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795篇 |
免费 | 3241篇 |
国内免费 | 805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103篇 |
农学 | 11949篇 |
基础科学 | 6819篇 |
12319篇 | |
综合类 | 20199篇 |
农作物 | 3651篇 |
水产渔业 | 2591篇 |
畜牧兽医 | 9656篇 |
园艺 | 2216篇 |
植物保护 | 45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6篇 |
2023年 | 687篇 |
2022年 | 1818篇 |
2021年 | 2697篇 |
2020年 | 2529篇 |
2019年 | 2470篇 |
2018年 | 1686篇 |
2017年 | 2391篇 |
2016年 | 2424篇 |
2015年 | 3147篇 |
2014年 | 2975篇 |
2013年 | 3716篇 |
2012年 | 4327篇 |
2011年 | 4826篇 |
2010年 | 4568篇 |
2009年 | 4313篇 |
2008年 | 4187篇 |
2007年 | 4219篇 |
2006年 | 4078篇 |
2005年 | 3608篇 |
2004年 | 1744篇 |
2003年 | 1548篇 |
2002年 | 1166篇 |
2001年 | 1332篇 |
2000年 | 1592篇 |
1999年 | 1892篇 |
1998年 | 1901篇 |
1997年 | 1590篇 |
1996年 | 1450篇 |
1995年 | 1372篇 |
1994年 | 1187篇 |
1993年 | 1135篇 |
1992年 | 954篇 |
1991年 | 797篇 |
1990年 | 680篇 |
1989年 | 584篇 |
1988年 | 452篇 |
1987年 | 271篇 |
1986年 | 170篇 |
1985年 | 84篇 |
1984年 | 74篇 |
1983年 | 65篇 |
1982年 | 51篇 |
1981年 | 39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9篇 |
1965年 | 12篇 |
1964年 | 14篇 |
1963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三江平原试验区为背景,采用植物生态场技术开展次生林效应带生态功能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6m效应带产生斑块效应,8m效应带出现边缘效应;4m,6m和8m带的光能利用与风流动模式与效应带的分布方位关系密切,根据光能利用效率总结出蒙古栎林效应带依照8 m带→6m带→4m带逐步演化。 相似文献
92.
93.
为了解不同肥料种类及其施肥量对盈江省藤生长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其2年生幼林进行连续3年的微生物菌肥与复合肥和磷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3年中不同因素的各水平组合间苗木的地径、株高、叶片数和冠幅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施用复合肥和磷肥总体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抑制盈江省藤生长的现象。不同肥料配施试验组合的地径、株高和叶片数均大于对照的相应指标。试验期间,单施微生物菌肥0.3~0.6 g/株即可满足盈江省藤生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94.
为使秦京输油管道达到增输和实现密闭输送,研制了一种大功率、高转速自润滑输油机泵(ZS350×480型管道泵),该泵与DKS450/550型输油泵相比,具有泵效高、耗能低、维修方便等特点。详细介绍了ZS350×480型管道泵及1250 kW电机的研制改造过程,通过在秦京输油管道上两年多的试运行,技术状况良好,各项参数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为输油生产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5.
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生物质能转换利用的方法,对现有生物质能转换技术进行了比较,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技术先进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安全性三个方面对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的优先发展顺序和发展方向,为我国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大气氮沉降的不断加剧,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间接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库,进而可能改变全球气候变化进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此,弄清氮沉降如何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对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旨在详细分析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输入和输出的影响,阐述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细根周转和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进展和作用机制。截至目前,关于氮沉降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多,且国内外诸多学者也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对氮沉降的响应领域开展了较多试验研究,但多集中于碳输入和输出的总量分析,而对输入和输出各个组分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库输入和输出各组分对氮沉降响应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其响应机制和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及森林退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森林保护、可持续森林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储量(REDD+)在减缓气候变化行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已经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各缔约方针对方法学、融资机制和REDD+与清洁发展机制(CDM)关系的谈判争论越来越激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COP18)期间, 对REDD+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有关于逐步建立国家水平森林参考排放水平或参考水平等有关方法学的技术与科学问题外, 基金在融资机制中的作用和非碳效益支付议题也有待进行深入的磋商。文中基于对各缔约方提案的分析结果和REDD+示范项目开展情况, 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分析了REDD+机制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后续谈判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研究在精粗比为30:70(偏粗型)日粮类型条件下,不同大豆油添加水平对产气量、甲烷产量、pH值和纤维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豆油添加水平的提高,产气量和甲烷产量逐渐降低,且各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H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添加水平在不同培养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上升,其中添加量为4%和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添加量为8%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培养24 h后.纤维降解率的抑制潜力8%水平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次是6%的添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2%和4%添加水平对纤维降解率的抑制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产气量、pH值和纤维降解率综合考察大豆油对瘤胃体外发酵和产气的影响,本试验得出大豆油的最适添加量为4%. 相似文献
99.
100.
为了明确ABA对孕穗期低温下水稻结实率及叶片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2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龙粳11’(冷敏型)和‘龙稻5’(耐冷型)为材料,于孕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持续1,2,3,4,5天)处理,并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研究低温条件下ABA对不同水稻结实率的调控效应,同时探讨了ABA和低温对水稻叶片膜透性、抗氧化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龙稻5’的结实率变化不大,‘龙粳11’的结实率显著降低,20 mg/L的ABA能够有效缓解低温伤害,相对提高低温胁迫下水稻的结实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龙稻5’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龙粳11’,但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龙粳11’。ABA可提高冷敏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同时可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这说明ABA可以通过调控水稻抗氧化酶、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的活性及含量,进而提高冷敏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