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4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577篇
林业   651篇
农学   398篇
基础科学   287篇
  656篇
综合类   3603篇
农作物   396篇
水产渔业   338篇
畜牧兽医   1369篇
园艺   512篇
植物保护   32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659篇
  2011年   633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71.
猪圆环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圆环病毒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是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病毒之一,引起猪出现新的传染病。随着近年来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对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72.
逯金鑫    高飞  周荣磊  刘洋洋  温仲明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310-317,326
[目的]在黄土高原大规模植被恢复重建的背景下,揭示贴地草本群落与耕作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协同发育及相互关系对恢复植被的可持续性发展尤为重要。[方法]以陕北绥德辛店沟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布设样方采集土壤标本,测定群落盖度,物种信息等指标,辅以室内试验和统计分析的办法,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下草本群落特征、土壤因子及其响应关系。[结果](1)陕北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草本层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四项指数总体差异显著,荒地、灌丛地>乔灌混交林>人工草地、乔木林(p<0.05)。(2)土壤因子与草本群落生物量、群落盖度、叶功能性状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且在不同植被类型下草地样方的响应中南坡优于北坡。(3) RDA排序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土壤容重和土壤最大持水量是影响草本群落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结论]灌丛地、乔灌混交林和荒地中草地生态稳定性及水土保持功能性优于其他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973.
[目的]推动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与化肥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风险的脱钩,为有效治理耕地面源污染和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模型,从县域尺度评价洞庭湖平原各地区化肥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风险程度,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洞庭湖平原化肥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风险区域差异,进而采用脱钩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洞庭湖平原农业经济增长与耕地化肥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风险的脱钩关系。[结果](1) 2009—2019年洞庭湖平原化肥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风险指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化肥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风险指数先由2009年的0.749升至2014年的0.762,然后降至2019年的0.732,经历了由中度风险转为高度风险,后又降为中度风险的过程;中部地区污染更严重;(2)化肥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风险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两极分散化集聚特征,内部差距先扩大后缩小;(3)洞庭湖平原农业经济增长与化肥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风险的脱钩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为波动期(2009—2013年),第二阶段为强脱钩期(2014—2019年)。[结论]在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进下,洞庭湖平原化肥面源污染生态环境风险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  相似文献   
974.
大豆磷脂油对河田鸡脂肪代谢与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大豆磷脂对河田鸡生产性能、脂肪代谢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大豆磷脂,可改善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提高肌内脂肪含量,而降低腹脂率。在日粮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以显著降低肝脏苹果酸酶(ME)活性以及降低肌肉的滴水损失、烹饪损失、剪切力。  相似文献   
975.
1984年在海拔3 300m地区,选择表型特征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18个,按株采集枝条,在海拔2200 m左右地区扦插建立无性系株行,经严格人工选择收获种子后再种植到海拔3300m左右地区,通过严酷自然选择和严格的人工选择,将中选植株的枝条再次扦插到海拔2200 m地区,建立无性系株系小区.又通过严格的人工选择,在生长第2年收获种子后,完成了第一个轮回选择程序.按上述程序依次共完成了4个轮回选择的系统选育过程.到2000年,在新品系综合返青力已达到90%以上、旱作性突出、株丛表型特征基本一致后,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无性系优良单株686个,通过开放传粉,混系杂交结实后,进行混合收籽共获种子606 g,形成了原原种;选育过程将苜蓿新品系定名为青大1号.2001~2002年在青海大通、格尔木地区进行品比试验和新品系扩繁,2003~2012年在大通、湟中、湟源和刚察四县开始进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在格尔木进行原种扩繁.  相似文献   
976.
测定了茂兰喀斯特森林内的荔波野生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叶片的δ13C值,同时对不同生境的荔波野生梅叶片的δ13C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29.43‰~-26.50‰,平均值为-28.00‰±0.71‰,比典型的亚热带植物要高,δ13C值变化范围也较亚热带地区更大,但与报道的喀斯特山区植物的叶片δ13C值相近;不同生境的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石面和石缝生境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土面生境的平均值,但石面和石缝生境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的含水量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高低有较大的影响,它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值为-0.72.  相似文献   
977.
文章以丹东市城市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丹东市中心各区各类绿地进行景观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市绿地从面积、斑块数量、类型等各种因素上都没有得到合理分布,绿地资源没有得到公平分配.丹东市绿地斑块破碎化现象普遍,4类绿地中附属绿地和防护绿地的破碎化程度较严重.  相似文献   
978.
通过对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花瑶民俗风情进行概述,指出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区规划的原则和理念,并对基础及服务设施建设、古村落保护、花瑶民俗保护和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特色旅游产业进行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979.
通过对广西龙虎山和银殿山两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随机抽样,针对11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相关性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居民自身条件欠缺、社区自然禀赋欠佳和社区与外界关系不顺制约了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社区可利用资源、政府行为和保护区留给社区的生存空间等与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出通过有效劳务输出、发展地方农业经和减少社区居民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的负面感知可有效改善保护区周边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980.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果实生长发育期(6月29日)喷施钼酸铵调节剂,研究钼酸铵处理对红地球葡萄纵径、横径、结果枝生长量、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百叶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钼酸铵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果实品质及抑制叶片快速老化。应用1.32 mg/L的钼酸铵处理,其果粒纵径、横径、结果枝、平均单果质量、百叶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分别提高0.225 cm、0.682 cm、0.178 cm、5.56 g、0.42 g、2.79个百分点、4.75 kg/cm2;有促进光合速率的作用,降低蒸腾速率,从而提高果品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