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2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469篇
林业   307篇
农学   265篇
基础科学   207篇
  456篇
综合类   2107篇
农作物   332篇
水产渔业   149篇
畜牧兽医   675篇
园艺   335篇
植物保护   14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山地城市老旧街区雨水径流排泄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其特定的环境因子与雨水径流的关联性分析入手,通过分析现状街区内雨水径流排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与之相关的环境因子特征,阐述了在街区层面基于低冲击理念下的可持续雨水径流调控改造策略,为山地城市街区尺度下的可持续雨洪管理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92.
西藏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条件和地理优势,为植物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孕育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植物资源。采用野外实地踏查,采集、整理标本以及查阅大量文献等方法,对该区蔷薇科观赏植物资源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共有蔷薇科观赏植物30属244种,是西藏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第五大科,种数仅次于菊科、禾本科、豆科、杜鹃花科。其中,单种属有8属,占该区蔷薇科植物总属数26.67%;寡种属(含2~10种)有14属,占总属数46.67%;大型属(11种及以上)有8属,占总属数26.67%。水平分布上以藏东南高山深谷区的种数最多,有162种,占种数的66.94%;垂直分布上以海拔800~5 200m处为主。与四川、云南的相似性程度最高。该区以伯舒拉岭以北的三江河谷地带;尼洋河、帕龙藏布流域、易贡藏布中上游及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翼,伯舒拉岭以西的低山地带等暖湿带生境的丰富度最高。该区蔷薇科观赏植物地理分布类型共8种和4个分布区变形,温带成分优势突出,与北温带、旧世界温带、东亚都存在着联系;热带成分次之。该区蔷薇科观赏植物以观花观果类优势最为明显。研究认为,西藏蔷薇科观赏植物资源较丰富,对西藏地区寒冷、多岩石、土壤贫瘠等恶劣的生态环境来说,无疑是丰富局部区域生态群落结构、增加园林植物种类、提高绿化率优良植物。  相似文献   
93.
为探究茄衣烟叶生产中的气候资源配置情况,以“云雪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整移栽期以改变烟株生育期内的气候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研究茄衣烟叶的气候资源配置及其对烟株农艺性状及发酵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烟株大田期的积温、≥10 ℃有效积温、总降水量与总温差对烟株农艺性状各指标的影响较大,其相关系数分布范围为0.478~0.939,而积温、≥10 ℃有效积温、平均气温对烟叶总糖、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其相关系数分布范围为-0.955~-1.000。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在8项气候指标中提取出气候积累因子与湿度因子2个主因子,进一步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上述二者分别是影响烟株农艺性状和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主因子。以上结果表明,确定茄衣烟株移栽期的主要气候因子依据为大田生育期的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综合配置。  相似文献   
94.
为明确国内外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与建议,本研究整理并筛选了1933—2022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录的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的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发文年代、关键词、作者和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5年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研究的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446篇),其次是中国(111篇)和日本(88篇);国内外载文量最多的期刊分别是《昆虫学报》(9篇)和Genetics(94篇);通过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表明昆虫性别决定在国内外都是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且国内外研究方向大体一致,研究热点均集中在模式生物上;通过关键词共现和突现词分析发现利用昆虫性别决定基因进行害虫防治是未来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5.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林分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及其混交林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水源涵养能力、病虫害的基础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另外,混交林还能够提高林分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采用混交的方式为:1行刺槐3行侧柏循环混交,刺槐株数不超过1/4.本项研究以期对北京市森林健康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为了明确从湖北省丹江口市核桃病幼果上分离到的一株核桃细菌性疫病菌DW3F3的基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相关特征以及与寄主内生菌的互作关系,对该病原菌进行了显微观察、生物膜形成测定,不同培养基上多糖和色素含量测定,18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通过毛细管法和滴落法观察其趋化作用,并测试其与寄主内生菌的竞争能力。结果表明,病原菌DW3F3为杆状,极生鞭毛,有运动性,能形成生物膜。DW3F3在YPGAI、King's B和N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而在NYG、PDA和LB培养基上产生多糖和色素较多。DW3F3有较强的耐盐性,致死温度达60℃,对纤维素和淀粉都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对HCl、NaCl和寄主叶片表现出一定的趋性。在与核桃叶部内生菌的共培养中,DW3F3表现出一定竞争优势。DW3F3有树生黄单胞菌核桃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juglandis,Xaj)的基本特征及致病相关特性,这些特征可能与其致病性强及病害难以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97.
