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4篇
  免费   685篇
  国内免费   1062篇
林业   1083篇
农学   659篇
基础科学   491篇
  1147篇
综合类   6055篇
农作物   1079篇
水产渔业   422篇
畜牧兽医   1587篇
园艺   849篇
植物保护   499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579篇
  2021年   596篇
  2020年   516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584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740篇
  2012年   1062篇
  2011年   1057篇
  2010年   926篇
  2009年   878篇
  2008年   868篇
  2007年   767篇
  2006年   680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全蚕粉复合物降血糖及降血脂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通过动物试验和糖尿病患者服用试验,比较了全蚕粉复合物(SPC)与全蚕粉(SP)的降血糖和降血脂效果。动物试验表明,SPC的降血糖效果优于SP和拜糖平,并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小鼠的C肽水平,降低小鼠血浆总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服用SPC后,不仅能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且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未发现低血糖及其它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2.
假苍耳的地理分布及潜在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入侵植物假苍耳在中国东北部地区快速蔓延,威胁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并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获得假苍耳在东北地区的分布范围,采用Maxent模型软件对假苍耳在我国及世界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运用ArcGIS软件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进行适生等级分类,ROC曲线评价Maxent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并结合刀切法及环境变量反应曲线判断分析影响假苍耳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结果表明,假苍耳的适生区较广,扩散范围可能继续增大。我国的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均存在适生区,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世界范围内除南极洲外均存在假苍耳的适生区,高度适生区主要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非洲的摩洛哥,欧洲的西班牙、克罗地亚、匈牙利、斯洛伐克、波黑、塞尔维亚、马其顿、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亚洲的土耳其、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上述适生区预测显示出假苍耳适宜生长在年均温度较高,最冷月份最低温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较低的中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33.
新形势下的动物医学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医学专业一直是农业院校的基础专业,主要培养医治畜禽和伴侣动物疾病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领域的拓宽等新形势,对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模块化培养等方面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鲁豫冀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遗传变异情况,对2006—2012年来自3省区发病猪场的42份样品进行PRRSV分离鉴定,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和PCR鉴定,结果显示先后分离到15株PRRSV。分别采用RT-PCR扩增其ORF5基因和部分Nsp2基因并测序,与GenBank中68个ORF5序列和40个Nsp2序列的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5株分离株均属于美洲型毒株,其中13个毒株Ns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存在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其ORF5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JXA1株有较高的同源性(95.5%~97.5%);SDDY2007株与疫苗株RespPRRS MLV和VR2332株亲缘关系相近,处于同一个亚群中;而HN25-2009分离株Ns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有30个氨基酸的特征性缺失,其ORF5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处于VR2332所在亚群(氨基酸同源性97.5%),具有一定特殊性。本试验结果表明,2006—2012年高致病性PRRSV是鲁豫冀地区的优势流行毒株,且存在疫苗毒株,3省区流行毒株间有一定遗传差异,但无明显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35.
明晰草玉梅种子休眠的释放,为草地管理和草玉梅的栽培提供基础,研究了室温干燥贮藏和高寒草甸层积对草玉梅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干燥贮藏天数不同、是否去掉果皮和是否光照影响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去掉果皮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小,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温贮藏40~180 d的草玉梅种子,去掉或未去掉果皮后光照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显著低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40,80,150和180 d的草玉梅种子在去掉果皮光照处理下,其发芽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皆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室温贮藏180 d的草玉梅种子未去掉果皮光照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贮藏80和150 d处理(P<0.05),后两者显著高于贮藏40 d处理(P<0.05),贮藏40 d 处理又显著高于贮藏0 d处理(P<0.05)。光照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提高了草玉梅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寒草甸土壤中冷季层积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草玉梅种子的初次发芽天数,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30/20℃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初次发芽天数分别显著低于层积不践踏处理(P<0.05)。践踏层积的草玉梅种子在25/15℃和20/1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8.0%和35.3%),显著高于层积不践踏处理(22.7%和14.0%);室温贮藏同期(11月-4月)未去掉果皮的草玉梅种子未能发芽。当年10月成熟后层积于天祝高寒草甸放牧地的草玉梅种子,至次年8月底有40.2%的发芽;未发芽的草玉梅种子在培养箱30/20℃到20/5℃的温度范围均能发芽,在30/20℃最高,仅为15.3%,绝大多数种子处于休眠。  相似文献   
36.
复方泛菌克是(犬毒必治)一种新型高效复方抗菌、抗病毒药物,能迅速消除动物肠毒素和内毒素,增强胃肠吸收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试验用犬毒必治对30只患犬细小病毒的病犬进行治疗,治愈28只,死亡2只,治愈率为93.3%。  相似文献   
37.
旨在检测巴马香猪基因组上的拷贝数变异(CNV),并探究标记密度对于CNV检测效率和准确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319头巴马香猪(其中阉公猪160头和母猪159头)1.4M高密度SNP芯片的数据,采用PennCNV和R-Gada两种软件进行CNVs检测;然后通过重叠CNV融合法,构建拷贝数变异区域(CNVR),并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对频率大于5%的CNVR进行验证;最后根据不同的标记密度,均匀抽取一定数目的SNPs来探究标记密度对CNV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PennCNV和R-Gada软件分别检测到6 327和3 489个CNVs,分别构成795和340个CNVRs,其中226个为共同CNVRs。在这226个共同CNVRs中,最短的为3.98 kb,最长的为1 297.78 kb,总长度为33.27 Mb,其中102个(45%)与前人报道的CNVRs重叠。在PennCNV检出的795个CNVRs中,有135个频率大于5%,其中20个得到GWAS验证,验证率为15%。随着SNP密度的逐渐增加,CNV的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不断提高,尤其是小片段CNVs的检测效率。本研究利用1.4M SNP芯片的数据,通过PennCNV和R-Gada软件绘制巴马香猪CNVR的草图,为将来鉴别与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CNVRs奠定了基础。同时,揭示了标记密度对CNV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有正面影响,为后续CNV研究选择合适的标记密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8.
39.
DGAT1(脂酰辅酶A: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是产奶性状的一个重要功能侯选基因。由于通过预测奶牛DGAT1基因序列与马属动物DGAT1基因序列具有98%的同源性,本试验从影响牛产奶性状的DGAT1基因出发,以驴乳腺组织的RNA为模板,按照不同物种DGAT1基因的相似性设计特异引物,运用PCR和3′RACE技术扩增并获得了特异片断,特异片段回收纯化连接到pUCmT Vector载体后,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并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进行测序,结果发现该段序列与预期的目标一致,通过与其他动物同源性比较分析说明已首次克隆到驴DGAT1基因3′端。  相似文献   
40.
为建立一种特异、快速的媾疫锥虫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马媾疫锥虫动基体基因组中扩增得到395 bp的特异的保守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以10倍倍比稀释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马媾疫锥虫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拷贝/μL,并且与马属动物其他传染病无交叉反应。其组间及组内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183%和3.842%。该方法的建立为快速及特异性检测马媾疫锥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