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73篇 |
免费 | 282篇 |
国内免费 | 58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27篇 |
农学 | 396篇 |
基础科学 | 295篇 |
596篇 | |
综合类 | 2444篇 |
农作物 | 411篇 |
水产渔业 | 182篇 |
畜牧兽医 | 783篇 |
园艺 | 367篇 |
植物保护 | 2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50篇 |
2022年 | 299篇 |
2021年 | 297篇 |
2020年 | 265篇 |
2019年 | 246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268篇 |
2016年 | 181篇 |
2015年 | 307篇 |
2014年 | 260篇 |
2013年 | 310篇 |
2012年 | 390篇 |
2011年 | 441篇 |
2010年 | 420篇 |
2009年 | 369篇 |
2008年 | 359篇 |
2007年 | 307篇 |
2006年 | 247篇 |
2005年 | 196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21.
甲砜霉素及HP-β-CD甲砜霉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健康家兔经口服给药(剂量为30 mg/kg),研究甲砜霉素及HP-β-CD甲砜霉素的药动学规律.以RP-HPLC法测定血浆中甲砜霉素的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程序软件处理.家兔单剂量口服给药甲砜霉素和HP-β-CD甲砜霉素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甲砜霉素主要动力学参数为:Lagtime(0.05±0.02)h,t1/2ka(0.83±0.02)h,t1/2ke(2.27±0.31)h,T(peak)(1.84±0.12)h,C(max)(6.98±0.95)mg/L,AUC(34.98+0.68)mg/(L·h),F(110.74±0.02)%. HP-β-CD甲砜霉素主要动力学参数为:Lagtime(0.02±0.01)h,t1/2ka(0.91±0.16)h,t1/2ke(0.86 ±0.15)h,T(peak)(0.96±0.07)h,C(max)(8.59±0.55)mg/L,AUC(43.02±0.87)mg/(L·h),F(142.07±0.02)%.HP-β-CD甲砜霉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表现为分布广泛,消除迅速;口服给药吸收迅速且完全,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122.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番茄基因数据库中筛选出一条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SlFbf(GenBank登录号:AK326236.1)。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克隆该基因。SlFbf全长1 464 bp,编码381个氨基酸,N端含有F-box结构域,C端含有FBA1结构域,在基因组序列中无内含子。半定量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番茄的根、茎、叶、花蕾、花、青果、黄果及红果中均有表达,且在开花当天的雄蕊中表达最强,推测该基因在雄蕊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构建了番茄SlFbf基因的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3.
论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抓住合并机遇,大胆进行改革。积极探索高等院校图书馆与科研院所图书馆合并的新模式。以“整合提高”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根据学枝定位。进行科学规划;确立文献资源建设指导思想,形成特色馆藏体系;开展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5年来.办馆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图书馆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为产学研结合、全面开创信息服务工作的新局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4.
生物活性物质熊果酸资源分布状况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生物活性物质熊果酸的植物资源概况、种类分布和分布差异性。熊果酸在植物中分布很广,其中熊果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有:希腊鼠尾草、夹竹桃、迷迭香、西班牙鼠尾草、长春花、六座大山荆芥、小冠薰、长穗薰衣草、百里香、苦丁茶、冬季香薄荷、枇杷、枸骨、白花蛇舌草和樱桃肉桂,分别达74.50、43.00、41.00、40.20、37.00、29.20、20.20、19.00、18.80、17.70、16.00、12.30、10.60、10.07和10.00 mg/g。熊果酸主要分布于茶树、果树、药用植物、香草植物及泡桐等其它植物中,熊果酸的分布还存在着品种差异性、植物部位差异性、区域差异性、季节差异性和生长条件差异性等。对熊果酸植物资源分布状况的充分了解,可为生物活性物质熊果酸的可持续研究开发、高值化和规模化利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5.
2006年来,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曾多次从进境木质包装中首次截获并报道非洲伞滑刃组(africanus group)线虫,它们分别为非洲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africanus Braasch, Gu, Burgermeister, Brandstetter &; Metge, 2006)、伯氏伞滑刃线虫(B. burgermeisteri Braasch, Gu, &; Brandstetter, 2007)和欧斐切伞滑刃线虫(B. obeche Gu, Braasch, Zhen, Burgermeister &; Lin, 2008)。这些线虫均为作者最先截获。非洲伞滑刃组线虫的主要鉴定特征是:侧线4条;尾乳突7个(第3对和第4对靠近并位于交合伞起始处,第3对略位于第4对前并更靠近腹面);交合刺较直,中部有横纹,冠状体愈合(基顶和喙突不明显),远端无盘状突;后阴子宫囊约占肛阴距1 /2。目前尚无关于该组线虫媒介昆虫及致病性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6.