利用果蔬垃圾厌氧合成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等化学品是厌氧技术高值化的重要方向。中链脂肪酸合成通常需要以乳酸/乙醇(电子供体)和短链脂肪酸(电子受体)为碳源进行碳链延长反应。因此,利用有机废弃物连续、稳定地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是中链脂肪酸合成的关键步骤。该研究考察了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置换率和进料浓度对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产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重复批次发酵的置换率和进料浓度是提高生产率、改善乳酸/SCFAs比例的有效方法。综合考虑酸化产物的生产率、乳酸/SCFAs比例和碳源浓度,在70%置换率和8%进料TS(total solid)浓度条件下获得的酸化产物相对更有利于MCFAs的合成。此时,酸化产物生产率达到(5.25±0.25)g/(L·d),乳酸/SCFAs的碳摩尔比例达到5±0.3,碳源浓度达到(985±29)mmol C/L。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乳酸菌,如LactobacillusEnterococcus作为优势菌通过异型乳酸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SCFAs。研究结果可为果蔬垃圾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针对雪茄烟叶晾制过程含水率人工判断主观性强、准确度低等不足,以及对影响雪茄烟叶晾制过程含水率预测的重要表观特征尚不明确等问题,该研究基于图像特征提取以及机器学习技术实现雪茄烟叶晾制过程含水率的预测。试验以雪茄烟品种“云雪2号”为试验材料,获取晾制过程的烟叶图像的颜色、轮廓、纹理以及部位四类特征并筛选出雪茄烟叶含水率预测的优选图像特征子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对各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将原始图像特征集与优选图像特征集输入3个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出6种模型-特征组合方案,依据晾制时期对原始数据集进行划分,并对测试集进行预测。最终结果显示:GA-SVR模型+优选图像特征子集的组合方案在测试集上表现最优,其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与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分别为0.980和0.001,且运行时间最短(运行时长=0.128 s)。研究结果可为雪茄烟叶晾制过程智能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邢光耀 《种子科技》2008,26(3):50-51
三唑酮等三唑类药剂防治病害的机制是抑制真菌体内CytP450单加氧酶的活性,破坏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损伤而死亡。它同样也能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过程中的C-14位脱甲基酶CytP450单加氧酶,使促进细胞伸长的赤霉素不能合成。目前,生产上基本上采用高效、广谱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预防小麦病害的发生,但用药量过大时会严重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出苗。  相似文献   
100.
籼、粳超级稻光合物质生产与转运特征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差异,以江苏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秧苗素质、叶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上三叶叶长、叶基角、叶开角、披垂度和叶面积衰减率、收获指数均小于籼稻,而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颖花/叶、实粒/叶、粒重/叶)、最大叶面积指数、总充实量、实收产量、生物产量、茎鞘最大输出量和表观输出量及比率均大于籼稻,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虽然粳稻主要生育期单茎干物重均不及籼稻,但群体数量优势保证粳稻具有较高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且随着生长发育的持续,群体光合物质生产优势不断加大,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于抽穗后25 d前后超过籼稻。粳稻灌浆后期(乳熟至成熟期)仍保持强劲生长优势,而灌浆初期(抽穗至乳熟期)茎鞘贮存物质合理输出,有效保障了高效光合层的安全支撑及高积累产量库的流畅充实。高生物学产量的稳定形成和叶面积“稳升缓降”态势以及拔节至成熟期较强的高效光合物质生产,是粳稻光合系统高效持续产出、灌浆充实多及高产形成的重要特征和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