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9篇 |
免费 | 194篇 |
国内免费 | 34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57篇 |
农学 | 199篇 |
基础科学 | 171篇 |
306篇 | |
综合类 | 1611篇 |
农作物 | 224篇 |
水产渔业 | 134篇 |
畜牧兽医 | 735篇 |
园艺 | 326篇 |
植物保护 | 1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138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144篇 |
2019年 | 156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154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58篇 |
2014年 | 173篇 |
2013年 | 235篇 |
2012年 | 328篇 |
2011年 | 334篇 |
2010年 | 317篇 |
2009年 | 294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237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154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33.
化学杂交剂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化学杂交剂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化学杂交剂作用机理、存在问题及在牧草杂交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化学杂交剂的发展经历了对已知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作物雄性不育的研究、专门开发新化学杂交剂化合物和应用化学杂交剂育种3个阶段。化学杂交剂的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资料表明,化学杂交剂EXP可以阻止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体内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合成,致使雄性败育;SC2053、BAU-2、GENESIS使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花粉生活力下降、降低花药脯氨酸含量和酶活性等可致雄性不育。化学杂交剂在牧草育种上应用不多,主要集中在去雄效率的探讨上,在杂交育种获得杂交种子方面研究不多。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Kisspeptin-10(Kp-10)对禽类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将75羽22日龄雌鹌鹑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30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0.1 nmol Kp-10(低剂量组)和1 nmol Kp-10(高剂量组),每日注射1次,连续注射3周。记录鹌鹑开产情况,并于60日龄时采集血液和卵泡组织,测定生殖激素与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Kp-10组鹌鹑产蛋率显著提高,且大卵泡数显著增加,血液中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低剂量组输卵管重显著增加,但体重、肝脏重和小卵泡重无显著变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Kp-10处理显著下调小卵泡及F1级卵泡上促黄体激素受体(LHR)、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Ⅰ(GnRH-Ⅰ)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通过线粒体分子探针标记技术检测孤雌激活早期胚胎线粒体的分布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tDNA拷贝数的变化,揭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线粒体分布、mtDNA拷贝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成熟卵母细胞电激活后,由2-细胞胚胎开始,卵裂球内线粒体分布均匀且密集,每个细胞均有分布,卵裂球之外的空隙未见线粒体分布,直到囊胚形成,线粒体均有分布。孤雌激活4-细胞胚胎mtDNA拷贝数显著高于8-细胞胚胎mtDNA拷贝数(907210.77±145520.77,186224.33±103308.00,P<0.05),但显著低于2-细胞胚胎、桑椹胚、囊胚的mtDNA拷贝数(1563422.54±224666.51、1697626.25±176999.53和1752301.29±101146.64,P<0.05)。孤雌激活扩张囊胚mtDNA拷贝数最高,为2812545.67±156819.31,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胚胎的mtDNA拷贝数(P<0.05)。由此可见,孤雌激活早期胚胎发育进程中线粒体分布及mtDNA拷贝数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6.
旨在为树莓叶黄酮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参考,通过正交试验与响应曲面法设计改良乙醇提取工艺,并通过HPLC建立树莓叶黄酮的色谱分离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色谱柱,流动相为1mg/mL乙酸-乙腈=72.5∶27.5,等度分离,柱温30℃,检测波长:257nm,完成树莓叶黄酮的初步分离,以及黄酮中芦丁含量的准确测定和验证。最佳提取工艺为:646mL/mL乙醇,料液比1∶12.5,41.9℃加热回流173.3min,最佳工艺所得提取率1.127%,响应曲面法最佳工艺提取率略高于正交试验法,且其工艺条件均较优于正交试验所得工艺,可为后期研发树莓叶芦丁兽用中药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7.
