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6篇
  16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探讨转基因玉米的生态安全问题,2015年分别于玉米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和完熟期采集土壤样品,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研究了转cry1Ab和epsps基因玉米C0030.3.5种植对土壤古菌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cry1Ab和epsps基因玉米C0030.3.5(TM)和受体玉米DBN318(PM)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古菌数量为1.41×10~9~4.04×10~9copies·g~(-1)土,随生长时期的推进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同一生长时期和土壤样品采集区域,2种玉米古菌16S rRNA基因丰度间无显著差异。T-RFLP分析共获得15种不同长度的T-RFs,其中89 bp和184 bp片段为优势种群,同一生长时期和土壤样品采集区域每种优势种群在TM和PM间均无显著差异。土壤古菌Shannon指数除PM非根际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外,其他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TM和PM根际土古菌Evenness指数的变化趋势均为先降低后升高,而非根际土古菌Evenness指数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同一生长时期和土壤样品采集区域TM和PM的Shannon指数间及Evenness指数间差异均不显著。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土壤总氮和硝态氮含量对古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TM和PM土壤古菌群落在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均未发生明显分离,说明TM和PM土壤古菌群落组成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转cry1Ab和epsps基因玉米C0030.3.5土壤古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组成与受体玉米DBN318无显著差异,古菌丰度和多样性主要受生长时期的影响,受土壤样品采集区域的影响不显著,土壤总氮和硝态氮是调控土壤古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山东省耐盐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用价值,以及海水蔬菜(野生)的食用价值和绿肥植物等的特点,并通过对山东省的科研力量进行分析,提出了山东省耐盐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东莞市青少年显著性窦性心动过缓(OSB)的临床电生理特点.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50例有症状青少年OSB患者(A组)、50例无症状青少年OSB患者(B组)以及50例健康志愿者(C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及阿托品试验观察上述3组的临床电生理特点.结果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在A、B、C3组中分别为22、19、6例,A、B组的ERS发生率均高于C组(P<0.01).A、B组平均心率均<60次/min,且显著低于C组(P<0.05).A、B两组间的静息心率、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呈递减趋势(P<0.05).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显示,A、B组中SACT、SNRT、c-SNRT、AVNRF高于C组(P<0.05),但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阿托品后,A组中达峰值心率时间(Tpeak)显著长于B、C两组(P<0.05),A、B组中c-SNRT高于C组(P<0.05),B组中AVNRF高于A、C组(P<0.05).结论 本市青少年OSB患者电生理改变与高迷走神经张力明显有关,对迷走神经改变适应性慢可能为其不适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为明确猪细环病毒(porcine Torque teno sus virus,PTTSuV)1a型福建株ORF1基因的特征,本研究采用分段扩增的办法从PTTSuV 1a型感染阳性粪便中扩增PTTSuV 1a型福建株ORF1基因,对PCR扩增产物胶回收克隆测序后利用SeqMan软件拼接出完整的PTTSuV 1a型福建株ORF1基因,通过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TTSuV 1a型福建株ORF1基因全长为1 947 bp,编码648个氨基酸,其理论等电点为10.06。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本试验PTTSuV 1a型福建株ORF1基因和PTTSuV 1a型TTV1 Bj2-1株(GenBank登录号:HM633243)同源性最高,达99.7%。利用Mega 6.06绘制其遗传进化树,可见PTTSuV 1a型ORF1基因在遗传进化上呈两个大的遗传进化分支(分支Ⅰ和分支Ⅱ),分支Ⅰ又可分为两个小的分支(Ⅰa和Ⅰb),本研究为丰富福建源PTTSuV 1a型分子流行病学数据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5.
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采用大田试验,以济麦22号为材料,研究了稻秸还田下不同播种密度(播量120kg·hm-2、180kg·hm-2)、施氮量(180、225和270kg N·hm-2)及氮肥基追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6∶3∶1、5∶3∶2和4∶3∶3)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180kg·hm-2(低氮)和225kg·hm-2(适氮)下,提高播种密度显著提高了小麦叶面积指数、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而在施氮量270kg·hm-2(高氮)下,提高播种密度显著降低了小麦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提高播种密度、降低施氮量均降低了土壤中无机氮的盈余量,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产量、氮肥吸收效率及氮肥农学效率均在氮肥基追比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6∶3∶1时最大。因此,稻秸还田条件下提高小麦播种密度、适当降低施氮量并提高基肥比例,可以实现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6.
鳞茎的皮色是洋葱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洋葱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AcDFR1的开放阅读框为1158bp,编码385个氨基酸残基;具有5个内含子,均符合GT—AG规则。本研究为阐明洋葱皮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不同规模猪场种猪猪瘟抗体检测与猪瘟净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HerdChek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福建省10个不同规模养猪场的种猪血清抗体,评价种猪群猪瘟免疫状况。结果表明:10个猪场种猪群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抗体阻断率≥50%)为88.11%,猪瘟抗体平均不合格率(抗体阻断率50%)为11.89%。随后对猪瘟抗体不合格的种猪注射猪瘟活疫苗加强免疫,28d后再次检测猪瘟抗体,10个猪场种猪群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91.44%,比首次检测提高了3.33个百分点,结合2次猪瘟抗体检测结果,淘汰加强免疫后猪瘟抗体不合格的种猪;并初步探讨了以抗体检测为基础的猪瘟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8.
南方精品葡萄保鲜商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不同保鲜剂低温处理对"甬优1号"精品葡萄保鲜商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经过贮藏后,保鲜剂使精品葡萄保持硬度、弹性、黏合性,以处理6为最佳试验组合;贮藏60 d后,商品性达到同期超市水平。  相似文献   
109.
福建省规模化猪场土壤中砷、铜、锌含量测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福建省不同地区50个规模养猪场的50份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砷(As)、铜(Cu)和锌(Zn)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50份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砷(As)含量平均值为6.55 mg· kg-1,均未见超标(<30 mg·kg-1);铜(Cu)含量平均值为90.67 mg·kg-...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消除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生化反应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挥发性脂肪酸和氨)的环境空气污染及其有效控制和预防,本文选用两相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与渗滤液直接循环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进行了填埋臭气中微量氨气与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个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填埋垃圾pH对填埋臭气中氨气和挥发性脂肪酸气体的影响很大,当pH大于7时,臭气中以氨气为主,基本上不存在挥发性脂肪酸气体;当pH小于7时,臭气中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而氨气几乎不存在。此外,两相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抑制填埋场乙酸、丙酸、丁酸气体的挥发,改善填埋场空气环境污染方面优越于渗滤液直接循环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