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对土壤微生物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壤氮转化的主体是微生物,土壤有机质与根系分泌物是微生物氮转化的驱动力。综述了养分投入和作物根系通过微生物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指出化肥或有机肥的投入,通过改变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和土壤难/易有机质的数量,或直接提供微生物底物方式,改变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氮转化功能基因的数量或相关酶的产生,从而影响土壤氮的转化;还指出根系通过根系分泌物或根茬还田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显著影响微生物氮转化过程。总之,养分投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土壤微生物,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最终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7.
为探究施用污泥高温好氧发酵渣(以下简称“发酵渣”)对电子废弃物拆解污染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添加不同剂量发酵渣(3%和6%)对土壤有机质、养分、重金属形态及香根草吸收与转运重金属等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发酵渣显著提高了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指数和在226~400nm范围内的紫外吸光度积分值,但显著降... 相似文献
12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断奶后2~6月龄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及小肠组织中与氨基酸转运吸收相关的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健康、日龄((60±1.60)d)和体重((10.73±1.03)kg)相近的雌性陕北白绒山羊羔羊3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试验日粮,其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标准日粮的85%、100%、115%和130%。标准日粮营养水平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816-2004,依据生长阶段(10~19 kg、15~27 kg)和目标增重设置。试验期间,分别于120和180日龄称重,于180日龄,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采集十二指肠中上部、空肠中段、回肠末端组织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LC7A7、SLC3A1和SLC15A1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第一阶段(60~120 d)115%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第二阶段(121~180 d)115%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85%和100%水平组(P<0.05),与130%水平组无明显差异。两阶段115%水平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两阶段料重比115%水平组显著低于85%、100%水平组(P<0.05)。2)相同营养水平下,SLC7A7和SLC15A1 mRNA的表达丰度顺序均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3)随日粮营养水平的增加,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在小肠各段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115%水平组表达量最高。115%水平组SLC7A7和SLC15A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5%水平组SLC3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85%和130%水平组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与其他营养水平组相比,115%水平组陕北白绒山羊羔羊在2~6月龄生长性能最佳,SLC7A7、SLC3A1和SLC15A1 mRNA在小肠各段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9.
为探讨适宜香草兰生长发育的遮阴度,试验设50%、75%和90%这3种不同遮阴度的遮阴网处理,测定各处理条件下植株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并跟踪统计各处理条件下的花芽分化率。结果表明:较低遮阴度不利于香草兰叶绿素形成;在一定范围内,表观量子效率(AQY)、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天线转化效率(Fv′/Fm′)随遮阴度增加而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PSII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都随遮阴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75%遮阴度下花芽分化率最高,达到54.98%。可见,香草兰适宜在遮阴度为75%的栽培条件下生长,生产中可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30.
诱饵式远程水下视频技术(baited remote underwater video, BRUV)是一种用于记录鱼类相对丰度和物种行为的监测技术, 具有无破坏性、成本低且易于复制、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多种栖息地的资源调查与评估, 但目前其研究应用在国内尚属空白。本文系统分析总结了 BRUV 的研究进展, 并对 BRUV 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结果建议 BRUV 采用前向视角结构可得到更大的视野; 轻巧且易于使用的 GoPro 相机更适合于光线充足的浅海海域(<40 m)调查; 调查时饵料建议采用类似沙丁鱼的油性鱼类, 有利于对肉食性鱼类的诱集; BRUV 使用前, 可通过观测物种数和丰度的累计曲线来确定其合理部署时间, 通常底层 BRUV 60 min 的部署时间已足够。 BRUV 记录期间, 所见到的某一个物种的个体最大数量(MaxN)是 BRUV 表征物种相对丰度时广泛使用的度量指标。本文可为国内利用 BRUV 技术开展鱼类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为 BRUV 在我国无破坏性海洋生物调查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海洋牧场鱼类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