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5篇 |
免费 | 125篇 |
国内免费 | 32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10篇 |
农学 | 429篇 |
基础科学 | 149篇 |
449篇 | |
综合类 | 773篇 |
农作物 | 199篇 |
水产渔业 | 111篇 |
畜牧兽医 | 406篇 |
园艺 | 70篇 |
植物保护 | 2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07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139篇 |
2011年 | 146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133篇 |
2007年 | 137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69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小麦新种质N0381D矮秆基因的遗传与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矮秆新种质N0381D的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观察、赤霉酸鉴定以及SS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该种质的矮秆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N0381D与高秆品种阿勃的杂种F1代株高均接近或稍高于中亲值,F2代高、矮秆比例为123∶33,经χ测验,符合3∶1遗传分离比例;(N0381D/阿勃//N0381D)BC1代矮秆植株数和半矮秆植株数的分离比例符合1∶1遗传分离比例,说明N0381D的矮秆性状由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赤霉酸鉴定表明,该种质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利用337对SSR引物在亲本及高、矮秆池间进行多态性筛选,引物Xwmc503与该矮秆基因连锁, 遗传距离为19.3 cM,通过中国春及其第2部分同源群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将其定位于2DL染色体上。由于2DL上目前还没有发现矮秆基因,利用Xgwm261对高、矮秆池进行分析,也没有扩增出特异条带,表明N0381D携带的矮秆基因与定位于2DS上的 Rht8不同,因此推测该基因是一个新的矮秆基因,暂命名为RhtN0381D。 相似文献
82.
83.
84.
山东是农业大省和齐鲁文化发源地,农业为齐鲁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农耕文化又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水乳交融、相伴而生。文章全面阐述了齐鲁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传统农业,总结了重农思想在齐鲁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表现,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对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了农业对齐鲁文化的影响,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促进当前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郑薯6号为材料,进行4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其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垄栽覆盖地膜方式马铃薯的出苗率最高,成熟期最早,植株最高,分枝数最多;但茎粗、叶面积指数、匍匐茎长、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则以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最高;商品薯率以传统垄栽方式最高。不同栽培方式下,除蛋白质含量外,马铃薯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以及V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以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最高。因此,生产上采用浅旋耕覆盖稻草栽培方式,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6.
九个粳稻品种未传粉子房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个粳稻品种未传粉子房的培养试验表明,品种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化率均存在差异。早粳优于晚梗。抽穗期早的品种具有较高的成苗率。外源激素对诱导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MCPA(2-甲基-4-氯苯氧乙酸)优于2.4-D。 相似文献
87.
基于对北亚热带檫木天然次生林的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了海拔和坡向对檫木生长、空间结构和树种组成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1 000 m以上山地,檫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及胸径/树高均差于海拔1 000 m以下的山地,人工林造林地选择宜在海拔1 000 m以下;随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坡位变化,檫木生长量和胸径/树高呈逐渐减小趋势。阳坡和半阳坡差异不显著,是理想的檫木造林坡向;檫木纯林或者混交林可以采用均匀造林模式。在海拔500 m以下阳坡,可以实现混交增产造林树种的混交伴生树种为杉木、香樟和枫香;在海拔500 m以下半阳坡,混交伴生树种为杉木、亮叶桦、枫香和枳椇;在海拔500~1 000 m的阳坡山地,混交伴生树种为甜槠、枫香和木荷;在海拔500~1 000 m的半阳坡山地,混交伴生树种为木荷、麻栎、杜英、枫香和紫茎。初步解决了北亚热带山地檫木分布区划分、空间结构变化及互利混交树种等问题,可以为檫木人工造林的林地选择、造林模式和混交伴生树种选取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黄土高原地区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土壤水分消耗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生长年限苜蓿生产力及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该文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3年、4年、6年、8年、12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土壤水分的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苜蓿鲜草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加,300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平缓。苜蓿生长超过18年,上层土壤水分开始恢复,但深层土壤通体干化,水分难以恢复。苜蓿水分利用效率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降低。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紫花苜蓿适宜的生长年限为8年,第6年为苜蓿的生长高峰期。 相似文献
89.
灌溉水质对土壤水力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研究了灌溉水质对田间原状土壤非饱和导率水率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质对土壤导水率有显著影响,随灌溉水矿化度增加,土壤导水率变大,而灌溉水钠吸附比(SAR)则有相反的作用,SAR愈高,土壤导水率愈低,本文还研究了灌溉水非常低的矿化度对土壤导水率产生的不可逆效应以及表土和度土导水率的差异,同时还研究了灌溉水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熊胆粉体外、体内溶石胆结试验的各组数据对比,进一步明确了熊胆粉能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粘液含量,增加总胆汁酸含量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成石胆汁成分。不仅能阻止胆固醇结石形成,还可促进其重新溶解。为临床治疗胆结石提供了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