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5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1篇 |
农学 | 76篇 |
基础科学 | 23篇 |
63篇 | |
综合类 | 561篇 |
农作物 | 74篇 |
水产渔业 | 42篇 |
畜牧兽医 | 158篇 |
园艺 | 106篇 |
植物保护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阐明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开花激活因子AGL24的表达特性及其在开花途径中与调节因子SOC1、SVP和FLC蛋白的互作机制,从‘青叶芥’中克隆了680 bp的AGL24基因,它编码22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芥菜AGL24含有M、I、K和C域,分别有59、11、102和47个氨基酸,与油菜AGL24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低温春化途径和长日照光周期途径中,AGL24在叶片和茎尖中均有表达,营养生长期表达量较低,而生殖生长期表达量迅速增加;AGL24在光周期途径中的表达峰值要早于低温春化途径。酵母双杂交试验表明:全长AGL24与开花信号整合子SOC1蛋白能够互作,激活酵母报告基因AUR1-C、HIS3、ADE2和MEL1,在QDO/X-α-Gal/AbA平板培养基上长出蓝斑。另外,分别去掉M域后的截短体AGL24与SOC1也能相互作用。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发现:截短体杂交组合AGL24 × SOC1的互作强度显著高于全长杂交组合AGL24 × SOC1。然而全长AGL24或截短体AGL24 均不能与光周期途径核心抑制子SVP互作,也不与低温春化途径核心抑制因子FLC相互作用,说明AGL24并不是SVP或FLC的直接靶蛋白。 相似文献
92.
93.
以蚊净香草(Pelargonium graveolens L'herit)不同叶龄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只有成熟的叶片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培养基MS 6-BA 1.00mg/L NAA 0.20mg/L最适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和丛生芽的增殖,培养基MS NAA 0.20 mg/L最适合根系诱导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4.
以生木薯粉为唯一碳源,对收集的土壤样品悬浮液进行培养、I2/KI溶液染色,经摇瓶复筛和菌株发酵上清液RSDE活力测定,筛选出10株RSDE活力较高的真菌;对RSDE活力最高的真菌菌株1-31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青霉属。对青霉1-31的酶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其RSDE对生木薯淀粉的最适作用pH和温度分别为5.0和55℃;分别以玉米和大米为底物时,其RSDE的生淀粉分解活力比(RDA)较高,为59.0%和58.8%;青霉1-31 RSDE对生木薯粉的吸附率约为37.0%。HPLC检测发现,以该菌株RSDE水解生木薯粉4 h,仅释放出葡萄糖,说明青霉1-31产生的RSDE主要为生淀粉糖化酶。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青霉1-31 RSDE处理,可使生木薯粉颗粒光滑完整的表面变得粗糙,形成无数小坑,说明青霉1-31 RSDE对生淀粉具有较强的水解作用。因此,青霉1-31 RSDE在各种生淀粉如木薯、玉米、大米和马铃薯生淀粉等加工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5.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养猪场送检的猪肺病料中分离到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可疑菌株。经形态镜检、染色特性、生化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初步鉴定为HPS。在细菌学鉴定基础上,设计合成3对引物,分别以3株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扩增出822 bp8、24 bp和1.9 kb的预期特异性条带。以HPS GD株作为参考阳性菌株,以P1、P2为引物,设计优化PCR反应程序,建立HPS 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S PCR检测方法特异与敏感性高、适用性强,可应用于HPS感染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96.
97.
在15、18、21、25、28℃温度下,将新蚜虫疠霉应用孢子浴法对1~2龄桃蚜进行毒力测定,各处理温度分别设10个剂量,每剂量处理蚜虫60~120头,逐日观察记载蚜虫死亡数量。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具有较强杀蚜虫特性,其致病性在25℃时达最佳效果。接种后的前2d为新蚜虫疠霉的潜伏期,接种后3~4d为对桃蚜的致死高峰期。在温度15、18、21、25、28℃下,接种60min后,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LT50值分别为3.0、3.7、2.8、2.53、.9 d。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的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为火龙果溃疡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等5种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室内抑菌活性;利用田间植株喷雾法评价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166.7和250.0 mg/kg,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0 mg/kg,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15.0 mg/kg,10%己唑醇悬浮剂60.0 mg/kg和400 g/L氟硅唑乳油133.3 mg/kg对火龙果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氟硅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749、0.2325、0.5277和1.8572μg/mL,而嘧菌酯的抑制作用稍弱,EC50为18.5655μg/mL.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证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火龙果溃疡病有很好的防效,施药3次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166.7和250.0 mg/kg对茎溃疡病的防效分别在60.0%、70.0%和80.0%以上,对果实溃疡病的防效分别在65.0%、75.0%和85.0%以上.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0 mg/kg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15.0 mg/kg对火龙果溃疡病也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和125.0 mg/kg的防效相当.10%己唑醇悬浮剂60.0 mg/kg和400 g/L氟硅唑乳油133.3 mg/kg的田间防效较差.[结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戊唑醇对火龙果溃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通过系统采集土壤和油菜作物样品,研究了铜陵矿集区土壤锌含量的分布特征,影响土壤锌生物有效性的因素,油菜不同部位锌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成岩成矿活动导致成土母质中锌的富集,铜陵矿区周围耕作土壤锌含量普遍较高。矿业开发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土壤锌污染,其中污染程度最重的是矿区残坡积母质上发育的旱作土壤,其次为矿区下游引用污水灌溉的水稻土。土壤有效锌含量主要取决于全量锌的含量,其他影响因素主要是pH和有机质含量。土壤锌的DTPA提取率与土壤pH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油菜籽实中锌的含量显著高于秸秆,二者平均含量分别为44.8mg·kg~(-1)和24.2mg·kg~(-1)。且秸秆锌含量受土壤有效锌含量的控制比较明显,而籽实累积锌的效率随土壤锌含量升高而递减的趋势明显。在较高的有效锌水平(>20mg·kg~(-1))下,油菜籽实中的锌含量不再随有效锌含量升高而增加,甚至出现降低的趋势。因此,虽然研究区的土壤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但并不致于导致油菜籽实中锌的过量富集。但锌污染对油菜作物生长和籽实产量的影响以及对于其他作物食品安全的影响,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