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17篇 |
免费 | 978篇 |
国内免费 | 204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01篇 |
农学 | 1851篇 |
基础科学 | 1159篇 |
2645篇 | |
综合类 | 7230篇 |
农作物 | 1376篇 |
水产渔业 | 803篇 |
畜牧兽医 | 2539篇 |
园艺 | 1078篇 |
植物保护 | 9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9篇 |
2023年 | 423篇 |
2022年 | 884篇 |
2021年 | 922篇 |
2020年 | 905篇 |
2019年 | 876篇 |
2018年 | 628篇 |
2017年 | 920篇 |
2016年 | 728篇 |
2015年 | 947篇 |
2014年 | 941篇 |
2013年 | 1134篇 |
2012年 | 1535篇 |
2011年 | 1528篇 |
2010年 | 1380篇 |
2009年 | 1246篇 |
2008年 | 1158篇 |
2007年 | 1003篇 |
2006年 | 770篇 |
2005年 | 633篇 |
2004年 | 391篇 |
2003年 | 288篇 |
2002年 | 261篇 |
2001年 | 254篇 |
2000年 | 240篇 |
1999年 | 214篇 |
1998年 | 156篇 |
1997年 | 116篇 |
1996年 | 131篇 |
1995年 | 125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了解白血病发病过程和病变多样性,从一个严重发生过ALV-J诱发肿瘤/血管瘤的240日龄海蓝褐商品代蛋鸡群中挑选28只不能正常产蛋鸡在实验室连续观察50 d.其中7只分别在249~265日龄死亡,1只出现趾部血管瘤,死后剖检6只出现肝、脾肿大,血管瘤或肿瘤结节.其余21只300日龄剖杀,4只趾部血管瘤,剖检后,除4只外均有不同的内脏病变如肝、脾肿大,弥漫性白色肿瘤结节或纤维肉瘤,以及骨硬化等.对21只采血分离病毒,均分离到ALV-J.对7个分离株gp85扩增克隆测序,表明该分离株与J亚群参考株gp85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在86.9%~95.5%,与A-E亚群ALV的同源性50.6%~53.3%.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为了探究磷对铝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分别用不含和含200 μmol·L-1磷(P)、100 μmol·L-1铝(Al)、200 μmol·L-1 P+100 μmol·L-1 Al的简易 [Ca(NO3)2]营养液(pH=4.5)处理铝敏感紫花苜蓿品种‘Wl440’幼苗。结果表明,在铝处理中添加磷后,苜蓿幼苗根系和叶片中的铝含量分别比铝处理降低81.53%和61.47%,苜蓿幼苗的根长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光合生理得到明显改善,与铝处理相比,磷添加处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光系统Ⅱ和光系统I的电子传递速率增加;磷添加处理明显提高了铝胁迫苜蓿根系的草酸和苹果酸含量,体内有机酸螯合铝离子的能力增强,光合能力提高。因此,磷能够通过增加根系有机酸含量,改善铝胁迫苜蓿光合系统,从而缓解苜蓿铝毒害。 相似文献
105.
106.
作为一种RNA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极易变异,具有快速演化且易与其他毒株发生重组的特性,不同PRRSV毒株又存在着明显的致病性表型差异,异源毒株间交叉保护较差,这也是迄今为止PRRSV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PRRSV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基因2型PRRSV不断变异与演化,根据ORF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其被划分为9个谱系,我国主要以谱系1,3,5,8为主。本文从自然流行毒株、疫苗演化毒株、重组毒株3个方面对基因2型PRRSV的遗传变异与演化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RRS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及其免疫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犊牛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月,山东省某规模化奶牛场10~20日龄犊牛出现腹泻、拉血便、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犊牛突然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尸体剖检,初步怀疑为魏氏梭菌感染。采集病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16S及毒素基因检测等,证明疫情由A型魏氏梭菌所致。对死亡犊牛的肠内容物及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研究,发现肠内容物及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表现极敏感。根据病原确诊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及时控制了牛场疫情。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索卵巢microRNA (miRNA)在初产母猪生殖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乏情和发情初产母猪卵巢miRNA的表达谱,并对表达量较高且差异显著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两个small RNA文库共鉴定出503个miRNAs,其中已知的303个,新预测的200个。在已知的miRNA中,ssc-miR-10b在两个文库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ssc-miR-143-3p和ssc-miR-26a;在新预测的miRNA中,chr13_2637_mature在两个文库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chr8_9994_mature。与发情母猪相比,共有145个miRNAs发生显著变化(read counts>10,∣log2(fold-change)∣>1),上调114个,下调31个。在进一步筛选的31个表达量较高且差异显著的miRNAs(read counts>1 000,∣log2(fold-change)∣>1)中,新预测的chr13_2585_mature上调倍数最高,且只在乏情母猪卵巢中表达。31个miRNAs共预测到7 388个靶基因,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有2 788个靶基因注释到了297个KEGG通路,前20个最富集的通路部分与生殖过程或生殖活动调控相关,表明这31个miRNAs参与了初产母猪的生殖调控。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猪miRNA数据资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