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53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17篇
  38篇
综合类   333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51.
【目的】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ri Lankan cassava mosaic virus, SLCMV)是一种对世界木薯产业产生威胁的单链环状 DNA 病毒,为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成员。我国木薯品种抗性不明且抗病种质资源缺乏,为进一步探究国内木薯种质资源抗花叶病的遗传背景以及 SLCMV 与宿主的互作机理,本研究开展 SLCMV 侵染性克隆构建及鉴定。【方法】以 SLCMV(TVM3 株系)为对象,将其1.10 倍(mer)长的 DNA-A 和 1.08 倍(mer)的 DNA-B 组分分别构建到 pCAMBIA1301 载体,获得病毒侵染性克隆载体 pCAMBIA1301-DNA-A (pDNA-A)和 pCAMBIA1301-DNA-B (pDNA-B),利用 GV3101 农杆菌介导pDNA-A 和 pDNA-B 共侵染本生烟和拟南芥。【结果】SLCMV 侵染性克隆接种本生烟 14 d 后,系统叶可产生严重的花叶、扭曲等症状;而感染 SLCMV 的拟南芥叶片在 18 d 出现轻微的扭曲症状。提取感病本生烟和拟南芥植株新生叶片总 DNA,PCR 方法均检测到了病毒 DNA-A 和 DNA-B 组分。此外,本生烟的病毒感染率为 100%,而拟南芥的病毒感染率仅为 40%,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 SLCMV 病毒侵染性克隆,且能侵染本生烟和拟南芥植物,其在本生烟中的病毒感染率高达 96.67%;另外,该 pDNA-A 和 pDNA-B 侵染性克隆载体序列仅为病毒原基因组 DNA-A 和 DNA-B 大小的 1.10 倍(mer)和 1.08 倍(mer),且不含有重复的编码区序列,可为下一步探究国内木薯种质资源抗花叶病的遗传背景以及病毒致病机理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52.
咸敬甜  陈小兵  王上  张晓龙  徐刚 《土壤》2023,55(3):474-486
盐渍土大约占据全球土地面积的3%,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后备土地资源。然而,盐胁迫不仅降低土壤水的渗透势、产生离子毒害作用,而且抑制植物营养的均衡吸收,对植物大量营养元素磷(P)的影响尤为严重,使其有效性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因此,尽管有效磷缺乏是各土壤类型广泛存在的问题,但盐渍土中磷有效性低的问题更加突出。且盐分和有效磷缺乏是两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尤其对于钙质土壤,植物经常同时暴露在这两种胁迫下,但现阶段关于盐分与磷素的作用效应没有清晰地界定和系统的总结。因此,本文开展以下研究:首先汇总了盐分降低磷有效性的作用机制,其后综述了盐分与磷素的相互、综合、交互作用效应,最后总结了目前盐渍土磷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盐渍土非生物胁迫的减轻、磷元素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53.
【目的】 评估当前西藏主要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梳理不同地区群体间遗传结构,明确西藏5个牦牛群体(阿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保种情况和种群间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SSR)对5个牦牛群体共计195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量、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遗传距离等遗传参数进行评估。【结果】 阿里牦牛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多(6.43),类乌齐牦牛等位基因数最少(5.00);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5311(娘亚牦牛)~0.5995(类乌齐牦牛)。各群体内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数为5(类乌齐牦牛)~9(阿里牦牛)个;群体内近交系数最高为0.172(阿里牦牛),且4个群体(阿里牦牛、娘亚牦牛、斯布牦牛和帕里牦牛)存在显著近交风险(P<0.05)。从遗传结构来看,所有群体间均为显著遗传分歧(P<0.05),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5个牦牛群体划分为3个簇,其中阿里牦牛较其他牦牛群体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背景。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间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且与种群栖息地分布不一致。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部分个体存在较近亲缘关系,表明不同群体间存在遗传物质交流。【结论】 5个西藏牦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种群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但多数群体存在群体事件风险。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明确西藏牦牛地方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可为今后的保种策略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54.
任美  程建华  唐翔宇  耿春女  刘琛  关卓  鲜青松 《土壤》2021,53(3):563-570
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广泛分布的石灰性紫色土旱地的耕作层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批量平衡吸附试验和填装土柱穿透试验,研究了施用1%生物质炭及3年老化作用对2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吸附和迁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拟合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曲线,施用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对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吸附常数KF值依次为:老化1%施炭土新鲜1%施炭土对照土;土柱出流液的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相对浓度峰值均表现为:老化1%施炭土新鲜1%施炭土对照土,说明生物质炭的添加能有效减少控制紫色土中抗生素的淋失迁移,以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阻控效果较好;生物质炭老化3 a后土壤对抗生素的吸附作用与阻控效果均有所提高,主要归因于土壤pH的提高。  相似文献   
755.
探明金菠萝果实各营养元素对旱季不同灌水量的响应特征,为金菠萝旱季水分管理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金菠萝为研究对象,在监测旱季实际降雨量的基础上,设计4个增加灌水量梯度水平[20 mm(W1)、50 mm(W2)、100 mm(W3)、150 mm(W4)]的试验,并以不灌水为对照(0 mm),分析旱季增加不同灌水量下金菠萝果实N、P、K、Ca、Mg、Fe、Cu、Mn 8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金菠萝果实鲜重和干物质量的增长,W4处理鲜重(797.42 g)和干物质量(99.14 g)均最大。金菠萝果实营养元素含量的整体表现为K>N>Ca>P>Mg>Mn>Fe>Cu,其中K含量最高,N、Ca含量次之,Cu含量最低。果实K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果实Ca、Mg和Mn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W2水平下果实N、P、Fe、Cu含量达到最大值。灌水量的增加促进果实K的累积,但抑制果实中Mg的累积,而W2处理下果实N、P、Fe、Cu、Ca、Mn累积量均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果实生长情况及营养元...  相似文献   
756.
以果实性状差异显著的栽培甜瓜‘0246’和野生甜瓜‘Y101’为亲本,构建P1、P2、F1、F2、B1、B26个世代,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甜瓜4个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0)控制,主基因在F2中的遗传率分别达到79.20%、87.80%、74.21%和84.62%。控制4个果实性状的主基因在F2中的遗传率较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适宜在早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