穴盘育苗是苔草繁育的重要技术环节。为加快苔草的繁育速度,采用不同规格穴盘播种以研究青绿苔草(Carex breviculmis)、涝峪苔草(C.giraldiana)、披针苔草(C.lanceolata)、矮丛苔草(C.humilis var.nana)、脚苔草(C.pediformis)的适宜播种穴盘孔数对5种苔草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对各种苔草的开始发芽时间、持续发芽时间、发芽率和幼苗的株高、叶数、单株鲜重等生长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6月温室穴盘播种育苗,青绿苔草、涝峪苔草穴盘育苗128孔或105孔穴盘较为适宜;披针苔草穴盘育苗宜采用105孔穴盘;矮丛苔草、脚苔草穴盘育苗较适宜选择288孔穴盘。 相似文献
38.
酸化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酸化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相关指标的影响。选取25周龄罗曼褐壳蛋鸡67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20%酸化剂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5%酸化剂显著提高了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 P<0.05);添加0.20%酸化剂显著降低了料蛋比( 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酸化剂显著增强了试验第30和60天的蛋壳强度( P<0.05);添加0.20%酸化剂显著提高了试验第30和60天的蛋白高度( P<0.05)。3)与对照组相比,酸化剂的添加对试验第30和60天消化道pH没有显著影响( P>0.05),但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食糜中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 P<0.05),并显著降低了消化道大肠杆菌的数量( 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酸化剂显著提高了试验第30和60天钙与磷的表观代谢率( P<0.05)。饲粮添加酸化剂可改善产蛋鸡饲料转化效率、鸡蛋品质;提高蛋鸡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钙、磷表观代谢率;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9.
旨在制备抗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Mmm)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为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BPP)病原诊断的免疫学方法提供特异性抗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Mmm国内分离株Ben-1不同传代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选取M0071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将原核表达的可溶性重组蛋白M0071(rM0071)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得到能稳定分泌抗rM007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进一步制备单抗腹水并纯化,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该单抗进行特异性鉴定,同时测定其抗体效价和抗体亚类。随后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评价该单抗对细胞感染Mmm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成功获得1株单克隆细胞株3C4A1,将其分泌抗体命名为MAb 3C4A1。特异性结果表明,MAb 3C4A1能与Mmm的分离株和标准株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牛鼻支原体、无乳支原体、牛支原体、leachii支原体和牛A型巴氏杆菌等发生反应。抗体亚类鉴定MAb 3C4A1属于IgG1亚类、轻链为κ链。经间接ELISA测定其抗体效价为1∶256 000。IFA试验结果表明,MAb 3C4A1仅与感染EBL细胞的Mmm发生绿色荧光反应,而与牛鼻支原体、无乳支原体、牛支原体感染的细胞不发生荧光反应,特异性良好。本研究制备的MAb 3C4A1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可作为CBPP病原免疫学诊断的工具,为进一步研制CBPP病原鉴别诊断试剂盒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西藏地区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从33个RAPD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8个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西藏地区的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江达牦牛、康布牦牛、桑桑牦牛、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等11个类群的核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Nei氏标准距离和UPGMA聚类法分析了类群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在0,185 7~0.405 3之间,其中帕里牦牛最小(0.185 7),说明相对较纯,群体较整齐;而工布江达牦牛最大(0.405 3),显示该群体内部具有较多的遗传变异.(2)在11个类群中,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分别为:工布江达牦牛(0.405 3)>江达牦牛(0.353 6)>斯布牦牛(0.344 8)>康布牦牛(0.342 8)>嘉黎牦牛(0.332 3)>桑日牦牛(0.282 3)>巴青牦牛(0.279 3)>桑桑牦牛(0.269 8)>丁青牦牛(0.259 7)>类乌齐牦牛(0.224 1)>帕里牦牛(0.185 7),具有西藏东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西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趋势,预示着西藏东部可能是牦牛的起源地之一.(3)遗传距离构建的分子聚类关系图表明: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帕里牦牛(PL)为一类,其余10个牦牛类群为另一类.综上所述,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品种或种群内的遗传分化显著,这是西藏牦牛业持续发展和牦牛适应外界环境的遗传基础,是将来培养牦牛新品种或品系的重要基因资源;西藏牦牛品种可分为2大类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