全长为2500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481 bp,该基因存在1个Cullin (407~618 aa)结构域和1个Cullin Nedd8 (754~821 aa)结构域,其中,Cullin Nedd8结构域为蛋白融合位点。进化树分析显示,PhCUL1在进化上与脐形紫菜(Porphyra umbilicali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qRT-PCR结果显示,PhCUL1基因被高温显著诱导。为进一步阐明PhCUL1的分子功能,将其转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进行功能验证,过表达PhCUL1株系比野生型更能耐受高温胁迫。同时,在高温33℃下处理3 h和6 h内,转基因植株的PhCUL1基因呈上调表达。这初步说明PhCUL1基因在坛紫菜响应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有助于阐明坛紫菜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为指导耐高温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0.
徐钢春  华丹  顾若波 《水产学报》2008,32(2):296-302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eii)隶属瓣鳃纲、真瓣鳃目、蚌科,是我国的特有种[1],也是我国生产淡水珍珠的主要贝类[2],产出的珍珠以其品质高而享誉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