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1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1078篇
林业   1118篇
农学   664篇
基础科学   508篇
  1158篇
综合类   6206篇
农作物   1074篇
水产渔业   421篇
畜牧兽医   1645篇
园艺   876篇
植物保护   503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604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597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654篇
  2013年   760篇
  2012年   1091篇
  2011年   1073篇
  2010年   950篇
  2009年   913篇
  2008年   890篇
  2007年   799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在蔬菜、花卉的工厂化育苗生产中,准确控制肥水的浓度和喷洒的均匀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喷灌设备作为智能型连栋育苗温室的主要浇灌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育苗温室中。该设备自动作业,水量控制精准。本文就PG99S型智能喷灌机介绍其调试方法和故障维修。  相似文献   
882.
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高回交转育后代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明确溶菌酶基因回交转育利用对于强优恢复系“明恢63”稻瘟病抗性改良的效果, 运用苗期人工接种和大田穗颈瘟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高回交转育纯系对于稻瘟病的抗谱特性和穗颈瘟抗性。结果表明: 回交纯系对所应试的76个菌株中的6~8个感病, 稻瘟抗性频率为90%左右, 属高抗水平; 而轮回亲本“明恢63”对21个菌株感病, 抗性频率为72.37%, 属中抗水平。穗颈瘟调查分析表明, 回交转育纯系比轮回亲本发病率平均降低10%左右, 发病指数平均降低15%左右, 经T值检验二者在穗颈瘟抗性水平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回交转育纯系抗性评价为抗性(R)级, 轮回亲本为中感(MS)级。因此溶菌酶基 因的转育利用确能有效拓宽抗谱, 提高稻瘟病抗性水平, 这些回交转育品系在抗病育种上具有较高的应用 潜力。  相似文献   
883.
多功能土壤改良剂对河西内陆灌区棕漠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棕漠土保水肥能力弱,有机质含量低,制种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疑难问题,为河西内陆灌区制种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棕漠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多功能土壤改良剂配方筛选及对棕漠土改良效果研究。[结果]多功能土壤改良剂最佳配比为:有机生态肥∶保水剂∶制种玉米专用肥∶聚乙烯醇为0.978 3∶0.000 9∶0.019 6∶0.001 2。多功能土壤改良剂最佳施用量为68.75t/hm~2,制种玉米理论产量为6.64t/hm~2。施用多功能土壤改良剂与传统化肥比较,棕漠土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团聚体、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22.75%,22.76%,22.74%,9.50%,22.75%,22.76%和22.74%;有机质、CEC、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35.01%,21.64%,0.63%,2.26%和2.09%;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分别增加93.97%,35.35%,20.78%;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增加61.82%,44.64%,40.00%和64.29%;制种玉米增产值和施肥利润增加39.23%和31.82%。[结论]施用多功能土壤改良剂,能有效地改善棕漠土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制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84.
研究了多菌灵对茶树菇和食用菌生产中3大主要污染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上多菌灵对茶树菇菌丝和孢菌、木霉及曲霉菌丝的EC50分别为22.3μg·mL-1、0.06μg·mL-1、0.29μg·mL-1和0.64μg·mL-1,MIC分别为60μg·mL-1、0.9μg·mL-1、1.6μg·mL-1和2.0μg·mL-1;在出菇袋料培养基中,按1500、11000和12000添加多菌灵对茶树菇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同时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多菌灵在茶树菇子实体中的残留,3种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0.09ppm、0.04ppm和0.01ppm.  相似文献   
885.
