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80篇
  免费   1903篇
  国内免费   3158篇
林业   2378篇
农学   2528篇
基础科学   1620篇
  3621篇
综合类   13171篇
农作物   2278篇
水产渔业   1474篇
畜牧兽医   4087篇
园艺   1788篇
植物保护   1496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499篇
  2022年   1139篇
  2021年   1264篇
  2020年   1173篇
  2019年   1170篇
  2018年   923篇
  2017年   1344篇
  2016年   1043篇
  2015年   1415篇
  2014年   1447篇
  2013年   1704篇
  2012年   2345篇
  2011年   2453篇
  2010年   2317篇
  2009年   1961篇
  2008年   2029篇
  2007年   1811篇
  2006年   1587篇
  2005年   1324篇
  2004年   783篇
  2003年   655篇
  2002年   833篇
  2001年   749篇
  2000年   617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81.
研究以广东省郁南林场大东坑工区内 51 年生灰木莲 Manglietia conifera 为研究对象,对灰木莲树高、胸径、材积、树干通直度、侧枝生长习性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51 年生灰木莲生长良好,胸径平均为 44.28 cm,最大为 79.60 cm,树高平均为 20.79 m,最高为 27.00 m,单株材积平均为 1.48 m3,最高为 3.65 m3。可见,灰木莲引种在广东郁南适应性强,能够生长良好,具有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自然整枝好等特点,是该地区可以推广种植和培育大径材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82.
中国马铃薯发展历史、育种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我国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面积近600万hm~2,年产量约9 000万t,居世界首位。中国农业部预计今后20 a间,我国需增产500亿kg粮食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马铃薯的贡献率将达到50%。本文综述了中国马铃薯的起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系统回顾了中国马铃薯的育种现状、各个时期的主要育种目标及品种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为中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3.
<正>近年来,农民迫切需要更多的致富、增效技术,对农业新技术应用热情高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发的棉花基质育苗轻简栽培技术,在江苏省射阳县多年试验、示范,获得成功。该项技术同时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所接受并推广应用。射阳县原银棉花专业合作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路子,高产典型多,棉农效益高;形成了"代育苗"和"代移栽"服务模式,加快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现实生产力的速  相似文献   
184.
李东  朱珠  张旻  韩彦辉 《北京农业》2011,(12):81-83
血吸虫疫苗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候选疫苗分子。同时通过改进和优化免疫途径,血吸虫疫苗的免疫保护力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对血吸虫疫苗的免疫机制等了解更加透彻,距离研制出能诱导高的、稳定的免疫保护力的疫苗分子的目标将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85.
本试验旨在研究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对肥胖大鼠体重、脂肪沉积及脂质代谢影响。随机选取雄性大鼠108只,体重220~240 g,适应性饲养3 d。分为对照组(Ⅰ组)、高脂组(Ⅱ组)和高脂模型组;高脂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将其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各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Ⅲ组)、0.01%(Ⅳ组)、0.05%(Ⅴ组)、0.1%(Ⅵ组)、0.2%(Ⅶ组)、0.4%(Ⅷ组)、0.8%(Ⅸ组)的果胶酶。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能够有效抑制肥胖模型大鼠体重的增长,降低Lee’s指数,控制体型发育。2)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能够降低肥胖模型大鼠机体脂肪沉积量。3)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能够有效地对肥胖模型大鼠由于摄入高脂饲粮引起的脂肪肝进行干预,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4)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能够降低肥胖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含量,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5)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能够降低肥胖模型大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提高血清脂蛋白酯酶和肝酯酶活性。由此可见,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对肥胖模型大鼠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具有显著干预修复作用,降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6.
为了研究高原地区不同月龄的藏绵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以饲养于四川省红原县的藏绵羊为研究对象,按生长发育阶段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3~24月龄的藏绵羊呼吸、体温和心率的范围分别为(24.60±6.33)~(50.30±21.18)次/min、(39.14±0.28)~(39.61±0.35)℃和(91.00±13.27)~(109.10±6.82)次/min;藏绵羊3,6,15,18月龄白细胞计数(WBC)、血细胞比容(HCT)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等指标相对低于9,12,21,24月龄,3,6,15,18月龄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等指标相对高于9,12,21,24月龄,血红蛋白含量(HGB)和血小板计数(PLT)两指标不呈现月龄变化;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和总胆固醇(CHOL)等指标在21月龄时达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ALKP)、乳酸脱氢酶(LDH)、血糖(GLU)、胆碱酯酶(PCHE)等指标在3月龄时达到最大值,总钙(CA)、总蛋白(TP)、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分别在9,18,24月龄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7.
为了解陕北地区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对55头饲养在陕北榆林地区的秦川牛及其多个杂交后代群体的线粒体DNA D-loop区826bp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榆林地区黄牛D-loop区序列A+T平均含量为61.5%,G+C含量38.5%;共检测到33种单倍型和8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21 43,单倍型多样度(h)为0.970,表明陕北榆林地区的黄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J法聚类结果显示,该地区的黄牛品种或群体有2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188.
选取广西兴安县2005~2015年春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a)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温度与春季马尾松毛虫轻、中、重度发生面积发生关系。以2004—2015年的每月的温度因子为自变量,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与兴安县春季马尾松毛虫轻、中、重度发生面积相关的重要因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准确率分别高达81.036%、99.991%、58.658%,其中,中度平均准确率近100%。  相似文献   
189.
为揭示不同林龄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糖含量变化规律,在广西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选取5年生、8年生、35年生及38年生油茶林分别对叶片、花芽、果实、侧枝、主干、根部的总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林龄油茶林各器官糖含量变化趋势波动较大,采用二项式拟合,5年生、35年生、38年生油茶林变化趋势相同(R~2分别为0.515、0.711、0.703),按照地上(叶、花芽、果实、侧枝、主干)及地下(一级根、二级根、三级根)的顺序,地上部分主干糖含量达到波峰,而后地下根部糖含量下降,而8年生油茶林从地上部分到地下部分各器官糖含量变化没有出现波峰,呈现上升的趋势(R~2=0.888);不同林龄油茶林地上部分各器官糖含量均为5年生油茶林最高、8年生油茶林最低,地下部分各器官糖含量均为8年生油茶林最高、35年生油茶林最低。林龄和器官对糖含量均有影响(P0.05);同一林龄不同器官间,35年生、38年生油茶林总糖含量与碳含量呈正相关(r_(35)=0.470*、r_(38)=0.532~(**)),与全氮含量呈负相关(r_(35)=-0.505*、r_(38)=-0.699~(**)),不同林龄同器官间总糖含量与碳含量、全氮含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0.
种质资源是遗传研究与作物改良的基础。饲草产量与品质是决定饲草型小黑麦品种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113份国内外小黑麦种质为材料,通过2年田间种植,对其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小黑麦种质的饲草产量及其品质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单株鲜草产量分别为36.000~111.560 g与36.310~159.780 g,单株干草产量分别为12.000~27.000 g与9.150~30.150 g,鲜干比分别为2.380~4.370与2.610~6.210,饲草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894%~13.259%与6.680%~14.304%,饲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8.480%~74.850%与53.850%~67.98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6.600%~42.780%与29.000%~39.280%,饲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分别为69.650~128.150与79.840~113.170。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974~2.075。主成分分析表明,饲草纤维品质因子、饲草产量因子与综合品质因子为前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2.198%。依据单株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