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86篇
  免费   1611篇
  国内免费   3419篇
林业   3842篇
农学   4600篇
基础科学   2469篇
  5314篇
综合类   9290篇
农作物   1748篇
水产渔业   1221篇
畜牧兽医   4516篇
园艺   1092篇
植物保护   2324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861篇
  2021年   1250篇
  2020年   1167篇
  2019年   1106篇
  2018年   769篇
  2017年   1131篇
  2016年   983篇
  2015年   1398篇
  2014年   1294篇
  2013年   1629篇
  2012年   2012篇
  2011年   2081篇
  2010年   1964篇
  2009年   1819篇
  2008年   1716篇
  2007年   1921篇
  2006年   1662篇
  2005年   1465篇
  2004年   709篇
  2003年   655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718篇
  1999年   873篇
  1998年   772篇
  1997年   661篇
  1996年   650篇
  1995年   635篇
  1994年   542篇
  1993年   501篇
  1992年   466篇
  1991年   366篇
  1990年   300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186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74年   10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纤维素超低酸水解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基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水解为人类提供乙醇等能源、化工产品的重要性,该文以定量滤纸模拟生物质的主要组分-纤维素,以其超低酸水解试验得到的最佳工况下液体产物和固体残渣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KS-802糖柱对产物质中糖的种类进行了划分,以GC-MS对副产物进行定性,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及热重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对固体残渣作了从表观到内部的研究,发现纤维素超低酸水解主要生成纤维四糖、三糖和二糖等低聚糖和葡萄糖及果糖,反应副产物有糠醛、羟甲基糠醛、乙酰丙酸及一些小分子酮、醛类和酸类极性化合物,水解残渣已完全改变了原始形貌,热裂解活性增强,残留物中碳和灰分含量有较大增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了纤维素超低酸水解的反应途径,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水解技术的规模化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52.
在果园的生产管理中,环境对果树的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的实施、病虫害的预防等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应用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结合数据采集模块和各种传感器,实现了果园生态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利用LabVIEW自带的远程面板技术让客户远程监控服务器端。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较好地实现果园生态环境远程实时监测,为果树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53.
高氧处理对冬枣货架期呼吸强度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研究了-2℃低温下用70%O2、100%O2分别处理冬枣7 d、15 d后,在20℃货架期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和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70%O2+7 d处理促进了冬枣货架期呼吸强度的升高,100%O2+15 d处理能极显著抑制冬枣的呼吸强度。70%O2处理7 d和15 d,或100%O2处理15 d有利于冬枣果实货架期硬度的保持,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变化没有明显影响。100%O2处理7 d和15 d均有利于Vc的保持,而70%O2处理则促进了Vc的降解。高氧处理抑制了PPO活性的上升,100%O2处理的效果更加明显。高氧处理15 d对抑制冬枣货架期腐烂有一定作用,但抑制效果仍不理想。总体来看,在低温下用100%O2处理15 d,有利于提高冬枣果实在货架期期间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54.
稻草覆盖对坡地红壤培肥及作物增产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坡地红壤连续5年采用稻草覆盖措施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化肥氮磷”(“Straw+NP”)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磷分别比不施肥(CK)的提高42.9%和17.4%、44.2%,有机碳和全氮的增幅约是纯化肥(NPK)处理的2倍。与CK和NPK处理的相比,“Straw+NP”处理能明显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溶解性有机碳、氮以及Olsen-P含量,差异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在等养分施用量的条件下,“Straw+NP”处理能显著提高油菜和甘薯的产量。因此,稻草易地覆盖是一种有效培肥坡地红壤和增加作物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955.
7株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7株解有机磷的微生物。对这7株解磷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GenBankaccessionNo:S2,AY651922;S3,AY661923;X1,AY651925;Y1,AY651924;H1,AY663435;H2,AY663436andHe,AY663436)。其中S2、S3、X1和He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Y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H1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H2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进一步通过G C含量和DNA-DNA杂交研究,结果表明,S2、S3和X1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alcaligenes),Y1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  相似文献   
956.
滇中地区小流域治理前后水土流失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对滇中地区典型小流域—王家箐进行综合治理,观测了治理前后气象、水文、土壤侵蚀资料,分析了治理前后试验区降雨与径流、侵蚀之间的关系及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5~10月,区内次降雨的径流量、侵蚀量与降雨量和最大30 min雨强乘积的相关性最好,其关系式为一元三次方函数,相关系数在0.956到0.993之间(极显著相关);月径流量、月侵蚀量与月降雨量之间的关系为一元幂函数,相关系数在0.819到0.985之间(极显著相关)。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式,能有效抑制以坡耕地为主的小流域的水土流失,但不改变流域降雨径流侵蚀函数关系式,只改变其系数。  相似文献   
957.
东北黑土漫岗区土壤侵蚀垂直分带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东北黑土漫岗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特征表现出独特的侵蚀产沙特性。通过对典型黑土漫岗区土壤侵蚀宏观遥感调查、微地貌采样调查及对该区域的实地考察,总结出该区土壤侵蚀随宏观地貌及微地貌垂直分带变化的一般特点。从黑土漫岗区土壤面蚀与沟蚀发展的一般过程出发,提出了该区土壤面蚀、沟蚀发展的一般模式。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黑土侵蚀过程的认识,进而为该区侵蚀泥沙来源与沉积位置的确定、坡沟治理的方针以及水保措施配置等重大理论与治理决策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8.
基于GIS的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漳州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矢量数据结构模型,以评价因子图层叠加后生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在组件式GIS开发工具SuperMap软件支持下,建立一种可以由用户任意选择进行适宜性评价的农作物对象,确定适宜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适宜性评价咨询系统.系统支持用户事先将不作评价的地物类型剔除,同时可以通过将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建立的各种农作物生态指标库保存起来,从而使系统在用户的不断参与下更加方便实用.同时系统能够对收集的各类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具有相关的统计、分析和管理功能,可方便及时地为地区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结合土壤适宜性评价系统的开发实践,对土壤适宜性评价的实现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9.
弱光与偏低温弱光下温室黄瓜耐性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弱光以及偏低温与弱光互作对4个生态型的16个黄瓜品种进行苗期处理,结果表明:弱光、偏低温弱光均未显著影响到黄瓜的光合系统Ⅱ,但对黄瓜叶绿素荧光参数M峰以及荧光猝灭系数(qN)有影响,各生态型的反应不一。弱光与偏低温组合时,弱光对黄瓜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弱光(60~80μm o lm-2.-s 1)、偏低温(20℃/12℃)弱光胁迫下不同黄瓜的叶面积增长量与其已知的低温弱光耐性一致。与各项生理指标相比,叶面积更适宜作低温弱光耐受性的评价指标,以子叶展开时进行弱光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960.
厦门市2001-2002年PM10浓度时间序列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厦门市环境大气污染物中,PM10是其首要的大气污染物。厦门市大气中的日PM10浓度受天气和气候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植被覆盖度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应用时间序列方法对厦门市2001~2002年的PM10浓度进行周期性和趋势性的分析,揭示了厦门市大气环境中PM10浓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同时讨论了部分气候因素对PM10浓度年内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