水分胁迫对不同种源蒙古莸光合特性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6个种源的1年生蒙古莸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量控水的方法,根据种源地的情况设置充足水分、中度胁迫、重度胁迫3个水分梯度,分别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 - 85%、45% - 50%、15% - 20%开展水分胁迫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水分梯度、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与生长指标表明:蒙古莸通过降低光合效率、蒸腾速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减缓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根冠比来适应水分胁迫。在水分胁迫下,蒙古莸光合能力的下降是引起其生长减缓的重要原因。从蒙古莸光合能力与生长综合考虑,内蒙古土默特左旗(NT)种源是在水分胁迫下表现最优良的种源。蒙古莸在光合活动中的气体交换,水分、CO2、光能利用效率,光合色素及荧光特性的生理响应和生长差异,反映了不同种源蒙古莸对不同水分环境表现出的生理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886.
半夏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一年内半夏二个生长季的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看出,半夏植株在苗期干物质积累较慢,珠芽形成和块茎膨大期积累迅速,生长后期(倒苗期)则又减慢。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与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生长期半夏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在第一生长季,出苗后生长30 d内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少,分别占该生长季吸收量的30.6%,27.7%和27.8%;生长至60 d时吸收量迅速增加,分别占该生长季的43.6%,52.3%和49.0%;60 d以后其吸收量又逐渐减少。半夏第二生长季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与第一生长季的基本一致。表明半夏一年内以对氮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63﹕0.87。  相似文献   
887.
基于2014-2016年三期Landsat8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像元二分模型、DEM数据,分别分析厦门市区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以及植被覆盖度和坡度分布情况。基于ArcGIS平台,将土地利用分类图、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地形坡度分级图进行叠加分析,获得厦门市2014-2016年水土流失数据。监测结果表明,2014-2016年厦门市建筑用地持续增加,林地、耕地持续减少;低植被覆盖区面积逐年减小,而高植被覆盖区面积明显增加;轻度及其以上侵蚀面积逐年减少,尤其是强烈及其以上侵蚀面积减少明显;各行政区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同安区,其次是翔安区,相对来讲,思明区和湖里区水土流失较轻。  相似文献   
888.
冷却肉品质变化动力学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虹  谢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363
[目的]研究冷却肉品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方法]从感官和理化性质方面对贮藏在05、1、0和20℃下的猪肉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相应的品质能级函数分析,设立猪肉的鲜度指标。利用Arrhenius方程对活化能Ea和Q10计算,并对照感官评定得到货架寿命预测公式,并模拟得到了冷却肉经历不同温度、时间流通后的品质损失量和货架寿命余量。[结果]确立挥发性盐基氮反应级数为1级,基于其与感官值的良好对应关系,设立为猪肉的鲜度指标;在温度段(10~20℃)内任何一点温度T下货架寿命预测公式为:θs(T)=2.38×1.62(293-T)/10;在温度段(0~10℃)内任何一点温度T下货架寿命预测公式为:θs(T)=3.79×1.6(283-T)/10。[结论]该模型可用于对不同温度下冷却肉的货架寿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89.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近年来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发展迅速,技术和资源平台不断完善和拓展,大批重要功能基因被分离鉴定。高通量基因组新技术开始被应用于水稻育种。回顾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历程,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基础上,围绕“稻2020”研究计划对未来水稻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0.
为了研究珠母贝属的分类地位和系统演化情况,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并直接测序出雷州半岛珠母贝属中的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珠母贝、斑珠母贝和黑珠母贝的3种线粒体基因(12S r RNA、16S r RNA和COⅠ)部分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和种间遗传距离。同时结合Gen Bank上发表的白珠母贝序列,构建珠母贝属的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5种珍珠贝的3种基因部分序列碱基AT含量大于GC含量,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线粒体DNA序列基本一致,序列都处于高度饱和的状态。系统分析显示,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基本一致。在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亲缘关系上,3种线粒体DNA片段在碱基组成、种间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上都显示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非常相近,可以认为是同一种中的2个亚种。在斑珠母贝的亲缘关系上,系统分析显示斑珠母贝与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更为接近。研究表明,大珠母贝和珠母贝在系统进化中较早的分离出来,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种类。3种分子标记对马氏珠母贝亲缘关系分析上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现有的数据尚不足以得出结论,需进一步做分子系统研究并结合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